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土建专业学生既要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时又要具有积极的价值观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高职院校和教师应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究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融合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践教学,借助转变以往课程教育观念,创新专业教育模式;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深挖专业课程德育基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方式,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际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43-03
近些年,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和重视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且明确指出必须把立德树人置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育人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所具备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思政理论课应始终坚定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且其他课程亦要坚守自身责任,促进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实现同向同行,产生协同育人效能。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必须明确树立育人意识,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时代重任,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藏的思政基因和德育基因,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建设全新的育人格局[1]。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面向新生群体设置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政素质的重要教育任务,在学生日后专业课学习及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在学生入学初期,教师便要给予学生积极的价值引领,现如今,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深化两者融合发展,实现互相补充,是高职专业课教师亟待探索与解决的新课题。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教育蕴藏的教育元素,真正丰富与创新了教师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载体。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有多样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导向性和实践体验性层面,课程思政是学生群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诚然,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素材和内容。而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整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掘,并将其精炼成文化自信、道德行为准则、家国大义和科学精神等各教育基因,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与熏陶,并把这些基因真正内化成个体思想品质,切实外化成个体道德行为。以国内建筑大师茅以升及詹天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例,教师能够获取诸多贴近学生群体专业背景及工作学习实况的培养其工匠精神的教育案例,使其从中领悟工匠精神与智慧。同时,还可以通过经典的工程案例,包括“火神山”和北京大兴机场建设等,教师可以从中挖掘思政资源,探索奉献祖国与开拓创新等优秀内容,从而让其真正成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先天载体。其次,高职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切实延伸了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渠道和途径[2]。诚然,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理论和实践实训教学有机整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理论传授中,以科学精神为依托,解读各类专业工程话语、分析经典工程案例与讲解闪光典故,在传播专业知识过程当中实现价值引领。而在实践教育中,通过技能大赛、实训以及实验等过程,以职业素养为着眼点深挖思政基因,使学生在不断训练与实操过程中感悟与认知,加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完善建设学生的群体价值观体系。
二、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目标及任务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目标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应促进职业岗位和德育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置于高职育人工作的关键地位,把加强和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质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堂的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落实全方位及全过程育人,促使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深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推动学生群体明确积极的价值取向。教育是塑造学生精神面貌、思想品行以及专业知识的长期系统性工程,而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和加强学生技能,使学生成长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主要路径。专业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应将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落实知识传播及价值引领的充分融合,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除此之外,培养高职学生养成治学严谨以及实事求是的积极态度。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整合的专业课程,在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尊重科学与规范操作的态度和意识,培养其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而课程教育目标是把学生群体培育成掌握丰富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实操能力、良好合作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应用型人才[3]。
(二)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任务
首先,建构课程思政教育大纲。精炼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文化体系的优秀基因,融合正直与诚实、守信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把这些内容和以往的专业课程教育内容深度整合,进而实现术道融合的理想化教育目标。与此同时,以思政教育内容的易接受程度为导向,由简至繁、由具象化到抽象化、由浅至深合理地设定课程思政教育途径,将其定格于专业教育大纲中。其次,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原有的评价体系。转变以往單向度的学习成效评估与课程教学评价,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真正向社会责任意识、职业岗位胜任力和人文素质等层次持续外延,深挖专业课程当中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知识内容,在课程评价机制当中设定人文内涵评估指标,精益化教育共走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群体学习效果的评测。再次,深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由教师提出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模型,联动软件研发第三方主体,落实专业优质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及运用。同时,引导学生群体借助手机App以及互联网等各信息门户,检索并自学有关知识,强化学生群体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推动思政教育实现现代化转型。将以文化育人视作核心目标,以课程思政教育观念为引导,以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为依托体现育人功能,落实专业知识讲解和道德品行培养的双重效果,进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切实打破以往单向度灌输的陈旧教育模式,生成更具科学性、丰富性以及多维度的新教育体系,落实传统高职思政教育模式的升级转型。
三、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对策
(一)转变以往课程教育观念,创新专业教育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模式不断深化,且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念也逐渐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中确立。在此环境下,高职教师应转变以往课程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服务于学生综合发展和成长置于重要地位,立足于启发学生个体内在学习动力及潜力。以学生自身接受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基准,创新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教育及学习模式,通过多元化交互性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实施以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及个性化教育,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成效,培养其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保证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比如,在涉及专业规范内容教学及学习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发布线上学习作业。教师可以借助现实案例,如某城市于2019年10月发生重大事故,因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造成12层以上的楼房被全部拆除,对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且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该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此次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与思考。学生借助网络检索查询有关案例信息,在信息搜索过程当中,学生通常会在无形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设置探讨主题,明确指出引发该事故的原因之一,即原材料与配合比等因素造成商砼质量未达标,从而引出身为日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者,坚守职业素養及道德的重要意义。借助案例分析和探讨,引导学生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形成正确认知,引发其对敬业及诚信的深度思考。另外,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线上线下教育中,把品格塑造及价值观培养等思政基因全面、多维度融入学生学习实践中,在无形之中让社会责任感外化成学生的个体自觉行为,切实发挥其主观能动性[4]。
(二)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高职土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既要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又要实现立德树人任务。以往的课程教育目标旨在培育学生的习得建筑材料基本属性、质量检测、技术性能及合理应用等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满足相关企业的具体用人要求。而现阶段,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整合,把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要求和专业育人目标充分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为专业教育内容赋予全新价值内涵,建设兼顾知识讲解、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全新教育模式,让学生从以往单一化的知识习得和应用延伸到把知识、素质与能力充分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标准。将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融合,为专业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赋予了挑战度与创新性。在高职专业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教育目标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契合点,将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课程教育中,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思想及价值引领效能。教师应精心构思教育内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明确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育,使学生不断思考与感悟所学内容,理解与认同教师在课堂中传播的价值取向,落实思政基因和课程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密切融合。比如,在学习专业绪论知识时,教师所讲述的教育素材要能够体现建筑材料实际发展进程及行业领域工程实例和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切实唤醒学生群体的爱国大义、专业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明确为社会及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坚定理想与信念。而在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渗透建筑质量安全示警案例内容,引导学生遵守行业规范,强化法制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另外,在建筑材料的发展动态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北京大兴机场及上海大厦等实际工程案例,为学生讲解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在国家建筑领域的最新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智慧、科技现代化以及中国制造生成全新认知,把个体发展与中国梦的贯彻落实密切融合。
(三)深挖专业课程德育基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
深挖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德育基因,并实施有效渗透,加强高职思政教育实际效果。高职专业师资队伍应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准,深度挖掘德育基因,以专业课程学术内涵及传承脉络为着眼点,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其中案例库中包含的案例内容应呈现社会责任、爱国情操、文化自信、理想信仰、科学精神以及法制意识等诸多内容,在多维度映射人文情怀、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基因。与此同时,在构建案例库过程中,应逐步充实思政素材,聚焦于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且案例内容必须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特征。教师在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接受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基准,精心选择与构思教学素材,切实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比如,在专业教学中有关建筑材料发展历史的部分,专业教师可以引用大兴机场建筑工程实例。该机场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航空枢纽,机场整体建设采取了诸多国际前沿的科技手段,集成了上百种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系统造就了全球之最,涵盖航站楼采用的无横梁幕墙、智能遮阳天窗和大面积超白玻璃运用,以及综合楼采取的通风玻璃幕墙等,这些前沿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大兴机场位列新时代七大奇迹。利用大兴机场建设工程实例这一载体,借助该建筑工程的特殊魅力,广泛吸引学生,唤醒其爱国大义和专业自豪感,让学生自觉认知及了解国家建筑梦,树立为祖国长效发展和进步做贡献的崇高理想信念,在万千建设者身上学习大国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明确要求专业教师群体应承担思政工作职责和任务,将教书和育人进行有机整合,持续强化理论学习,高度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信息,加强个体治学态度、道德素养以及思政素质,强化思政育人理念和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体系蕴藏的思政基因,充分发挥马克思理论的作用,融合社会热点信息,明确课程思政教育和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融合的着力点,不断推进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宋二玮.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28-129.
[2]康恩铨,江强,姚锡伟.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探讨[J].才智,2021(20):28-30.
[3]黄世谋.基于“如盐在肴”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54-58.
[4]杨泽宇,曹世晖.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探究[J].福建建材,2020(6):21,113-114.
[5]黄玲玲,徐少云,沈杰.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5):153-155,15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