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权
摘 要:学生步入初中,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数学教学难度渐渐加大,感到吃力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直接阻碍了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民族地区七年级年级,学困生的占比远远高于较发达地区学校,这种差距还将越拉越大,这就给七年级数学课标的落实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要构建高效课堂,真正落实新课标和“双减”政策,就必须重点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助其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七年级;数学;学困生
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七年级数学教学提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培养目标,面对广泛的受教育者,尊重学生个性,在人人都获得同等数学教育机会的同时,实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由于民族地区自身的特殊性及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到了初中就会出现学困生这一群体,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想要真正落实新课标和“双减”要求,让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关注学困生的转换问题。下面就民族地区七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问题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知。
一、民族地区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一)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跟不上集体学习进度。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因素导致,学生从小学开始基础没有夯实,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巨大的差别。很多同学到了初中,因为科目增多,各学科课业负担加大,这种基础的薄弱就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公式定理的运用都不会,更无法解决那些难度更大的数学问题。
(二)家庭教育所能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遇到的难题,家长姑且还能予以讲解,提供帮助。但因民族地区农村家长整体知识文化水平不高,随着学生升入更高层次,到了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家长有限的知识文化渐渐地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很多学生家庭做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渐渐累积起来,到最后可谓“债台高筑”。
(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较为松弛。民族地区学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学校对老师工作纪律和师德师风要求不严或督查落实不到位,个别老师思想不在教学上,迟到早退旷工现象更是成了常态,即使到岗上课也毫无教学目标,所谓教学无异于“放羊”,没有尽到老师的根本职责。另外,受限于控辍保学的总体要求,学校对学生管理松懈,对违纪学生惩戒力度有限,求之犹恐不得,别说大力惩戒,如此投鼠忌器,直接导致学生在学校混日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不学习。
二、初中七年级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初中阶段的数学比起小学数学,其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强,老师不再倡导学生死记硬背,更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积累,通常要求就是掌握一道题的方法就要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但整个初中,甚至初中、高中数学学习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再难的数学题也是以最基础的计算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因此,很多学困生是在起始阶段没有按要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造成了许多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学習中又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有种“拖着走”的感觉,这就是导致越学越难。
(二)学习习惯较差。与小学阶段侧重于数字和简单计算的数学学习相比较,初中数学难度逐渐在加深,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有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基本上是“四不动”:不动眼、不动口、不动手、不动脑。课堂上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再加上七年级阶段学生课业负担、作业量骤增,使得很多学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
(三)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潜意识里有“虚伪”心理作祟。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敢请教同学或老师,怕被同学认为“笨”或被嘲笑,或是害怕老师批评没有认真听课等原因而做出“不懂装懂”的样子,给老师造成一种假象,自己造成知识的负积累,对后续学习也造成困难。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虚伪”还表现在考试作弊等问题上。一方面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于是就选择作弊这种不明智的行为获取高分。
三、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教学建议
(一)学生要改变观念,增强动力。思想观念是先决条件。要转换学困生,首先应该改变他的观念。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目标价值导向,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作为榜样,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观念,增强学生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学生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老师要改进方法,培养兴趣。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主要的“症状”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业、课堂等都是被动完成。所以,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一要落实建模教学思路。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二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处理教材,选取和设置一些本地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要将“因材施教”落实在作业布置上。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一刀切”,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优生做些有挑战性的题目,而对学困生则要降难度不降要求,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三)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老师是学生最为信任和依赖的“良师益友”。七年级是初中起始阶段,学困生尚有挽救的余地,不能“放弃治疗”,所以老师应当真诚相待,对她们多点关心多点爱,课堂提问时应以信任和鼓励为主,用真心去温暖他们。切忌对他们恶语相向,让他们原本受伤的心灵受到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赵立刚.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61-62
[2]张建宏.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科技资讯.2013,(08):216
[3]胡宗惠.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专题资料汇编.2012,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