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研究

2022-07-12 06:50:24马淑一于敬达戎松浩
科技视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病原实验室医学

何 珊 马淑一 于敬达 高 芳 戎松浩

(包头医学院医学技术与麻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0 引言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中防止其造成实验室相关人员感染、 环境污染,以及对周围人群带来危害的意识和措施。 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后果严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自2003 年SARS 事件发生后,尤其是在不同地区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感染事件后, 国家、政府甚至公众越来越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实验室管理,强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2010 年年底,某农业大学28 名师生因教学实验感染布鲁菌病,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的、 不可或缺的场所,如何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尤为重要。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基础医学一系列的基础课程,以及临床微生物与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课程均涉及较多实践操作内容,所以实验课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十分重要。 另外,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将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患者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病理组织等感染性标本,更是一个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 因而,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步入工作岗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都与实验室工作紧密联系,如果实验室操作中某个环节没有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进行,就很有可能出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 所以,做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从事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及相关专业课教学中发现的生物安全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学习的兴趣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实验室生物安全学习现状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全面,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不强。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血液、尿液、体液等标本以及病原微生物, 而这些标本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在实验过程中某些学生缺乏应有的生物安全意识,没有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如规范穿实验服、戴手套等,甚至有同学着短裤、拖鞋或凉鞋进入实验室。 某些同学会在实验室进食、饮水,随意放置书包等个人物品,对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实验室感染缺乏明确的认识。 有调查显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认识较低。 学生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理解略有偏差,认为其仅是针对病原微生物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室将直接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其实不然。医学检验技术学生,尤其进入临床实习后,经常会涉及患者各种临床样本的检验工作,即使一份样本检验项目不是病原微生物检验,也不能排除标本中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 且学生在生物安全知识掌握和实验室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将生物安全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 其次,实验室生物安全目前仅为一门选修课,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也是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改进建议

2.1 案例导入,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大量实例以及身边真实的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导入,包括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造成的感染、割伤刺伤、皮肤黏膜污染、误食及动物咬伤等案例。 如因生物气溶胶造成的感染会占到实验室感染的80%左右,实验室中离心机的使用、微生物接种这些常见的操作都可能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溶胶,因为气溶胶粒径极小分散在空气当中容易被忽视,讲授时会联系到大家生活中常听到的PM2.5,同样粒径比较小很容易入肺,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增加学习兴趣。 再如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报道的医护人员、 检验科工作人员感染事例,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从事实验室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进而引导学生从感染原因、事故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给学生树立主动预防和普遍性预防的理念;另一方面自然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2 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情感目标

“厚德而后为医”,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统一。 例如,在新冠疫肺炎情背景下,讲个人防护的同时, 讲一批批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检验人,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再如,讲到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时, 笔者为学生介绍世界实验动物日,纪念为科学献身的特殊英雄,并教育学生以身作则践行3R 原则。

2.3 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鉴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 笔者建议将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内容, 严格考核,将其作为医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树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另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目前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只有理论学习,使得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实验室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所以应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着重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如规范着装,提供足够的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学生正确穿戴。 当学生着装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严重不符时,代课教师应禁止其进入实验室。 再如一些操作规范,如注射器,看似简单的实验耗材该如何规范使用,以及使用后如何正确处理以减少扎伤刺伤事故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查找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同学间相互监督查找实验课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设置生物安全实验室模拟实验

实验教学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 而临床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具有潜在的感染性,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相关规定,未知病原的标本至少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 一方面教学实验室不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初次接触相关实验操作难免有操作失误或个人防护不当的情况发生,很容易造成感染。 可以通过模拟标本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规范,以及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发生操作失误是否能正确应急处置。 这样既可以使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又能够保证教学安全,提升教学效果。

2.5 丰富教学方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活动风险评估、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操作技术规范以及不同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如仅靠理论讲授,较难理解也相对枯燥。 另外,由于在地方医学院校,没有建立规范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的配置也不完善,使得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只能局限于书本和教师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学习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一些微视频、Flash 动画、 教具演示等形式的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 比如讲授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摘戴,仅用图片和语言表达略显单薄,不够形象和直观,应加入视频或教具演示进行讲解,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亲身实践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 再如讲到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用微视频的形式辅助讲解,可以让学生大致看到实验室内真实的实验场景、 设施设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对于内容相对枯燥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来说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帮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整合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 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 将问题作为基础,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分析汇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 也可适当加入翻转课堂环节,小组选出代表通过PPT 形式进行5~8 分钟的汇报,组间讨论,最后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补充。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课堂参与度,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记忆和理解。

2.7 增设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驱动力

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本就不高, 加之期末考试以开卷形式为主,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增设过程性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考核转变为课堂表现加期末考核。 将学生课堂参与的活跃度、资料收集情况、分析问题能力、PPT 汇报等内容作为课堂表现并赋分,最终纳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期末考核也应适当进行题型调整, 改变题型单一且过于依附讲义的状况。 可适度增设开放性试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评卷时教师应关注解题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原则上两部分成绩均需及格方可按比例进行最后总成绩计算。 一方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绩不仅仅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性甚至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3 结语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选修课程更为重要,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在今后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中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熟知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防范意识;掌握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技能及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原实验室医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