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瑶
陇州社火与血社火
陇州社火,是在古陇州先民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表演的傩舞中逐渐加进杂耍的“百戏”活动。陇州社火是伴随着民间喜庆节日、民间祭祀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血社火作为陇州社火的一个分支,又名“八斩”“扎快活”,其内容较为血腥,均是展现人被“刀劈”“斧砍”“剑刺”“剪扎”等场面,演员会“鲜血四溅”“肠肚外流”,故曰“血社火”。化装师巧妙利用魔术技巧与道具,通过表演来演绎惩恶扬善的价值观。血社火的表演一般分为两步,首先演员穿着普通装束表演一番,随后回到幕后,由专职的化装师进行“血彩”化装,再骑马、步行或被人搀扶着进行表演,用前后极大的反差来产生观赏性,且血社火的“血彩”化装技巧也是世代相传,秘不示人。相较于陇州社火在过年时节群众齐聚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血社火大有不同,其以血腥暴力著称,俗称见血才能驱赶前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他們用血社火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向人们传递希望与美好向往。
陇州血社火之变异
一、表演内容及工具之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火表演也在变化之中,不断融入新元素。在表演内容方面,为了突出血社火的情节,将静态的形象展示改为动态的表演过程,通过“挥刀”“砍”等动态动作,来宣扬“恶有恶报”“黑暗势力终不得志”“惩恶扬善”的理念。经过整改之后的血社火,特色在于流血,通过流血的动态表演将过去一年的晦气驱散,使得表演者和观看者在表演中共同迎接新的一年,以此来象征吉祥。
表演工具方面,首先将表演道具由先辈的四件即菜刀、斧子、剪子、锥子增加了镰刀、铡刀、板凳,共七件,并且由木质改为铁制。通过增加的道具来表演更多的情节与内容。其次由于条件的限制,过去表演时灯光较暗,趴在桌子下进行化装,现在改为走进围布内快速化装。这些条件上的改变为血社火更完整的表演提供了便利,同时提高了表演质量和观赏价值,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表演内容及道具的变化是血社火主动迎合时代的表现,其内容的更迭换代促使传统血社火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迎合度,在变化中促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从而提高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及吸引力,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在时代中立足。
二、商业化与传统文化之失衡
传统血社火原本是一项集体性娱乐活动,由村内人进行表演,并且只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如今的血社火表演由社火组织者承包,注册专营外出社火表演的公司,从娱乐活动转变成用以营利为目的的现象。由从前的只在春节期间举行表演变成了只要企业邀请即可表演。
无论何时,商业性的介入都会对传统文化有所冲击,这使得血社火的表演缺少了人情味。同时,表演人员相较于此前练习表演的时间更短。如今的表演人员,大多未曾扎实训练过,只是着装没有改变罢了。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