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微
一
安仁米塑是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米塑也称粉塑,是把蒸熟的米粉,通过揉、捏、刻,做成花、鸟等动植物或者人物的一种民间工艺;是安仁人民用来祭祀或者庆祝节日的一件传统手工艺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安仁人本土记忆的象征。安仁米塑也是在安仁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物质民俗。
当地有在元宵节这天制作米塑的习惯。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捏米塑,人称“啄鸡婆糕”。元宵米塑的制作流程包括磨粉、揉捏造型、上色、蒸制成型、烧鸡婆纸五个环节。采用粳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捏制成形态不同的各种小动物,以十二生肖为主。在正月十三、十四日,家家户户就会用准备好的粉坯捏制成猪、羊、牛、马、鸡、鸭等不同的造型,用染料适当在眼睛、翅膀上点缀颜色,用于上色的颜料由中草药制作而成,颜色主要是红、黄、蓝三种。
二
据1996年出版的《安仁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日,家家吃元宵,用米粉“啄鸡婆”(将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式各样的禽兽)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可见安仁民众以米塑为祭品,以博取神灵的欢心,祈祷来年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安康。正月十五这一天,把制作好的米塑放置锅里蒸制。整个流程是严肃的,家人通常在制作米塑前叮嘱孩子,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制作不吉利的动物。米塑蒸好后,家中的长者端着米塑来到村落的福主庙进行祭祀。在安仁县各个村落都有福主庙。
村里福主庙供奉的是祖先神,然后回到家里前厅的神龛前祭拜家里祖先和三宝老爷。祭拜需要洗净双手,三鞠躬,焚香,烧纸錢祈愿下一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旧时,安仁建房格局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大多坐北朝南,屋矮,房间空间不大,规格是中间为堂屋,用来做饭堂和客厅,堂屋的后墙上设有神龛用来供奉祖先神位。
三
除了祭祀,安仁米塑在后期的发展中,成了当地民俗生活的一部分。据《安仁米塑》记载,旧时在安仁,男女双方经媒人介绍相互认可后,男方需做米塑以及烟、酒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将男方带来的礼品分给亲戚、邻居,俗称“过礼”。女方家里默认女婿了,才会制作米塑进行回礼,米塑也因此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由男方家流向女方家的米塑是希望能达成婚姻关系,之后男女双方将转换各自的身份,完成从未婚到有对象的首次转换;第二次由女方家流动到男方家的米塑是对女婿身份的确认。婚礼前夕,男方父母邀请邻居过来做米塑并蒂莲,这是婚姻美好的象征,女儿嫁过去后,父母不能去探望已经出嫁的姑娘,等女儿怀孕后,妈妈会带米塑和糍粑过去,谓之“看胎”,这种糍粑是圆形的上面有个红点,用于看胎的米塑一般会做成麒麟。
孩子满月的米塑,要做成圆圆的,上面有红点。圆圆的象征幸福圆满,红点是四季吉祥的象征。小孩子做满月酒,也要做米塑敬神,祈求诸神保佑,长命百岁。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原初用于祭祀的米塑,在新时代背景下,凸显其新的变化。米塑祭祀遭到了边缘化。另外,饼干、蛋糕等食品的出现,花钱就可以买到礼品,传统的礼节佳品米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需求。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