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及本土化探析

2022-07-09 09:00张怡欣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办园德国森林

张怡欣 田 静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欧洲的“森林幼儿园”(Forest Kindergarten)教育以其浓厚的“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及尊重自然的鲜明特点引起国内外幼教领域的关注,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1]森林幼儿园也被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旨在让幼儿通过自然林地中的户外活动进行学习。关于森林幼儿园的起源存在多个版本,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其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起源于丹麦,以艾拉·法拉陶(Ella Flatau)于1952年创办的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漫步幼儿园”为标志。[2]“森林幼儿园的诞生并非基于某知名教育家或某种教育理念,而是一些家长依据经验判断而自行创立的。”[3]森林幼儿园的运作模式蕴含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教育适应自然”“强调游戏”等理念、蒙台梭利的“利用自然材料”“重复工作”等教育方式、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主张等,并与鲁道夫·施泰纳的华德福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全人教育”思想、体验式教学、尊重幼儿身体和心灵的发展规律等。华德福教育强调在艺术中发展,而森林幼儿园强调在自然中发展。目前,丹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区都可发现森林幼儿园或基于其相似理念建立的教育机构,甚至在一些国家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森林幼儿园起源于丹麦却兴盛于德国。德国有1/3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从浪漫主义时期起德国人便意识到森林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并形成浓厚的“森林情结”,森林也成为德国民族性格的代言。过去,人类与以森林为代表的自然环境一直保持着充分接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的联系被削弱,“自然缺失症”和“自然失调”的问题明显增加。且如今,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面对的挑战,全球不同组织和机构都在积极寻找方法并采取行动以改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幼儿园会潜移默化地发展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促进其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如Nawaz and Blackwelld的研究发现参与森林学校项目的大多数孩子比起没有森林学校参与经验的孩子在看到有人在街上扔垃圾时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情绪[4],且“幼儿的感觉是通过自然刺激发展起来的,这些与自然相关的经验会一直持续记忆到成年时期。”[5]森林教育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又称“沃尔德幼儿园”)经过约60年的发展取得诸多实践经验并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通过分析德国森林幼儿园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土化意见,以期为我国亲自然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德国森林幼儿园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阶段(1950—1990年)

由于德国与丹麦地理位置相邻且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与德意志民族喜爱静默、自然及运动的性格特征相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以福禄贝尔“教育适应自然”理念为代表的德国传统幼教思想,因而森林幼儿园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便逐渐对德国学前教育产生浸润,并于1968年起在德国正式出现[6]。但由于当时的联邦德国并未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所以包括森林幼儿园在内的各类幼儿园都由私人、社区、福利组织等民间资本进行开办和管理,存在规模较小、组织结构混乱且主要承担对幼儿的“照管”职能,难以保证教育质量的问题。1980年德国西德文化部长会议正式将环境教育作为德国中小学教育的义务,并将其视为事关人类生存的重要举措,鼓励各级学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而“1986年的森林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森林教育概念,同时森林保护基金会如德国森林保护协会 (SDW) 通过组织对生态关系理解的活动唤醒学校对森林教育的重视。”[7]在此背景下,德国森林幼儿园于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迅速勃兴。

2.曲折探索阶段(1990—2000年)

德国第一所国家认可的森林幼儿园于1993年在邻近丹麦的弗伦斯堡正式成立[8],自此,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在德国经历曲折且迅速发展,到1999年在德国境内已超过100所。[9]20世纪90年代初,森林幼儿园的发展并未受到德国政府的重视,仅以试办的形式开设,且由于其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而饱受怀疑和限制,如政府考虑森林环境的不可控因素而要求幼儿园必须配备躲避风雨的车辆、木屋,并对相关设施进行严格检查。但森林幼儿园以其成本低廉、回归自然、重视实践和运动的优势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进而推动政府逐渐放宽对森林幼儿园的限制,并在官方层面承认自然和森林幼儿园(Natur—und Waldkindergarten)的地位,且不断采取措施评估和支持森林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宣布统一,结束了二战后的分裂状态,但民主德国在以新联邦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时依然保留了原有的学前教育体制,导致该时期德国境内森林幼儿园结构存在差异(见表1)。这增加了政府对森林幼儿园的管理难度,也推动其多元化办园结构发展。

表1 20世纪90年代德国森林幼儿园结构差异[10]

3.蓬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统一后的德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达的经济水平和重视教育的传统推动德国政府增加投入支持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森林幼儿园在此背景下获得发展的经济与物质保障,并形成自身教育特色,受到全球学前教育领域的认可和推崇。近几年,德国全境已注册森林幼儿园约2 000所,占德国幼儿园总数的5%~10%[11],其数量规模超过境内的蒙台梭利、华德福和瑞吉欧幼儿园,并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办园形式。如森林幼儿园、常规幼儿园的森林班或森林周(日)、自然幼儿园、海滩幼儿园、远足幼儿园和农场幼儿园等,“森林幼儿园”的包含概念在不断扩大。同时,德国政府和学者在师资培养、园所管理、环境评估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经验和考核标准,为森林幼儿园的体系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德国自然—森林协会工作组也高度重视与地方、联邦、国家和国际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积极与自然和森林专家进行交流,以更好地承担其促进自然环境与森林幼儿园相结合的工作。[12]目前,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成为德国学前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不断向普通幼儿园普及,越来越多的正规幼儿园开始提供森林周项目,各地接连成立综合森林小组(Forest Groups),为幼儿进入森林提供服务。但相对于德国广袤的森林面积而言,森林幼儿园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德国森林幼儿园的发展特色

1.层次立体的办园形式

德国森林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都依据弗伦斯堡第一所官方森林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但受到区域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教育者的理念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所区别,德国各州并未形成较统一的办园标准和管理规定,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办园特点。根据对森林(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可主要分为完全式、混合式和环境式(传统式)。

(1)完全式。完全式是德国境内森林幼儿园最常用的办园形式,采用该模式的幼儿园对森林环境的依赖度最大,绝大部分时间(根据日托或半日托的形式决定)都在森林中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并强调以森林元素为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主题选择、活动材料、活动环境都源自森林,是建在森林中的幼儿园。

(2)混合式。采用混合式办园形式的幼儿园会配备固定的园舍和生活设施,对森林环境的依赖度低于完全式办园,不完全在森林中进行日常教育活动,并可细分为定期式和活动式。定期式幼儿园会在一周或一个月内的固定几天到森林中进行森林教育,德国境内除完全式外以该种模式居多。而活动式相对于定期式而言进入森林的机会更少,多在特定节日或时间进入森林,对森林环境的依赖度低,仅将森林教育作为幼儿园诸多教育主题之一或作为特色课程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只称为森林活动项目。

(3)环境式(传统式)。采用环境式或传统式的幼儿园在办园形式上非常相似,都在具有明显自然特征或文化环境的区域建立幼儿园,如海滩、公园、农场、草地等,虽然不一定以森林为背景,也不能被严谨地称为“森林幼儿园”,但其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都受到森林幼儿园的影响,强调在自然中组织日常教育活动,因此可视为对森林幼儿园的延伸或广义的森林幼儿园。环境式办园更贴近森林幼儿园的教育形式,并能对环境进行人为改造以取得与森林幼儿园相似的教育效果。传统式幼儿园多在遵循原有自然环境和本身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开展教育,不会刻意打造环境或模仿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此外,德国森林幼儿园的办园形式还包括阶段式、夏令营式等,幼儿园可能会采用不同办园形式以满足区域内不同消费层次、教育心态和时间安排的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要,且办园形式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家长需求进行调整。德国森林幼儿园多元、灵活且限制较少的办园传统会使不同模式间产生交叉或融合,进而推动森林幼儿园办园形式多样化和层次化。

2.重视体验与实践的教育理念

自然和环境是德国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森林幼儿园重视在自然中体验和实践教育,这一形式正好符合德国贴近自然的生活理念。Wilson(1984)提出的“亲生命性假说”(The Biophilia Hypothesis)认为人类与自然间存在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环境被视为“第三任老师”,幼儿发展除了专门的知识学习外,也来自其直接的环境探索活动,因为宝贵的实践经验是促进理解的重要手段。德国森林幼儿园将自然和环境视为教育载体,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多感官体验以发展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森林幼儿园拥有大量的自然体验环节,给予幼儿所需要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其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利用多种感官积极与自然环境互动,在主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探索事物的意义,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认知、情感和操作经验,而不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专业的森林幼儿园教师需经过自然教育课程培训,并认同体验教育学,能引导幼儿进行体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减少干扰,但需要对活动和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将必要的活动持续一定周期,通过重复体验和加强学习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长期且稳定的经验。

最初,幼儿在体验与实践中开始认识自然元素的相关知识,学习管理和应对活动风险的方法,逐渐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森林学校的归属感;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会增加,开始对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事件进行记忆和思考,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将得到发展。同时,德国森林幼儿园希望通过体验和实践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低结构的活动材料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包括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风险,但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森林幼儿园的孩子被鼓励使用自然界中的物品来创造自己的游戏环境,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同伴交往行为。[13]在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需要进行交流、争辩、妥协等社交活动,体会挑战与冲突感、胜利感和挫折感等情绪,逐渐学会一定的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3.整合性的教育内容

自然经验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环境打破了固定的教学空间、材料、常规等对幼儿园活动开展的限制,能为幼儿提供广阔、辽远的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蕴含诸多教育元素和教育契机。德国森林幼儿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强调活动的随机性、生成性和综合性,活动结构自由开放,活动内容则涉及游戏活动、艺术教育、环境教育、融入式教育、体育、情境教育、社会生态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涵盖幼儿在森林中的各类体验并可扩散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文化层面。德国大部分森林幼儿园并不设立专门的园所,仅有一个配备必要物资的简易活动室,这类幼儿园会将景观结构的多样性作为选择活动场所的重要因素,以保证幼儿获得更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感官刺激。一个典型的森林活动组织通常由15~20名3—6岁的幼儿混龄组成,配备2名教师和1名助教,除了晨圈、进餐等部分环节为幼儿统一参与外,教师主要以自由活动或分组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内容会通过与幼儿进行平等的支持性交流确定。[14]森林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如土壤、植物、昆虫、天气等,但各主题都包含诸多跨学科的内容且幼儿在与自然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往往能获取超出主题范畴的直接经验。如逐渐认识多种动植物及其特性,了解保护动植物的方法;观察和洞悉自然现象,包括季节变化、天气变化及动植物的变化等,帮助幼儿获得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感知和面对风险的能力;探索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等,保障幼儿能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更整合的经验。另外,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整合性也体现在其广义的概念和包容度方面。德国森林幼儿园在融合多种课程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其综合化、兼收并蓄的教育形式,强调环境只是形式,通过建立幼儿与自然亲近关系的自然教育体系实现幼儿的全人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三、德国“森林幼儿园”模式的本土化障碍分析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具有自身鲜明特色,但在实际课程组织中也面临着区别于普通幼儿园教育的风险和挑战,使我国一些幼儿、家长、教学参与者对森林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感到担心和质疑。

1.安全风险

安全因素是幼儿园组织活动需首要考虑的问题,森林幼儿园户外教育活动提供的是一个人为干预较少、具有冒险性的、存在更多不可控因素的环境,给予幼儿自由的同时,也引起家长和教学组织者对潜在风险的担心。一方面,森林环境相对幼儿园环境更为艰苦,伴随潮湿、泥泞、雨水、气温多变、地面粗糙等因素,开展课程会增加幼儿的活动难度,使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复杂的林地环境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孩子走失、跌伤、昆虫叮咬、树枝划伤等,尤其是对平时与自然接触较少、刚参与森林活动、缺乏风险意识和应对技巧的幼儿来说更易受到伤害。对于这类质疑,森林幼儿园有自己的想法和预防措施。德国森林幼儿园认为“没有糟糕的天气,只有穿错的衣服”,鼓励幼儿全面感受自然的多样和变化,包括需要在各类天气中进行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克服自然困难的经验。例如,如何管理气温对自己的影响;打雷时不能站在树下,防止被击中;大风天气注意躲避树枝等,这也是森林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意义所在。针对防范意外风险,森林幼儿园往往会花费大量准备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并规定相应的活动范围,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自由,进行冒险时可能遇到的风险是适当的和足够安全的。[15]

2.环境限制

一方面,与森林环境的距离会影响幼儿的参与度。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德国,且多集中分布于人口稀少的地方,对森林教育的开展造成限制,影响森林幼儿园在我国的推进。特别是一些城市地区人口集中但森林资源匮乏,幼儿园与森林区域距离较远,在森林中组织户外活动需要在来回交通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影响活动开展的效率,并且活动的后勤问题难以保证,如幼儿进餐、盥洗、通讯等,增加幼儿园组织活动的难度。远距离的活动可能引发家长对幼儿安全的担忧,影响家长对幼儿参与森林活动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森林活动环境可能会危害幼儿的健康。一些地区环境问题严峻,即使当地有可利用的森林资源,但如果存在水源污染、垃圾、噪音、粉尘过重、雾霾等问题,比起组织幼儿园室内活动,开展森林活动可能对幼儿发展带来更多负面影响,影响森林幼儿园的推广。针对这类问题,幼儿园应先进行环境评估和卫生检查,确保有适宜的森林资源可利用,再确定是否采用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3.师资问题

森林幼儿园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并在特殊的森林环境中组织活动,具有其他学前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优势和特色。为保证森林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防止流于形式的、对幼儿缺少教育意义的玩耍活动,且需要兼顾森林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有效教学,专业的师资起到关键作用。森林幼儿园教育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预防和处理野外风险的方法,并将其教给幼儿,才能在活动中保障幼儿的安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同时,教师要根据森林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方法,承担作为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责任,才能保证活动的教学效果。这些要求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去理解儿童和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式,但也对教师的教育工作甚至地方的师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本土化过程中,我国部分幼儿教师会对在森林中组织教学活动、承担班级管理和安全责任等问题感到担忧和紧张,增加自身的压力和负担,进而影响森林幼儿园模式的推行。德国组织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教师需要经过相关培训,有条件的幼儿园会配备专业的森林活动安全员,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帮助其专心投入教学设计和组织中。

四、德国“森林幼儿园”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1.重视户外学前教育

我国一些幼儿园和家庭习惯将智育发展放在首位,将幼儿长时间限制于室内进行间接知识学习,忽视户外教育,影响幼儿身心发育和自然感知能力的发展。反观德国则将户外教育和环境教育放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位置,认为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户外活动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对学习者的身心、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成立专门委员会保障以森林幼儿园为代表的户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并会向政府、民间组织机构和私人争取资金以设置专门的基金支持学校进行林地活动。户外学前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更能打破固定的空间和常规设置,没有整齐或混乱的概念,让幼儿密切感受风、雨、阳光、泥土等大自然狂野的方面,累积丰富的感知经验,增加幼儿对世界的感知力,并通过直接实践与体验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不仅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更将影响其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我国森林环境资源有限且不易得,但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概念包含甚广,森林仅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和实施自然环境教育的场所之一,森林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增加人们对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和户外活动的认识与理解,意识到户外活动的价值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们应重点借鉴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适宜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有效的户外教育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户外学前教育,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2.创新学前教育开展形式,促进多元知识融合

德国森林幼儿园重视幼儿的直接体验、实践操作、团队合作和自力更生,强调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的整合性和多元性。参加森林活动的幼儿除了学习客观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外,其环保意识、对人与自然事物关系的认知、风险感知能力、社交能力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勇气、好奇心、探究能力、想像力、坚持性和创造性等多种品质。与森林幼儿园相比,我国幼儿园教育多以有限的园内空间作为主要活动场地,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可开展的活动类型,教育内容单调、重复且多为教师预设,使幼儿接受的刺激较为单一,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可切实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变化活动场地、丰富活动项目、引入更具游戏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形式,开发多元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且教师在进行材料选择和教学活动组织时,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机智,整合教育内容,实现多元知识的跨领域融合,挖掘活动过程中的潜在教育价值。

3.试点运营,推动森林幼儿园本土化发展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相对于传统幼儿园教育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对相关师资建设、环境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园所经费、家长观念及幼儿的适应性等带来冲击与挑战。因此我国森林幼儿园的发展可先选择有条件的园所或地区进行试点。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具有先天优势推行森林幼儿园教育。农村地区除了具有林地、农场、田野等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外,幼儿和教师本身与自然环境也有丰富的接触经验,更能适应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同时,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场地、教学设施、材料等资源有限,影响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而森林幼儿园强调自然环境变化多样,能更好地刺激幼儿的各个感官,促进幼儿的整体学习和发展,其教育活动的开展将对农村地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积极补偿,缩小我国学前教育地区发展质量不平衡的差距。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地区可在有限的环境资源里增加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尽管城市地区难以完全按照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模式建立幼儿园,但借鉴其教育理念、组织特点、教学方式等可提高城市学前户外教育质量。虽然我国城市地区森林资源缺乏,但森林幼儿园被誉为最为灵活有效的户外教育形式,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可通过“森林日”“森林周”的方式利用园所周边的公园、植物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开展户外活动,达到森林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办园德国森林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