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护理方法研究

2022-07-08 08:00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插管鼻腔

刘 露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520)

目前,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很多患者无法正常经口禁食,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维系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留置鼻饲管方式为患者提供进食支持。但是,长期留置鼻饲管会对患者的鼻咽位置有很大的刺激,从而致使患者鼻黏膜以及咽喉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鼻咽位置出现出血、水肿以及溃疡现象,患者的咽喉位置通常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以及不适感。为了不断提高神经内科患者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护理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选取了5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1日—2021年1月1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普通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62.5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65.19岁。两组患者均为长期接受鼻饲管护理患者,且留置鼻饲管的时间均超过30天。

本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而且患者由于病情治疗需要长期留置鼻饲管。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本次实验筛选患者的要求,且所有入选患者都能够严格按照实验的相关要求做好实验配合工作。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临床医生完成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

筛选完成后,告知所有入选患者本次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目的,充分保证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知情权,患者及家属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或接受留置鼻饲管的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在为患者提供置管服务过程中,要求去掉患者的枕头,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同时头部保持后仰。在患者留置鼻饲管期间,定期清洁患者鼻腔。清洁时使用液体石蜡油,尽可能使患者的鼻腔保持润滑。插入鼻饲管的长度一般为10~15 cm左右。保持轻柔的动作从患者的鼻孔插入到患者体内。在鼻饲管插入过程中,插入的长度为发际到患者剑突位置的距离。插入到预定长度后,使用医用胶布采取交叉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患者面颊以及鼻翼位置,每星期更换一次胶布。

普通组临床护理:每日为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若患者口腔内的PH值始终保持在6.6~7.1,应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用棉球在鼻腔位置擦洗。

观察组患者在普通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告知为其留置鼻饲管的必要性以及在操作留置鼻饲管过程中相应的插管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置鼻饲管有较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插管的成功率。在为患者插管时,要尽可能确保患者处于半卧位置,同时将床头抬高至30°~45°左右,确保插管成功。在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过程中,定期清洗患者鼻腔,确保患者鼻腔清洁。清洗过程中要为患者鼻腔滴入1 ml麻油,确保患者鼻腔润滑。插管操作时,插管长度从患者发际到剑突距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10 cm的延长操作。在为患者插管操作前要佩戴好无菌手套,确保为患者插管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无菌操作。为患者提供插入护理时,一般采取的是握笔式插入方式,插入到预定长度后,剪裁3 m医用胶布至I型,胶布上部2.5×2.5 cm,粘贴在患者鼻部。胶布中部为0.7×1 cm,下部0.5×2 cm。采用环绕方式,确保胶布将鼻饲管固定好。完成固定后,要求鼻饲管在患者鼻腔中央处于悬浮状态。为避免胶布长期粘贴过敏或胶布固定不到位,每隔3天为患者更换一次鼻饲管胶布。平均每天为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经过检测,若患者口腔PH值处于6.6~7.1,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活性阴离子抗菌液为患者清洁口腔,在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位喷涂汇涵口泰溶液。采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鼻腔护理,同时在患者鼻腔位置滴入少量麻油,确保患者鼻腔润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二次置管成功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两次留置鼻饲管成功率比较。普通组中,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3%、二次置管成功率为77%。观察组中,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3%、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通过结果比对,两组患者在一次、二次置管成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次、二次置管成功率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welling tube successful rate of two groups (%)

2.2 两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超过30天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留置鼻饲管超过30天后进行结果比较,其中普通组有5例患者出现红肿,3例患者出现溃疡,7例患者存在明显的鼻部过敏情况,3例患者有口腔异味,8例患者出现鼻饲管脱出情况。观察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鼻腔黏膜红肿,1例患者出现鼻部过敏。通过对两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超过30天后的情况比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超过30天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Tab.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nasal indwelling tube more than 30 days of two groups (case)

3 讨论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受自身病情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或意识障碍,导致患者无法自主完成进食。为了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所需的营养需求,在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上,需应用鼻饲管来满足患者对日常所需求的营养,维系患者对电解质平衡的需求。但是,在为患者提供鼻饲管营养支持过程中,若鼻饲管护理工作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诱发吸入性肺炎等临床并发症。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由于长期需要依靠鼻饲管提供营养支持,在进行长期留置鼻饲管的过程中患者会发生较多的并发症。为了确保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的应用效果,同时降低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在接受鼻饲管营养支持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强化对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护理支持,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水平。

目前,有大量的文献针对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通过对学术观点的汇总分析,认为在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护理上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并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在插管前做好患者鼻腔以及咽喉部的润滑,同时在患者留置鼻饲管期间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口鼻以及咽喉情况,定期清洁患者的鼻腔和口腔,每隔3天为患者更换一次鼻饲管胶布,观察患者留置鼻饲管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患者在接受临床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护理上能够通过临床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保障护理服务品质,尽可能减少长期留置鼻饲管造成的不良反应。

本实验针对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护理人员在为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核心,重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和患者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尽可能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诉求。由于神经内科患者中多数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对于一些无法和护理人员进行顺畅沟通的患者,在为其提供长期留置鼻饲管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临床一般护理工作要求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外,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并通过家属的支持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应对临床治疗。在对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无论是对鼻饲管的插管、鼻饲管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导管清洁,乃至后期的拔管等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都要始终关注细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服务,在保证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使用安全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强化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不仅满足患者对鼻饲管营养支持的需求,也可以确保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在使用鼻饲管过程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结论

在临床长期留置鼻饲管患者的护理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在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降低长期留置鼻饲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插管鼻腔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鼻腔需要冲洗吗?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