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培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促进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而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創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明确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实践等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政 教学
引言
思政课程是高校中最基础的公共课程,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课程,而公共课程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根基,我国也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而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中每个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主要课程,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二者有效融合,让“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以此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1 ]其次,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并积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让立德树人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全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2 ]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1.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虽然教育事业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但我国对事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保持高度重视,并不断对高校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虽然大多数高校也在不断尝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高校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也并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主要位置。目前,教师并没有将“互联网+”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而教师在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时,常常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有效融入“互联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是无趣、无用的表现,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无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2.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师要是没有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改革,跟上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脚步,与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肩同行。[ 3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有利也有弊,而“互联网+”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冲击,“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无法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也会失去目前的就业岗位,因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的改革进程。
3.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选择的思想政治教材,缺少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讲授,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将网络教育资源中优质的思想政治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还存在于片面的观点当中。因部分教师并不看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仍沿用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缺乏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觉悟。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1.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互联网+”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而“互联网+”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我国教育事业要想有效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特点,高校必须将“互联网+”融入到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首先,微信和QQ等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微信和QQ等软件的方便快捷也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来,搭建学生与教师能有效进行沟通的交流平台,同时,教师也可创建学习交流群,教师则作为群内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即时在线上为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搭建的交流平台,不仅能传授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 4 ]教师创建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为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而这种教学模式也会极大摇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若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就应积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观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深入研究“互联网+”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了解和学习。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要想有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一载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方便快捷、教學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渠道,而这种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的建立,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有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线下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产生双面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将“互联网+”中对学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解决,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应用“互联网+”技术。其次,高校也应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行技术手段的应用,帮助教师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的环境,并在校园中宣传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也可建立网络服务监管部门,确保教师建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顺利进行,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明确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是只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内容,而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设计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虽然“互联网+”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也进行创新和完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无法发挥出“互联网+”对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的教育作用。高校要想有效将“互联网+”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就需要制定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目标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融入“互联网+”技术,还需要教师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培养思想政治人才的目标。另外,高校要根据我国对育人提出的相关要求,有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并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4.提高教师对思政教学积极性
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其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当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时,倾向对思想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教学和讲解,而教师没有有效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法有效提高,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教学积极性。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还应积极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来,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还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降临,给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如此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并肩同行。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来,才能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文系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政教改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0SJB0517。)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06):9-11.
[2] 施璇.“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6):106-107.
[3] 文彩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53-54.
[4] 李丽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西农经,2017(22):150.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