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保玉心
(1.遵义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市理化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
大型仪器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种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大型仪器和高、精、尖的贵重仪器不断引入实验室,因此如何管理和高效利用好大型仪器成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 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以遵义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心)大型仪器管理为例,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仪器维护及管理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地方高校实验室在仪器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大型仪器购买随意性较大,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存在重复购买现象,并且长远规划意识不强,一些大型仪器购买可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或者是刚好有一笔资助经费,而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购买的仪器不能对学校教学和后续科学研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导致仪器设备长期闲置下来。 大型仪器购买价格高,耗材使用费用贵,应用学科方向性强,对使用人员的要求较高,为了避免仪器故障的发生,管理人员在仪器使用上设置了较多限制条件。 此外,地方高校不同部门之间仪器共享程度较低,很多大型仪器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一个课题组在使用,存在私有化现象。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地方高校大型仪器利用不充分,使用率较低。
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人员较少,一般由教师兼职管理,且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仪器操作培训,专业技能较缺乏。 如遵义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2015年开始分批购置了30 多台科研大型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 梯度荧光定量PCR 系统等仪器,大型仪器较多,但中心只有6 人,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外,还要负责几台大型仪器的管理。 而大型仪器结构复杂,且大多数为进口仪器,软件为英文操作界面,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掌握仪器硬件和软件的操作,还要求具有分析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 由于仪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使得仪器主要是在科研领域方面应用,不能在多学科交叉方向高效的开发利用大型仪器。
大型仪器的维护对仪器的灵敏度、检出限及使用寿命都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型仪器存在重购买,轻维护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实验室缺乏大型仪器运行的适宜条件,不能满足恒温、恒湿及防尘等要求。如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和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均为两百万以上的大型仪器, 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但实验室没有空调,无法提供仪器运行的恒温条件,使得实验室温度过高,特别是夏天湿度又大,从而导致仪器出现故障。 二是大型仪器没有制订具体维护方案, 缺乏系统维护机制。 这主要是因为大型元件精密,维护操作步骤多,工作烦琐, 部分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缺乏仪器维护的专业技能,缺乏维护仪器的积极性。
高校大型仪器使用人员较多,有教师、研究生以及做毕业论文实验的本科生, 不同知识层次的使用者,对仪器操作掌握不同,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发生,加之仪器部件老化,使得仪器损坏。 如液相色谱使用时,管理人员发现有流动相不脱气泡,不过滤膜,样品没有净化, 分析检测实验完成以后不冲洗色谱柱等操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仪器故障率增加。 目前地方高校仪器维修经费主要由学校承担, 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维修机制不健全,维修手续较多。 如中心大型仪器维修时,首先仪器管理人员在学校设备处平台上提出维修申请,设备处同意维修以后,管理人员下载申请表找实验室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其次根据维修费用的多少,需要找不同校领导签字,最后将申请报告交到学校设备处,再联系仪器公司进行维修。 整个维修流程较长,如果遇到学校经费紧张,校领导不签字,仪器维修就要耽搁较长时间。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主要由教师兼职管理,而大部分教师还有科研工作及教学任务, 工作量较大,使得对负责管理的仪器不够重视,仅对仪器进行简单的管理,当有学生、教师想使用仪器时,积极性不高,缺乏服务意识。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仪器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地方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对职称评审及绩效考核都没有影响,其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主要与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有关,这使得管理人员形成一种重科研和教学、轻服务的意识,认为仪器管理工作做多做少都一样,做得越少,麻烦越少,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对仪器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服务意识。
大型仪器购买论证不严谨, 私有化现象的产生,使得大型仪器的使用率较低,因此地方高校一方面应统筹各部门实验室大型仪器的使用, 做到严格论证、科学购买仪器;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将各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名称、型号、放置地点、仪器管理人、预约方式及可以提供分析检测的项目在共享平台上公布,并充分对仪器的运行成本进行核算,科学定价,建立校外、校内网上预约及收费使用制度。 同时要不断加强大型仪器共享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共享机制,使共享真正运转起来,而不是共而不享,仪器还是像原来一样,只在某一个部门使用,最终导致仪器共享形同虚设。 此外,学校可利用高校人才、学科及设备的优势,与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企业合作,提高一些通用检测仪器的利用率。
大型仪器操作复杂, 特别是进口大型仪器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 针对地方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人员较少,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 首先,学校应增加管理人员数量, 引入一批高层次、 高级职称的大型仪器管理人员,从而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综合素养。 此外,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大型仪器的熟练使用可以促进其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 因此,学校可以创新大型仪器管理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大型仪器的管理,从而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 其次,学校要重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有计划的安排管理人员参加一些大型仪器公司举办的初级、 高级技术培养班,使管理人员熟悉掌握仪器的操作、维护及简单故障的处理,提升专业技能;学校应定期派遣管理人员到其他高校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让管理人员掌握仪器使用的前沿新技术,提升专业视野;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经费,鼓励管理人员利用大型仪器开展多学科的科学实验研究,建立分析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 最后, 学校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仪器操作考核评估,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仪器结构、原理和规范操作的专业能力。
大型仪器的维护需要从学校、仪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三个方面来制定维护制度,形成长久机制。 学校要对大型仪器的维护引起足够重视, 制定顶层制度,对需要恒温恒湿环境的大型精密仪器,每台仪器都要设置独立实验室,配置空调、除湿机等设备。 对一些设备还应邀请仪器公司专业工程师进行维护,如实验室氮气、氢气和空气等气体发生器的维护。 管理人员对大型仪器的维护要做到以下几点:(1) 对每台仪器制订维护计划,如日常维护、短期维护,做到按计划进行维护,对一些闲置的大型仪器,还应定期开机运行,防止仪器电子元件受潮和部分组件损坏。 (2)对每台大型仪器制定维护规程、运行情况记录表。 要求使用人按维护规程进行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记录检测时间、样品类型、检测成分、仪器运行情况及维护情况,若仪器出现异常状况,使用人员要第一时间向管理人员报告,避免仪器损坏加重;(3)制定赔偿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对于没有进行日常维护而导致仪器故障的使用者,需要进行赔偿,对于多次不遵守维护制度的使用者,将其纳入仪器使用黑名单,后期不再向其提供分析检测服务。 仪器的维护不仅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也是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仪器使用人员必须通过培训, 掌握仪器常规操作及简单维护,经过管理人员考核合格后,才能单独使用仪器。 目前中心的做法是将大型仪器进行分区管理,D 区为50 万元以上的仪器, 使用者由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实操合格以后,办理入室登记,发放D 区门禁卡,后续可以单独使用仪器;C 区为50 万元以下的仪器, 仪器操作较简单,使用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仪器使用和维护的视频自主学习,也可以选择参加每学年固定时间开展的仪器培训班学习,然后经管理人员考核合格后,可单独使用仪器。
大型仪器受实验室环境条件和不规范操作的影响,仪器部件的老化,故障发生存在随机性和客观性。对于大型仪器的维修,学校应健全机制,精简维修手续,减少仪器管理人员烦琐的签字程序。 对于一般大型仪器,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管理人员要将仪器故障信息报告学校设备处,若可以由仪器管理人员维修的,采用自主维修方式,在设备处进行报备。 若管理人员不能维修的,由设备处统一联系仪器公司,并全面负责仪器维修报价的商谈,签订合同,完成仪器维修。对于高、精、尖的大型贵重仪器,维修费用较高,可能一个配件就是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若遇到学校维修经费紧张时,会导致仪器维修周期过长,甚至出现较长时间闲置。 因此,学校应多渠道增加维修基金,对维修经费进行专项管理,维修经费充裕的学校还可以和仪器公司签订长期维保合同, 一旦仪器发生故障,维修工程师应能够及时上门处理,提高大型仪器维修效率。 此外,学校可以多渠道提高大型仪器共享的宣传力度,提高仪器利用率,将共享仪器的收费资金纳入维修基金中。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为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工作提供强劲的动力,进而促进大型仪器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教学服务,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 因此,学校应制定大型仪器管理奖励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方面学校可对部分大型仪器制定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收取的检测费,制订合理分配方案,将部分检测费用以绩效形式发给仪器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可根据不同大型仪器的自身特点,对大型仪器在开机时长、维护维修费用、支撑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培养学生、检测样本数量和仪器共享机时数等方面制定科学的综合评价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价, 给予适当的仪器管理工作量,并将仪器管理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中,对业绩优秀的仪器管理人员,学校在评优、评奖及职称评审中应优先给予考虑。
总之, 大型仪器支撑着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其管理关系到高校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各地方高校在探索大型仪器管理和维护办法的过程中,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院二级部门的实际情况,深入实验室进行调研,与仪器管理人员一起探索创新、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大型仪器的管理水平, 以推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