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君
河南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洛阳 4710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临床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主要因房角关闭或前房浅,造成小梁网堵塞,促使房水外流受阻,引发眼压升高所导致[1-2]。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因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少数患者常在术后几天或几个月发生恶性青光眼,其症状为眼压升高,前房变浅或消失,严重者甚至伴有虹膜膨隆、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影响患者眼部健康[3]。通过本研究,我们拟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对术后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的认识,为采取个体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4-01—2021-07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前房深度测量、前房角镜检查、眼部生物测定等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伴有视力减退、患眼胀痛等临床症状。(3)无脉络膜脱离。排除标准:(1)继发性、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2)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3)有眼外伤史或手术史。男72例(73.47%),女26例(26.53%);≤50岁60例(61.22%),>50岁38例(38.78%)。急性青光眼56例(57.14%),慢性青光眼42例(42.86%)。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1.2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采用我院自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手术方式、晶体厚度、眼轴长度信息进行分析。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
1.2.2 质量控制 经预试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各维度分别为0.62~0.83;重测信度为0.84,各维度分别为0.72~0.89。内容效度为0.93。
1.3观察指标(1)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手术方式、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分析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因素。(2)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与未发生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单因素分析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n(%)]
2.2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慢性青光眼类型、持续高眼压、房角结构完全关闭、晶体厚度<4.5 mm、眼轴长度<22 mm,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续表1 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n(%)]
表2 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恶性青光眼为眼科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多种原因引发房水流通障碍,使房水被迫逆向流往玻璃体内导致眼压升高、前房变浅[4-6]。虽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风险较低,但其症状较为特殊,极易导致单眼或双眼失明;因眼部生理结构较为特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预防重于治疗[7-9]。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几年来于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为:(1)年龄较小患者的睫状体内结缔组织变形程度相对较低,手术引发的组织水肿及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较重,易造成睫状体-晶体阻滞,或两者之间产生渗出膜,影响房水逆向和向前流动[10-11]。(2)慢性青光眼的病机较为复杂,包含瞳孔阻滞、晶状体阻滞、多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等多种因素。手术难以将各种不良因素解除而存在遗漏[12-13]。(3)房角结构完全关闭可阻碍房水流通,前后房难以进行有效沟通,无法改善瞳孔阻滞症状;且房角结构完全关闭可能促使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诱发恶性青光眼。(4)眼轴较短患者的眼压相对更高,晶状体更薄,术后睫状体环易向前脱位,加之持续性高眼压,故更易损伤眼内组织,影响视功能。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慢性青光眼类型、持续高眼压、房角结构完全关闭、晶体厚度<4.5 mm、眼轴长度<22 mm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给予全面、有效的防治,以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14-15]。
综上所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术前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防治,以有效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