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
摘要:德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工作实效性。文章围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分析,研究了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旨在为初中班主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实效性
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要树立正确德育观念,调整教育目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观念落后
现阶段,仍有许多班主任在采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开展德育工作,这不利于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树立,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德育工作方法,多采用引导性、激励性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通过丰富的德育工作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德育理论水平较低
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较低,缺乏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无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德育工作,同时对学生身心发展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以至于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未与学生实现良好沟通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会根据自己的思维观念开展工作,未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缺乏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导致德育工作主观性、随意性较强,与现实脱轨,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四)口头教育偏多
口头教育是大部分初中班主任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习惯于通过口头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甚至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爱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也仅以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口头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有所遗忘,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观念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这一时期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德育活动中,班主任只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受益匪浅。学生如果形成了正确的集体意识,就能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并积极地与同伴、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在生活中也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新时代,德育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学校也积极落实德育工作。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而向教材之外的内容延伸,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并提供发展机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德育工作内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所以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发展现状,在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德育工作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德育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而开展大量的德育活动,班主任能丰富自身管理经验,从大量的实践中提高管理能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树立德育工作观念
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班主任,所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等都会受到班主任教育理念、言谈举止的直接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形成正确认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因此,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班主任应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己,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同时,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及时疏导与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培训活动,如教师经验分享会、德育理论培训会等,以此加强认知,提高思想觉悟,并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借鉴成熟、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学生心里有着崇高地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不断完善个人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此外,学校方面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让班主任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融入德育元素。
(二)调整德育工作目标
开展德育工作的依据是实现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与目的性都可以通过德育目标得到充分体现,且德育方法、德育内容、德育方向等都包含在德育目标中。在教育体系改革中,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德育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比起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班主任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成绩,这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优化、调整德育目标,不仅要讲解德育知识,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题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与道德选择能力,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同时,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后,鼓励学生付出行动,树立良好的道德意志,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体现道德认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
此外,教师应加强学生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遇到挫折时,能利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积极应对、解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营造“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局面,使學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创建德育工作环境
舒适、轻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可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并结合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实现文明、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同时,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信赖度,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能第一时间想到班主任,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因此,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工作。
在制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向,科学、合理地制定,使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最大化。
另外,“以人为本”理念是所有教育活动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德育活动也不例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关心与爱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不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别化对待,而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温暖又自由。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的方式对学生的想法、观点给予尊重与理解,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处世态度。
(四)借助微信平台,落实德育工作
1.加强与学生间的联系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委托班委创建班级微信群,并通过微信平台,展示优秀的班级文化,营造温柔和谐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应及时表扬行为良好的学生,这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朝着优秀榜样前进,不断完善自我,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班级的团结力与凝聚力。
2.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微信是人们熟知的社交软件,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观察学生的朋友圈,在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采取学生喜欢、不反感的方式开导学生,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尽量采取鼓励的方式,减少批评性语句,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这样,通过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宪灶.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0).
[2]黄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4).
[3]经丽.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读写算,2019(12).
[4]吕华英.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
[5]杜宇冰.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9).
[6]胡红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8).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