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德泽 李立信 李立礼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人群中意向出国留学的主要群体,加强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的培养是争取未来出国留学学成归国服务的有效措施。本文探讨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深入学习归国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等措施,对培养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留学报国情怀 培养途径
引言
根据《2020年中国留学白皮书》的调研统计结果来看,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本科生及以上人员占73%,其中本科生占57%。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有关我国多年出国留学及学成回国服务人数的情况来看,虽然每年学成归国人数占了大头,但仍有一部分留学人员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学成后留在国外。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特别是意向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日后出国留学打下学成归国服务的思想基础是一项重要和长期任务。
一、留学人才是国家的重要人才
留学人员特别是留学回国人员为祖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防、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历来重视留学人才的作用。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中54%的院士有出国留学经历,中国科学院中81%院士有出国留学经历,在2018 年对70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统计显示,有63%的高校校长为海归者。在201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人员中,海归占比超过60%[ 1 ]。可见,祖国是学成回国人员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宽广舞台,只要是“金子”就一定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留学者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开拓者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获得充分肯定。这种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既是给予留学人员的崇高荣誉,又是对留学人员极大鼓舞和鞭策。我国政府希望留学人员能进一步發挥作用,不负重任,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二、祖国希望更多留学人员学成回国
在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我们热诚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这是我国政府对广大留学人员的希望和号召。广大留学人员应该听从祖国召唤,彻底摒弃狭獈自私的读书只为做官发财、读书只为改变个人命运等陈旧、落后、腐朽的观念与思想,满怀留学报国之志,勤奋学习,争取早日学成回国,共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梦。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留学工作,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全国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广大留学人员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对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激励留学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知识、增强回国服务本领,以便更好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祖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2 ]。
同时,体现了祖国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热切期盼,那就是早日用所学所得报效祖国和人民。虽然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回国服务也可先可后,但是,学成归国是报效祖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3 ]。
三、培养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的途径
1.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30年达到的宏伟目标。因此,未来的3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30年,是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拼搏的30年。
为了在这短短的30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30年进一步规划,前15年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30年分两阶段,前后阶段各15年,前15年是后15年的基础。为了实现第一阶段(前15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根据十九大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当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作出的建议。充分考虑 “十四五”规划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考虑实现当前短期目标与实现较长期目标的关系。 “十四五”规划的开端之年即吹响了向第一阶段奋斗目标冲锋的号角,时间紧,任务重,使命光荣。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的时候,充分强调了人才对实现我国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极其重要性,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 4 ]。
对大学生来说更应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在这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中,作为热血沸腾的爱国者就应该更加勤奋学习,充分认识出国留学目的是更好地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富强贡献青春和力量,做一个敢于担当作为的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2.深入学习归国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
老一辈留学生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阻碍,回国后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事迹感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留学归国人员传承报国传统,在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科技事业上积极弘扬老一辈留学人员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富强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谢晓亮、高能物理王贻芳、人工智能甘中学、新药创制丁列明、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南仁东、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大年是无私的爱国者,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在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要求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落实到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中来,积极投身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5 ]。高校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留学归国人员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不为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所动、决意回国的爱国热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献身精神;学习他们不计名利、甘愿隐姓埋名为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一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只有提高意向出国留学人员的思想境界,才能增强将来出国留学学成回国报国的意志与决心。
3.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民族精神之树常青,人人爱国,树立无论在国内读书还是将来出国留学都是为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崇高思想境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6 ]。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9年3月18日上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强调了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开好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 7 ]。这次会议不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其重要性。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学习让学生清楚明白国弱必受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要让学生清楚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担当意识;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日后出国留学何方,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是海外学子的坚强后盾,祖国才是自己最值得依靠和最温暖的家。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特别注重意向留学学生的教育。通过调查摸底,对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辟“留学报国”教育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选择留学国家和所学专业时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对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的培养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必须努力发挥高校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时代责任担当精神,必须大力宣传留学归国人员的先进事迹,用他们的爱国热情、奉献精神感染年轻一代。
【参?考?文?献】
[1] 王辉耀.改革开放 40 年的海归贡献[J].世界教育信息,2019,(4):24-27.
[2] 许睢宁.欧美同学会长期存在、持续发展的原因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1-8.
[3]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4] 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7-05-26.
[5] 尤景萍.谈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J].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111-11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78/ 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2020年11月10日访问.
[7] 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2020年11月14日訪问.
(责任编辑:刘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