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芳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渐发展,我国的教育正在逐渐的呈现出更科学和更系统性的发展态势的,伴随着教学方式方法演进,各大学科纷纷开始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时期极具重要性、切实影响着学生成绩和发展的重要科目,同样也需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能够切实的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的方法。本文将以提升教学效果为话题,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重心,剖析当今初中数学教育现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际思路。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育方法;初中数学
数学,在大多数学生的整个教育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最为苦恼的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庞杂,关联性很高,一旦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当可能就会造成连续崩塌的效应。与此同时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和举一反三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困难。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课堂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充分的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在最大化教学收益的同时进行学生的差异化教育,这是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必须所要解答的问题。
一、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先要真正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先讨论现如今数学课堂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找到造成现状和困境的原因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并在解决的同时找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案,在弥补原有问题时加以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创新,才能真正的让数学教育走出困境。而在当下的教育環境下,数学教育所面临的的最大困境应当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丢失。在新兴的教育观念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对课堂来说最重要的。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许多教师依旧保持着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客体来看待,教学全凭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经验进行,忽略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差异性等一些列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数学难点教育进度慢的等诸多问题。除此之外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也是数学课堂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数学教育本身就是以计算和逻辑思考为主,课堂授课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不具备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缺失,教学过程中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位置,着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最首要也最必要的一点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就意味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法和干巴巴的课堂讲述,而是严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进行课程之前用十到十五分钟时间依据课程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且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自行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深化相关的知识点记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以组别划分相比于其他传统教育而言也更加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提高。
2、结合当下新兴技术,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兴起的当下,新兴技术同样也在逐渐的走进课堂之中,例如多媒体技术、微课、以及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教育等等,及时有效的运用这些新兴科技,同样也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微课为例,它是一种长度只有五到十分钟的短视频课程,它不仅具有知识点少而凝练,针对性强,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其视频的授课形式也能衍生出更多表现方式,比如说动画、动漫、图像、模型等等。能够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在讲述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也更加直观。比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这个课时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技术制作相关的实物模型来更好的阐述“投影”和“视图”与主体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衍生过程,留下跟深刻的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课程中所要求的的内容。
3、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我们应当明确,所有的只是都是为了切实生活和实际应用而存在的,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同样也需要做到着一点。教学时应当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和客观实际,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素材。同时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当多多布置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切实的将只是应用起来。
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无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探索更加优秀更加有效的小学方式。而身为重点学科的数学也是如此,想要真正的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授课老师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用于创新,怀着为学生开创未来的精神不断奋进,砥砺前行,寻找教书育人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罗锦.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南北桥,2021(3):56.
[2]翟付平.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青海教育,202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