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创新”师生协同发展新生态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7-09 15:08庞冬冬史文豹
科技视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协同师生大学生

庞冬冬 胡 涛 史文豹

(安徽理工大学矿业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推进落实,创新型人才缺乏已经制约了这一战略目标的达成。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是高校教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适应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但目前的高校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学习、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下,课堂创新教学配合课外创新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过程当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高校人才培养中,并没有体现出“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综合要求。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主要以“第二课堂”形式体现,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大赛作为创新实践的主要渠道,从效果上看,基本是重申请、轻参与,重结果、轻过程,不实践不行动,学生目的性太强,预期效果不理想,缺乏对过程和结果的严格管理,也缺乏对大学生和教师这个主体创新实践的主观意愿调研,导致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投入,不能兑现承担普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功能,效果差。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由于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缺乏,对创新的认识不足,对实践过程的畏难思想,很多大学生不敢申报, 不敢接触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引导与指导,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只想着申报,不想用心思去做研究做实践,占用好资源好平台,种种创新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的负面干扰,导致真正实践创新的大学生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师生协同发展新生态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师生协同发展新生态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1)探索“以创促教”师生协同发展新生态下的教育教学新方法,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力、活力和学科综合性的“创新”教师大团队。

新生态下工科特色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培养,离不开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因此,选拔培养和拥有一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专业科研条件与学校特色平台,培养一批符合学校和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充分利用好校友企业家与创业者资源,建立校内专家和外聘企业创业专家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优势和坚持以专业行业需求为抓手,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学生团队建设,有效优化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团队中学生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要求团队的所有学生成员都要参与相关专业开放实验室拓展训练过程, 以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和国内高校的交流活动。

(2)探索“以赛促学”竞赛—实践—创新三结合下的师生共创教育教学新模式, 形成一批青春活力、技能全面、层次鲜明有传承性的“创新实践”学生团队。

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团队意识、沟通技巧等综合素养最快捷有效的手段。 为了不断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拓展形式,在参考本校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组队报名参赛,并开展各类技术辅导交流活动,创新竞赛实践是学习行动中的“学习机”,“哪里不通、学哪里”突出了探索。 创新创业是创新实践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体系的新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融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 基于专业学习而高于专业本身的实践型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创新实践环节, 建立具有深度专业知识、 广度学科领域和丰富实践过程的项目,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实践部分,进而提升到创业层次,形成提倡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方法。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相关教材建设也同步跟上教育的要求, 摆脱了当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存在脱节的现状。

(3)探索“师生共进、需求共存”协同发展新生态下的教育教学新体制,形成一种师生协同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多数高校希望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显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受科研项目资助情况与科研经费数额等,都是高校与高校之间争相评比的重要指标。 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效果往往难以直接量化或在短期内难以展现出来,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特点使得制度上对指导实践教师工作缺乏支持。 因此,在考核制度上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体制,建立创新导师、青年学生骨干多群体多层次多学科创新实践大团队,由每位或多位创新指导教师所带的专业学生队伍组成实践教学小组,小组独立实践和吸纳成员形成传帮带可持续发展团队,各团队之间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相互学习借鉴和营造赶超领先激励氛围。 建立学院的二级运行制度,学院牵头人对大团队的建设及运行工作负总责,创新导师为其所带领的小团队的建设和运行负责,从而保障团队能按期完成建设目标,同时建立有效的师生协同发展激励制度及评价体系,以团队的整体结构,传承机制及联动成果;创新导师的教学实践效果,创新成果,创新实践方法;学生的实践成果,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指标。

2 师生协同发展新生态下创新人才培养新方法特色

(1)突出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现“以创促教、以教促学、学以实践、实践促创”,四级联动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学生学习探索实践创新离不开教师教育指引,越是前沿科技创新越能启发学生思想, 高校独特的特点,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也是传承知识的有效途径,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在创新前提下促进创业也是高校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重要部分,科研带动教学促进“产学研”教育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的宗旨是让科研成果的产出,转化为育人的知识和本领,以探索科研的动力和意志创新专业前沿技术,进而促进教学本领的提高,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以创促教”的过程,也是一级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前沿科技成果的教化转化,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产出,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思想、想方法,进而增强新本领,这是“以教促学”的过程,学生学到新本领前沿科技, 再进一步创新实践获得先进本领,这是“学以实践”的过程,做出前沿成绩,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萌生出新的想法和思维,又达到“实践促创”的四级联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2)“教学—实践—创新”师生协同团队突出师生两级协同发展新生态,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阶梯传承性,解决“双创”团队断层的难题。

基础厚、知识广、热情高、能吃苦、强毅力的好学生少,团队断层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面临的主要难题,创新创业导师经验不足、热情不高、支持不够,也是科研转化效果差的缘由,双创导师及双创学生团队立足起步高、传帮带、跨学科突出阶梯传承性,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断层断源的压力。 高校的评价机制是教师的成果多、质量高就是水平高,在职称评优方面就占得先机,忽略教师的本质是自我发展过程中带动青年人才发展,一船载数人,个人体量大的同时可以载更多人过河,到达理想彼岸,高校教育中,教师是窗,学生是客,教师自己的强大很重要,载客得多少也很重要, 高校更要突出师生两级协同发展新生态,把育人目标及成效也放在评价机制中,让更多的优秀教师, 投身到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梯传承中,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实践—创新”综合拓展机会,组成师生协同团队发展联盟,既实现了师生两级协同发展,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阶梯传承性,解决“双创”团队断层的难题。

3 成果总结

(1)拓展“教学—实践—创新”教育下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以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创新作为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高校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大赛为牵引,带动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实践生力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广大青年在创新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师生共创融合,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学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2)深化本科生群体“学习—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拓展的新风气:大学生创新实践素质培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本科生探索创新实践、实现双创梦想的重要平台,“精而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广而博”是新生态创新实践教学的特点,“传帮带”是带动本科生群体创新实践热情、 综合素质拓展的新风气,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以创促教、以赛促学”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热潮,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坚定了深化高校创新实践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猜你喜欢
协同师生大学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协同进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