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李阳镇乡村振兴项目化运作情况调研

2022-07-10 00:28贾若琳
山西财税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设

■陈 明 贾若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2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乡村振兴项目化运作的必要性

(一)项目化运作,是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原贫困地区产业扶持,注重后续产业发展,以特色种养业、现代农业等先进产业为主导,提升原贫困地区造血能力,提高广大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从而实现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要加强原贫困地区项目扶持,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如加宽道路,建设高速高铁,开通天然气等。由满足贫困地区基本生活保障转向更高一层次的需求,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从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二)项目化运作,是乡村五大振兴要求背后的资源配置逻辑

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乡村治理走向“供给式整合”的道路,项目成为国家扶持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配置方式。乡村振兴项目与脱贫攻坚阶段的精准扶贫项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延续性,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源注入方式。精准扶贫项目向特定的贫困人口倾斜,通过差别化和特殊化的政策供给缩小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差距,是一种实现社会公平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工具,强调项目的精准性和项目实施的急迫性;乡村振兴项目的重点在于特定空间内所有群体的均等化发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实现更高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安排,更加强调村庄的全面振兴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更加注重项目的持续性与长远性。

(三)项目化运作,是多省市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广东省东莞市提出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并建立了《莞版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140个项目覆盖东莞市全域,总投资达357亿元,以项目化的思维和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山东省日照市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思维,打造了一批优质的项目,形成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模式:产业振兴“五大示范工程”、生态振兴“双十双五”提升工程、人才振兴“五大头雁工程”、文化振兴“五大惠民工程”、组织振兴“五大强基工程”,每项工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指标和具体的项目支撑。这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证明,项目化运作是乡村振兴资源下沉、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和顺县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2019年和顺县开始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建设项目14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0个(农业产业项目64个,畜牧产业项目21个,水利项目23个,农机项目1个,扶贫工厂项目1个),基础设施项目25个,其他项目12个。总投资14925.9万元,其中财政统筹整合资金投入14244.1万元。

2020年和顺县共审批项目122个,项目总投资为11143.4万元,涉及农业、畜牧、水利、农经、住建等。其中:产业类项目88个总投资4240.9万元,基础设施项目31个总投资5573.4万元,其他项目3个总投资1329万元。共计财政扶贫涉农统筹整合资金9572.12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865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914.12万元)。

2021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顺县落实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制度,分两批批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共159个,预计总投资30085.1万元,产业项目109个共计16468.9万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3个共计12600.3万元,其他项目7个共计1015.9万元。最终实际总投资24846.6万元,其中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773.9万元(中央7813万元,省级933万元,市级3292.5万元,县级4840万元,整合资金3895.4万元)。以项目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火麻、高梁、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太行云牛畜牧支柱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根据和顺县财政局公开的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2021年项目完成进度为100%。

2019-2022年新建项目数量

2019-2021年新建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22年,根据全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实施办法》和省市“冬季行动”的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和顺县根据国家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时间不少于10天)。扎实做好项目入库储备工作,按照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标准超前谋划项目。经县级审定入库储备项目177个,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5096.1252万元,涉及农业、畜牧、旅游、水利、基础设施等。

三、李阳镇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建设分析

(一)近年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积极培育产业项目。全镇共实施产业项目73个。培育了温源村永屹、下石勒村松溪青、上石勒喜耕田、后峪村成林、榆圪塔和盈等9个产业规模较大、带动成效较明显的合作社。通过实施畜牧及资产收益项目形成了多个牛、鸡、猪、羊养殖园区及加工园区,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在凤凰庙、柳林沟、梧桐掌、回黄、泊里、马圈沟、菜地沟7个村实施养牛园区建设项目11个,存栏牛增加600余头;在下石勒、泊里、凤凰庙实施养鸡园区建设项目4个,养殖鸡8万余只;在温源、下石勒建设养猪园区2个,存栏生猪增加1000余头;在三奇、马圈沟新建养羊园区2个,养羊700余只;在下石勒建成英明塑料包装袋加工园区,年订单生产包装袋80至100万条,覆盖全镇9个村近500户贫困户。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快速发展,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是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投资175万元,新建日处理150立方生活污水处水厂1个,实现镇区三奇村及机关单位生活处理全覆盖。投资26万元,新建90平方米垃圾中转站1座。环境整治创建新模式,在207国道,县道界李线沿线的镇区范围内,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委托北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创新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区域、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环境整治新模式。

三是美丽乡村提质增效。着力于“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投资1350万元改造街道6000米,实现污水雨水分离,铺设自来水管道及人行道3500米。投资500万元对207国道两侧6个村节点绿化1200平方米。共治乱611处。着力于流域综合整治。共投资500余万元,重点对松溪河流域、回黄河、李阳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中小型水利设施、管涵桥10余座,河道清淤、拓宽10千米,筑坝2千米,保障了河道的行洪安全。着力于建设文化乡镇。投资300余万元在8个村新建文化休闲公园3500平方米。打造回黄古村落推进了文物保护工作,投资625万元对回黄古村落9000平方米仿古建筑进行修复并依托传统村落积极申报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需求的广泛性与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在乡村振兴阶段,李阳镇各类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卫生等民生缺口都对项目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各村将产业类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也制定了大量的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迫于管理目标和考核压力,在项目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发展基础较好、更容易凸显建设成果的村庄投入更多的各级财政资金及各类项目资源。同时,许多乡村振兴项目是通过村支两委、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人脉关系来获取的,人脉关系广、帮扶单位实力强的村往往能获得较多的乡村振兴项目。而一些真正需要该项目来推进乡村振兴的村庄却容易被忽略,各村的不平衡发展加剧。

二是部分项目的申报与开展缺乏合理性与支撑力。现阶段,乡村振兴项目申报采取村—乡镇—县—市—省等逐级上报的模式。在乡镇一级的审核上,项目部门的实地勘查与集中研判不足,申报的项目往往存在与实际脱节、申报数据过大、数据虚假等问题。同时在项目的选择上,普遍缺乏能够形成较强发展支撑力、竞争力、吸引力的重点产业项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部分项目对于广大村民的直接带动作用较弱。首先,在村一级,村内的精英阶层在项目的制定和规划中占据主要话语权,部分项目是为了满足精英阶层的政治或经济利益而制定,与广大村民的整体福祉关系较小。其次,在规划制定与申报阶段,项目遵循标准化的申报流程,村委会的主要精力在于通过模式化的操作方式实现项目合规,而往往忽视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及创造力。最后,在项目实施阶段,除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农业产业项目,其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均通过规范的招标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与验收,此阶段村民的参与性也较低。

四、省财政厅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项目化建设思路

一是扩大帮扶工作视野,以广大村民实际需求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扩大省财政厅帮扶和顺县的工作视野,对全县财政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形成帮扶工作大格局。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要以群众呼声为导向,在项目的申报、建设与管理中,严格落实村民知情参与机制,要尊重村民意愿,确保村民知情,动员村民以工代赈,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要留好接口。负责帮扶的产业类项目。严格落实产业主体主动参与机制,产业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村集体或相关牵头人要主动参与并出资,构建村集体、企业和农户责任共担、收益共享的模式。严格落实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抓好村级组织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产业项目带头人等关键群体,坚持村民项目主体的地位,不断激发帮扶村和村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二是根据特点找准产业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亮点。按照“公益性、普惠性、现实性”的原则,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落实,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深入挖掘各村产业、文化、资源、区位等优势,突出特色风貌,明确自身产业定位,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有效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同时,坚持市场的主导作用,以竞争的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来进行开发,将重点帮扶村的项目抓住点、连成线、形成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例如,在帮扶的泊里村,重点打造宜居宜农宜文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积极培育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种养大户,提升乡村造血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帮扶的三奇村,依托区位优势,重点打造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务工人员服务港。在帮扶的下石勒村,打造农业合作社点线连片协同发展等项目,同时依托石勒文化,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石勒文化精品小镇。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性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健全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机制,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产业项目建设中,积极发挥“投资、担保、风险补偿、保险、补贴、奖补、贴息、周转金”等财政政策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农业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引导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领域。例如,在厅党组领导下,山西农担于2021年8月研发了专门助力省财政帮扶村农业发展的“财兴担”融资担保产品方案,为帮扶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5月,和顺县保业务达144笔3013.7万元。同时,帮扶工作队在李阳镇积极宣讲农业保险产品,并积极对接保险公司配合农户需求开发牛犊价格险等新险种,发挥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

五、乡村振兴项目化建设实施建议

(一)合理规划区域发展,做好项目库建设

各区县、乡镇要在充分调研区域内村民实际发展需求及乡村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制定未来一段时期的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并做好区域内各项目的调配与规划。在此基础上,及时把区域长期规划有效转化为年度计划,根据各阶段发展重点,合理谋划及申报乡村振兴各类项目。谋划项目时,要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抓好项目的入库集中研判、申报立项等关键环节,做到科学建库、规范管库、高效用库,使“建、管、用”有机结合,推动项目库建设成为乡村振兴项目化建设的有力依托。

(二)提升项目各方利益协调能力,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积极协调项目各方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为项目运作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项目谋划与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党委对项目的政治领导,提升区域内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其中成立项目的专门领导小组是推进项目和协调部门利益的重要方式。同时要把村民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调动村民有序参与,强化项目监督。

(三)以乡村振兴项目化运作推动农村新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项目化运作,是以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为导向,以产业导入培育成长为抓手,充分整合资源,将项目决策、设计、实施、运营维护等阶段进行统筹管理。要用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也不能简单地将乡村振兴工作同抓好乡村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划等号,而是要将项目运作的意义与范围扩大开来,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推动农村治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进程,促进群众观念的转变,实现基层治理生态不断优化,推动建立现代农村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建设
走好关键“五步” 加强自身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抓好“五化”建设 促进代表履职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