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中职学校为例

2022-08-10 02:23莫海菁
科技视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训财务信息化

莫海菁

(东莞理工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大数据,又被学术界定义为巨量资料库,它具有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功能。 由于大数据具有实时性强、速度较快等多个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由企业“数智化”引发会计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倒逼会计行业不断快速升级转型,未来会计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共享中心将实现由书面凭证向电子凭证的转变,工作重心转为会计大数据的处理、核算与监控。 因此,随着社会、企业数字化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是中高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当务之急。

1 从大赛看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促使了企业从ERP 和MIS 的内循环管理逐步走向内外流转的循环管理, 对企业内部结构、供产销各环节、岗位设置、税务筹划及利润模式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开始重视管理会计和业财务一体化。 财务部门将逐渐由核算中心转变为内部管理中心。 云会计、财务共享中心等新型财务模式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财会专业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推进中高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 引导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教学实践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深度对接,切实培养学生财务知识与企业实际业务的融合能力,为企业选拔“懂软件、强应用、熟业务、会管理”的符合性会计人才提供考察依据,科云、畅捷通、朗恒、新道软件等公司和广东省教育厅共同举办的会计技能竞赛(含会计信息化、数据分析赛项、出纳实务赛项)、税务技能竞赛、财金技能竞赛、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等无一不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考查的是学生对财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用能力,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企业财会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2 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某中职学校为例

2.1 打造云时代创新型专业教师团队

课程改革,师者先行。 某校形成“八位一体、科技赋能”的专业教师团队培养路径。 如图1 所示。

2.1.1 专业培训、优化“双师”专业能力

某校2018—2021 年四年间共组织29 人次参加了业内著名企业十个项目, 总课时达481 课时的师资培训,获得多个师资证书。 通过培训专业教师更新知识体系,研究中小企业行业典型特征、了解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分析行业变化、 业态变化、岗位变化。 专业教师从理论为主、实训为辅、专业课程之间割裂的传统教学思维转变为业财税一体化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思维。 专业教师优化“双师”专业能力,从过去的专研一门课程提升为“一专多能”,具有ERP 企业管理思维的懂核算、知管理、能运营的会计专业教师。

图1 教师团队培养路径图

2.1.2 岗课赛证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教学能手型专业教师

发挥以岗定课、课证衔接、课赛融合的作用,利用翻转课堂、 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满足会计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会计相关证书的知识储备,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职业素养。 实现中职会计人才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的前提条件是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此背景下要求专业中青年教师岗课赛证一体化融合发展,六名教师参与了初级会计电算化、财务商圈(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等6 门核心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学实践试行研究,同时参与东莞市教学能手评选、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指导学生参与会计、沙盘、财务数据处理等技能竞赛,指导学生参与“1+X”业财一体化证书考核,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代理记账工作室工作。

专业教师在实践研究期间,专业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一名教师在此期间获得东莞市教学能手称号,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2.1.3 校企深度合作,对接企业人才能力需求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直播课堂、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公开课活动、开发出版专业教材、共建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共建伯乐记账代理工作室等项目,助力专业教师能力成长。 其中专业教师设计实施的“校企双师直播课堂、打造生态线上课堂”获东莞日报报道。 同时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出版数字化教材,增设教材配套的云平台实训练、评、测系统。

校中企代理记账公司项目建设,在合作中双方实行“学生共育”“师资共培”“实习、就业共导”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生共育—合作期间,受训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达到良好水平,逐步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2 基于“工作情境”视域下的财会核心专业与会计信息化课程融合教学改革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围绕企业ERP 购销存内循环系统的流程运作来展开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化数据录入能力和信息化流程管理能力。 同时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理论轻逻辑结构式设计,形成的点状发散式的知识点体系,中职生普遍很难养成综合职业判断力。 断裂式的中职专业培养体系,是学校的教学痛点。 因此,学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中,聚焦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出将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信息化课程融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具体做法是探索将会计基础与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财务商圈(会计综合实训)、 税务技能六门课程融合实践,打破了课程之间的理论壁垒,强化了专业教师团队的协同意识,解决了教材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突围教学中呈现的“教”和“学”不一致的问题。 团队教师以提升个人专业综合教学能力为前提,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云实训教学平台,基于“工作情景”视域下教学,以培养中职会计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化专业能力教学目标开展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如图2 所示。

图2 专业课程融合改革思路图

通过财务商圈(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两门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感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同时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内循环流程,运用在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财务理论与实践知识解决相关业务问题, 同时运用Excel 在会计中应用课程高效进行相关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处理,解决财务和统计等问题的方法和诀窍。六门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六门学科中交相辉映, 通过几大实训平台的仿真虚拟实训案例,以项目式、团队化、职业判断综合运用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在各类职业化领域中的持续发展。

通过2019—2021 年三年、 三个年级的融合课程授课试行实践,第一,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具体表现是:课题组参与实践的教师从以往“一招鲜” (只专注研究一门专业课)成长为会计事务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关注企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的转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以往单一依赖上课教材进行备课授课转变为主动寻求多种资源平台,校企合作进行备课,自主开发与实训云平台配套的动态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实训平台、教学平台全面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实现学生专业化成长,具体表现是:18 级、19 级、20 级三个年级学生通过项目案例教学,融合教学,提升了专业的敏感度、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第三,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考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参赛人数和成绩逐年提高。 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职业能力评价认证中级(计算机职业能力评价认证—会计软件应用 (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11)中级)、计算机职业能力评价认证高级(计算机职业能力评价认证-会计软件应用(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11) 高级)、 工信部信息员中级、高级证书均100%通过,组织18 级学生参加新道“1+X”业财一体化证书,85%通过率,组织19 级学生参加新道“1+X”业财一体化证书,通过率达100%。 组织学生参加畅捷通百城联赛, 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三项。

2.3 依托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云实训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

已建成由畅捷通会计信息化实训云平台、新道朗恒财务数据分析实训与教学平台、科云税务技能赛训一体化平台、财务商圈会计岗位实训平台四大平台组成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各大平台实训可以完整支持专业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考核的教学全过程,支持翻转教学、直播教学多元教学形式。 大数据管理系统包含学情大数据并提供多维度分析,为课程教学演进提供数据支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3 结语

本文以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如何在业财融合理念下,借助云实训基地,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岗对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适应技术变革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适应大数据时代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实训财务信息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水利财务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