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摘要:自能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阅读持有的积极主动的状态。其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自主阅读的要求,二是学生具备独立阅读和辨别赏析的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阅读环境,激活“自能”;传授阅读方法,导引“自能”;激发阅读思考,巩固“自能”。
关键词:自能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这一观点提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的理解,这里的自能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阅读持有的积极主动的状态。其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自主阅读的要求,二是学生具备独立阅读和辨别赏析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阅读环境,激活“自能”;传授阅读方法,导引“自能”;激发阅读思考,巩固“自能”。
一、创造阅读环境,激活“自能”
创造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自由,拓宽阅读视野,激活“自能”。
(一)打造书香校园
“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想要使学生做到自能阅读,首先需使其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我所在学校联合多学科教研组,营造了“融合阅读”的氛围,系统构建一系列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深度阅读。比如,学校每学期举办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开展“经典人物秀”“朗诵小剧场”“书签制作”“人物趣配音”等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展示丰富的阅读成果,让浓浓书香充溢校园。为了在读书节上有精彩表现,学生需在平时多读勤思,才能有所输出。此外,我为学生创造了“午间阅读时光”。午饭后,在班上悬挂“午读时间”告示牌,与学生潜心共读。除这一固定时间外,我更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边角料时间”——上学、入睡前半小时,课前、课后等碎片化时间阅读。日积月累,在学生内心播下阅读的种子,促使学生向自能阅读更进一步。
(二)拓展阅读空间
学生在校内的阅读时间毕竟有限。阅读,离不开校外时间和空间。我引导学生将阅读空间由校内延展至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城市书房、智慧书房、地铁图书馆驿站、书咖、主题阅读吧、朗读亭等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层出不穷。“高颜值”与“深内涵”兼具的公共阅读空间,能够成为学生的“精神花园”。在这片美丽的“精神花园”里,学生充分利用公共阅读资源,便捷地获取知识与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在阅读公共空间里,学生或偏安一隅,畅游阅读海洋;或两两做伴,小声交流;或三五成群,分享心得。如此一来,在公共空间的阅读时光,成为学生最钟爱的“课后时光”。
(三)借力媒介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学生的阅读空间延伸到了网络空间。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我充分借助多元媒介,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比如,播放《朗读者》片段,让朗读者的声音与图像跨越时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他们共情体会。在一期以“陪伴”为主题的节目中,童话大王郑渊洁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并深情朗诵《父与子》中的经典片段。观看结束后,学生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了郑渊洁的坚韧和父爱的伟大,还对“皮皮鲁”“鲁西西”等系列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也陶冶了他们的人文情怀,为其树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基。
此外,我还借力微信公众号、家校群、抖音等平台,选择好书推荐给学生,并坚持推送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有关的实用资源。
二、传授阅读方法,导引“自能”
积极传授阅读方法,架设阅读桥梁,能使学生手脑联动,提升阅读与思维能力,习得自能阅读之法。
(一)精略并举
“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教会学生“怎么读”,学生才能做到自能阅读。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读整本书呢?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对单篇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包含初读、复读、细读三个步骤,旨在理解字、词、句的妙用,体会文字的言外之意。在以教材学习为主的语文教学中,精读教学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对这一阅读方法也十分熟悉。而略读在教学中较少出现,学生运用略读方法阅读的机会也不多。根据叶圣陶的说法,略读可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范读,浏览版本、序目,粗略知道全书梗概与编者意图;二是选读,按照阅读目标提取要点,研究问题,做好读书笔记;三是串读,将之前研究的问题、读书笔记整理撰写成读书报告。叶圣陶还在《略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提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着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这恰恰就是自能阅读要达成的理想状态。
精读时,教师需纤屑不遗地指导;略读时,教师需提纲挈领地指导。各类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一样。读知识型书籍,重思考与逻辑;读小说、剧本,更需看到文本背后作者的人生经验与社会批判……教师要结合阅读目标,遵循精略并举的原则,找寻恰切的阅读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精读与略读中不断寻觅阅读的奇珍异宝。
(二)图示助力
画流程图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能阅读的能力和理清文本逻辑关系的能力。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其中的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想要通过自主阅读厘清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性格特点,着实不易。在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绘制流程图,分析故事原委,编织核心逻辑线,用箭头指示路线方向,标注故事名称或地名,最终绘制完成唐僧师徒取经“通关式”线路图。在绘制流程图的過程中,学生也就厘清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关系,并学会了在阅读中归纳和思考。
画气泡图在助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提升自能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帮助学生客观评价人物形象,我时常借助“人物气泡图”,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准确品评人物。比如,理解唐僧的形象,在第一层级气泡中标注唐僧形象的关键词,在第二层级气泡中标注对应唐僧该形象的事件关键词。学生依图识人,了解到唐僧是一个善良、博爱的人,但有时也贤愚不分、顽固执着。气泡图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和评价人物形象更科学、更准确。
画树状图在启发学生分析文本主题意义,提升自能阅读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在树状图中,树根代表主题,树杈和枝叶代表具体内容。阅读《西游记》时,学生借助树状图画出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先后变化,明晰了孙悟空总共经历了“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齊天大圣”“孙行者”“斗战圣佛”六个名号的变化,并由此得知六个名号的变化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之一——从放心到定心再到修心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本整合能力和对主题意义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读写互嵌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与写作唇齿相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读促写,读写互嵌。
仍以阅读《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我设置了三个写作层级的挑战。
第一层级:写颁奖词,练精准概括。颁奖词的文体特点是句式整齐、凝练概括。写颁奖词旨在训练学生对整本书的精准概括能力。有学生撰写了给沙僧的颁奖词:“在繁重的行李面前,你任劳任怨;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你顾全大局;在与阴险狡诈的魑魅魍魉搏斗时,你勇敢坚强;在八戒说出散伙的言论后,你坚持原则。最终,你成了金身罗汉。”
第二层级:整合内容,练诗化表达。我引导学生在读完全书的基础上,整合关键信息,以诗为载体,写阅读感悟。有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西游记》,一部神魔小说。其中有神秘的国家,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有刺激有趣的故事。小妖诡诈多变,大妖法力高强。悟空有勇有谋,唐僧菩萨心肠。八戒贪吃好色,沙僧憨厚忠心。”
第三层级:改编剧本,练创新思维。我要求学生在忠于名著的基础上,将阅读兴趣点改编成剧本。比如,想象并编写猪八戒、沙僧从前在天界的故事,续写四人成佛之后的故事;改编“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情节,等等。通过富有创意的读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西游记》一书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与体悟。举一反三,学生也会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后续的整本书阅读当中,这便是读写互嵌促进学生自能阅读的意义。
三、激发阅读思考,巩固“自能”
在多维共读生态圈开展充分的阅读思考,不仅可以弥补独立阅读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巩固自能阅读的收获。
(一)师生共深读
以共读《三国演义》为例,我先带领学生细读前三篇。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鼓励他们由已知内容和情节推测未知内容和情节;建议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根据人物性格揣测其命运;提醒学生多读“回目”,及时做批注、记笔记,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的阅读浅尝辄止时,带领他们沉心静气,深入文本,品悟“三国”中的做人之计、管理之道、孝道思想、忠义气节等。我还会设计矛盾冲突点,如“历来被人称赞的‘武圣’关羽,一直都是完美的化身吗”,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此外,还会带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如比较《三国演义》的称王之道与败亡之路,阅读易中天《品三国》与近现代关于三国的研究,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更深的阅读感悟。
(二)同伴共探讨
阅读需与同伴共探讨。在读《三国演义》时,有的学生认为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奸诈狡猾;有的学生结合诗歌《观沧海》《龟虽寿》以及《三国志》中对曹操形象的描述,认为曹操具有雄才大略、壮志雄心等品质。聚焦这“不一样的声音”,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总结出曹操具有狡诈多疑、知人善用、胆识过人等多重特点。
读《水浒传》时,有学生崇拜好汉武松,也有学生认为武松有暴虐的一面。分享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究真问题,表达真想法,激荡出思维的火花。
(三)亲子共交流
我还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提供亲子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助力家长掌握方法,科学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
以共读《西游记》为例,要求家长和孩子交流:你喜欢《大圣归来》里的江流儿还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你喜欢《大圣归来》里颓丧孤独的孙悟空,还是《西游记》里无所畏惧的孙悟空?家长亦可利用假期陪伴孩子开启“足下《三国演义》”阅读之旅,携手走进三国历史发生地,探寻千古英雄足迹,真切品味三国文化,让学生跟着名著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