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杰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引起的贫血,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贫血,多数患者由于铁摄入不足、需求增多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1]。临床研究表明[2]:缺铁性贫血好发于儿童及育龄期患者中,临床多表现为乏力、眼花、耳鸣、头晕头痛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因此,加强缺铁性贫血患者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3,4]。血常规检查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分析Hb、RBC、MCH 等,能实现患者的诊断、鉴别[5]。SF 是去铁蛋白与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是铁的贮存形式,能判断机体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多的有效指标[6]。但是,血常规联合SF 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较少[7]。本研究以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常规和SF 检查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6 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6 例,女54 例;年龄6~63 岁,平均年龄(42.69±15.63)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56±1.45)个月;体质量指数(BMI)18~27 kg/m2,平均BMI(22.63±2.49)kg/m2;合并症:高血压3 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4 例。对照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42.74±15.67)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61±1.47)个月;BMI 17~28 kg/m2,平均BMI(22.67±2.52)kg/m2;合并症:高血压4 例,糖尿病6 例,高脂血症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诊断标准[8];②均完成血常规及SF 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③具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8]:①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②认知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或器质性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次日取外周空腹血5 ml,20 min离心,速度3000 r/min,血清分离后放置在低温下备用。血常规检查:取上述分离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Hb、RBC、MCV、MCH、MCHC。SF 检查: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购自于西门子ADCIA centaur XP 分析仪)测定SF 水平,需要采用样本稀释液进行稀释,最终结果需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SF 参考范围:男性:22~322 ng/ml;女性:10~291 ng/ml[9]。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和SF水平,血常规指标包括Hb、RBC、MCV、MCH、MCHC。②比较血常规和SF检查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敏感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MCH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BC 及MC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SF 水平比较 观察组S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 水平比较(,ng/ml)
表2 两组SF 水平比较(,n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血常规检查和SF 检查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诊断结果比较 血常规(MCH、Hb、MCHC、RBC、MCV)联合SF 检查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一MCH、Hb、MCHC、RBC、MCV 和SF 检查,特异度低于单一MCH、Hb、MCHC、RBC、MCV 和SF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常规和SF 检查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比较(%)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引起Hb 减少,从而出现的贫血现象,好发于儿童及育龄期妇女中[10]。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加重,临床多表现为皮肤苍白、浑身无力、口角发炎等症状,影响患者健康生活[11]。因此,加强患者早期诊断,对指导铁剂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血常规和SF 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MC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MCH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BC 及MC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血常规指标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血常规是最为常用的血液学检测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血常规相关指标对铁剂和缺铁性贫血的预测意义。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2]:除MCV、MCHC 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外,低血红蛋白密度(LHD)亦是缺铁相关指标之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MCHC<280 g/L,Hb 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外周血特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血常规多表现为MCV、MCHC 降低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宽[13]。而RDW 则能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变异度,与红细胞生成缺铁有关。SF 在一般情况下能直接反映体内铁储备情况,其数值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为可靠、最为敏感的指标,其表达水平降低[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缺铁性贫血患者SF 降低。为了进一步分析血常规和SF 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不同指标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血常规(MCH、Hb、MCHC、RBC、MCV) 联合SF 检查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一MCH、Hb、MCHC、RBC、MCV 和SF 检查,特异度低于单一MCH、Hb、MCHC、RBC、MCV 和SF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血常规联合SF 检查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度。
综上所述,血常规和SF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血常规联合SF 检查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