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市H区为个案

2022-07-12 03:58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卷村民糖尿病

李 懿 吴 萍 杨 佳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69)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的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的道路,普及健康生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2]。可以说,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实施路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使得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告别“苦日子”,身处“好日子”,慢性病接踵而来。生活方式是人们对待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观念即群体的生活方式[3]。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进展缓慢,可防可控,难以治愈的疾病的通称,包括心脏疾病、卒中、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4],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以及有害使用酒精是导致慢病的四大危险因素[6]。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7]。我国糖尿病人群中比例最大的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8],且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9-10]。生活方式是直接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1]。在既往课题组深入H区驻村研究的历程中,糖尿病作为H村第二高发的慢性病,仅次于高血压。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村落中患糖尿病的村民生活方式现状进行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村民患糖尿病的现状和其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等现状,提出改善农村糖尿病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并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5月12日-5月13日,在北京市H区按照地理位置(深山区、浅山区和平原)、历史文化、人口分布等诸因素,抽取6个乡镇,在每个乡镇根据离乡镇地理位置的远近和村子大小抽取8个行政村,共抽取48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6名村民,共计768位村民进行现场调研。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确诊需经乡镇及以上级别医院诊断;②年龄在40~89岁;③思路清晰,无交流障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检索、阅读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相关文献(著作、期刊等);梳理课题组前期于2017年6月、8月针对H区患糖尿病的居民进行的实地观察及访谈所获得的相关信息。

1.2.2 定量调查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后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生活起居、膳食构成等。

调查问卷共计发放76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44份,问卷有效率为96.86%。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此次问卷数据质量,课题组在正式调查开始前选择H区B镇W村进行预调查,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访谈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以保证调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Epidata3.1对回收问卷进行双录入处理,对异常数据进行核查、回访,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糖尿病患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744份,其中患糖尿病的人数为204人,占比达到28.6%。糖尿病患病人群年龄偏高,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63.9%);超重及肥胖比例较高(70.2%);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集中在初中及以下(78.3%);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85.6%);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人数较多(64.4%),详见表1。

表1 患糖尿病村民基本情况

2.2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现状

2.2.1 日常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糖尿病患者一年四季基本按照太阳升落的规律起床和入睡,有116人(55.7%)每天睡眠时间在9~10 h。绝大多数人睡眠充足(8 h以上),调查中未发现失眠或入睡困难之人,绝少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

2.2.2 一日三餐有规律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可以做到按时、规律就餐,每天准时用餐的研究对象有164人(78.8%),一天吃三顿饭的人数有185人(88.9%)。

2.2.3 主食结构趋于精细化

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156人(75%)的主食结构以大米白面为主,占比最大,少量粗粮薯类。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结构问题较突出,大多数人选择大米白面占大部分的主食结构,不注意粗细搭配,粗粮大幅减少,特别是杂粮和薯类。

2.2.4 蔬菜食用以季节更替为基础

H区村民食用的蔬菜基本由自家菜园子提供,受地理气候环境影响,蔬菜食用在一年中极其不均衡,夏秋季蔬菜品种较多,冬春季以腌菜(酸白菜、咸菜)为主。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300~500 g蔬菜,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日均蔬菜摄入量中位数仅为210 g,低于推荐摄入量,仅有23人(11.1%)日均蔬菜摄入达到了推荐量。

2.2.5 盐和油摄入超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原有饮食方式的使然,H区中老年村民每人每天食用盐摄入平均13.07 g,食用油摄入每人平均49.05 g。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健康人每人每天食用盐不超过6 g,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 g。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日均摄入盐超标的有189(90.9%),日均摄入油超标的有193人(92.8%)。

2.2.6 吸烟饮酒比例不高

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吸烟方面,不吸烟的人数较多,有162人(77.9%);饮酒方面,从不饮酒的人数较多,有138人(66.3%),饮酒村民有70人(33.7%)。

2.2.7 日连续闲暇时间长

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176人(84.6%)表示没有固定工作时间,每年的农活受季节性影响,春秋两季忙一些,而非农忙时,每天大多数闲暇时光基本上就是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串门,或者是坐在街头树下发呆、晒太阳。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每日连续闲暇时间超过4 h的有143人(68.7%),有31人(14.9%)每日连续闲暇时间在3~4 h。

2.2.8 运动频率高,强度低

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虽然大部分人(75.5%)基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原因参与的运动,但是却缺乏应如何正确运动的健康指导。在接受调查的糖尿病村民中,有203人(97.6%)人会进行步行进行锻炼,但是主要为“遛弯”,且为边遛弯边聊天,大部分(76%)的被调查的糖尿病村民并未感觉到累,甚至比较轻松(45.7%)。

2.3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糖尿病为因变量(否=0,是=1),以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及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等变量为自变量,将之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χ2=6.191,P=0.013)、文化程度(χ2=4.015,P=0.044)、BMI(χ2=7.867,P=0.048)、吸烟情况(χ2=6.592,P=0.037)、饮酒情况(χ2=11.985,P=0.017)、运动频率(χ2=4.242,P=0.038)、连续闲暇时间(χ2=6.829,P=0.043)、主食结构(χ2=8.079,P=0.049)、日均油摄入过量(χ2=6.214,P=0.045)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P<0.05)。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逐一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饮酒频率、每日连续闲暇时间、锻炼频率、日均油脂摄入过量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P<0.05)。详见表2。

表2 糖尿病患者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及建议

3.1 通过适宜适用的宣传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是文化程度为文盲的0.26/0.28倍,提示文化程度的提升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少有预防慢性病的健康理念[12],而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更加缺乏健康素养相关理论知识,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上体现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次调查显示,H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他们的生活范围相对狭小,基本上“足不出村、足不出镇”,获取健康方式的渠道有限,对所患糖尿病了解不够或存在误解。如本次调查中有村民认为“糖尿病患者只要吃药了,就可以敞开吃饭”,因此对文化程度低的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适宜适用”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因势引导”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干预,营造健康社会的氛围。在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履行“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义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村委会等组织以及各群众组织的宣传作用,以居民们关注,专业准确,且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为主体,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推进的形式,积极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居民们的健康素养。

3.2 指导普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方法,减少静态行为过长及BMI指数大的危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偏瘦的1.46倍。经常锻炼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从不锻炼的0.55倍。已知被调查糖尿病患者中的超重和肥胖人数136人,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65.4%,可见H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超重情况严重。已知,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等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BMI指数,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13],因此积极倡导健康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调查显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情况也不容乐观,此次调查中,基于村民较为固定的生活圈,长时间生活在熟悉的邻里关系中,每天在与邻居好友聊天、打牌、看电视度过,本次调查中有超过6成的糖尿病患者连续闲暇时间超过4 h,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闲暇时间超过4 h为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调查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没有科学的锻炼计划和锻炼方式,主要通过散步、广场舞、健身器材等方式进行锻炼,并且存在锻炼时间比较短及锻炼强度不够大的问题。因此,在普及健康运动相关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以每日30~40 min散步为基础,加上每周3次以上的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例如可以每次用约30 min走完3公里左右,运动强度应保持心率(次/min)=(200-年龄)×(60%~70%),大约在100~120次/min。为方便坚持和掌握好运动量,有学者总结了糖尿病患者“1、3、5、7运动原则”,即保证每天运动1次;每次运动不少于30~60 min;每周3~5次以上,运动时心率值不超过“170-年龄”。糖尿病患者运动要与自身病情相结合,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从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相互督促进行运动,有助于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减少静态行为时间过长带来的危害。

3.3 搭建具有当地特色的膳食结构和膳食食谱

本研究结果显示,“只吃大米白面,基本不吃粗粮、薯类”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以大米为主,粗粮薯类搭配”饮食的3.422倍。日均油摄入过量患糖尿病的风险提升1.55倍。糖尿病患者饮食搭配不均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H区88.7%为深山区和浅山区,种植粮蔬季节性较强,以粗粮(玉米、谷子、高粱等)为主,膳食以粗粮为多,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实现土地植被绿化,国家按人口返发大米、白面,改变了村民的主食结构,大米白面成为了H村中老年的主要主食构成。已知油的过多摄入,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依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4],推荐成人每日应平均摄入油脂类25~35 g,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日油脂类摄入高于推荐摄入。故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营养协会提出的老年人膳食金字塔为指导,在不改变“口感与习惯”中积极引导,在深入了解H区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独特的膳食习惯和物产,从不增加村民的购买负担中探讨搭建合理膳食食谱。

综上所述,H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健康饮食及科学运动方面的现状并不理想,为培养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应立足村落环境,因势利导,从提升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角度出发,改善饮食习惯,指导科学运动,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仅能帮助患者认识到日常生活习惯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更能帮助其拥有健康幸福生活[15]。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懿:进行调研、采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杨佳: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吴萍、杨佳:总体把关、审订论文

猜你喜欢
问卷村民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问卷网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