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洁
摘 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育理想信念要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要发挥党的领导、学校教育、学生主体和文化涵养的合力作用,形成协同教育机制,着力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只有把握好这几个关键协同进路,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6-0111-04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仰、信念、理想和价值观教育始终是人类传递、传播和传承共有价值理想与价值追求的重要方式,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属于实践范畴,不能只靠“宣传口号”“动员标语”来推动,它必须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同频共振。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在本质上都是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对象(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体(教育环境)的有机组合、协同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方向。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育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在推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从党领导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中汲取经验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百年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指引。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核心内容,将其融入党的建设各个环节中,形成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的优良传统。从最初一般性地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到其成为重要的、特殊的问题,从最初纳入党校、干部学院培训、教育的“必修课程”到成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其重要意义逐步彰显。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认真梳理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发展史,从中找寻理想信念教育的演进脉络,教育和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力行。
从建党之初到1939年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前,党通过强大的组织传播和运动传播,以党性学习教育既实现“聚力”又推动创新,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动员力量,但当时的理想信念教育仅仅作为党内教育的一部分而存在,还未成为一个“特殊的问题”而进行讨论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问题的开山之作,从党性的高度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单独的问题提出来。这部名篇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做出集中论述。关于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关系,该文指出,“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2]。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最伟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即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专门课题列入党的建设中,是党在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如何在党员数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950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始整顿党风,最先对党员干部进行整顿,对于他们的骄傲自满现象进行批判,让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水平得到了提高。1951年,在第一次组织的全国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应该具有的八项标准条件,从党的性质、奋斗目标以及宗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升了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4]。
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政策方针,国家不仅面临着争取和谐稳定的外部发展大环境的巨大压力。邓小平同志强调要“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5]。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自由化、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消极落后思想逐渐显现,对党内干部进行思想侵蚀,腐蚀其党性修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要加强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使党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7]。这一系列论述和实践,使理想信念教育逐步成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8]。作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百年来不畏艰难险峻、始终团结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重要精神之源,是未来征程上共產党人常修常炼的“心学”。为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开展了五次不同主题的集中性学习教育,进一步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所蕴含的强党之要、治国之需、育人之本、防变之基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引和经验借鉴。
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在百年思想建设中得出的一条最重要经验。毛泽东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9]。新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在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中要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心骨”作用,敢于发声、善于亮剑,无论在宏观制度制定和政策导向方面,还是在微观具体操作执行方面,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领导为牵引推动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做到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党的十九大标注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同时立足于文化自信的高度,突出党在抓紧意识形态工作、抓牢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理想信念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铸魂工程,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大中小学全学段始终。纵观党的百年理想信念教育史,无论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干部党性教育,还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嵌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确保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
各级党委要强化在党建工作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尤其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的全面领导作用,健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机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极端重要又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导,坚持以史鉴今、守正创新,系统谋划、整体布局,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责任体系,压紧责任链条,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部门齐抓共管、二级院系共同推动的教育工作格局,确立“主心骨”,打好“组合拳”,用好“主渠道”,管好“主阵地”,画好“同心圆”,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抓紧、各项措施抓实,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武装头脑,“有德有才”的时代新人。
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高校要以创新思维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地位,将理想信念教育置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突出位置,建强哲学社会科学。高校应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为学生立心铸魂擦亮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严密防范、坚决打击[11]。价值观和宗教观渗透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进行“颜色革命”的重要手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影视、动漫和游戏等传播媒介输出西方宗教观念和价值观念,这种渗透手段更隐蔽化和复杂化,冲击着大学生道德理念、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教育的话语权。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把理想信念教育纳入课程和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在学生中的“入脑入心”,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历史自觉,树立历史思维,结合大学生“四史”教育,运用历史的经验、鲜活的实例、通俗的语言进行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引领。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运用正反对比,向学生讲清楚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培根铸魂,通过设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房、组织马列经典读书会、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常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原著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以经典原著启迪智慧、涵养浩然之气。
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在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基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下,从“实践的人”进行分析,在阐释“人的主体性”上做出了重要判断,为“人民主体”相关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13]。这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其实就是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根源。实践产生和发展的必备前提是“人”的存在,人是最根本的因素,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如果忽视了“人”的存在和实践,就毫无教育意义和价值。可见,利益显然已经与思想、精神、信念等相关联,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不能脱离人的利益而单独存在,即思想只有反映利益、关照利益,人民群众才会接受。因此,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必须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如果理想信念教育解决不了学生内心的疑惑和困扰,其他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无法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诉求结合起来,脱离了利益需要的教育就会成为“大而空”、不切实际的宣教,就丧失了教育的灵魂。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解构了传统的信息占有和交换模式,革新了人们的社交形式。“短、平、快”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和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广泛认可。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土著民”,“00后”大学生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和主体责任感,热心关切、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受到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甄选、筛选、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划教育,认清理想信念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走近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大学生青春梦和民族复兴梦同频共振;又要充分保障思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优势,坚定“政治性”,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学生的精神世界武装起来,使学生即使处于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也能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目标,在解决“价值冲突”中实现“价值耦合”。
五、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发挥革命精神文化的滋养功能
革命精神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演进变迁而增添新的时代元素、释放新的时代光芒,不断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现样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心同行、砥砺奋进,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代革命精神,例如,为民请命的伟大“抗疫精神”、许国担当的“喀喇昆仑精神”、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精神”等,这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赓续与传承,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只有充分挖掘革命精神所具有的鲜明价值,才能使其更有效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成为激励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践中要把这些精神养分上升到理想信念高度,把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文化人,不断丰富、构筑、阐发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内涵,引导学生不断赓续红色革命基因,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砥砺爱国主义信念,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养分,将革命精神和文化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行为,从根本上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理想之魂。
高校在推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巩固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学校教育、学生主体和文化涵养的合力作用,形成协同教育机制,着力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2] 刘少奇选集: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3.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4] 刘少奇选集: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6.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6]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6.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5.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01).
[9] 毛泽东文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6.
[10]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1.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