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2022-07-08 08:18李海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补阳偏瘫中风

李海军,杨 剑

(1.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2.神木市中医院)

中风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极高的疾病,往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中风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40岁居民中风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40岁居民中风现患人数1 242万,每年196万人因中风死亡,中风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首位病因[1]。偏瘫属于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深入研究中风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中风偏瘫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内服改善症状效果显著,而对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针灸治疗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选择。补阳还五汤有补气、补血、通络的作用,同时,中风后偏瘫的针灸治疗效果也得到确认。本研究旨在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和优越性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和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2]。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诊断为脑血管疾病(中风),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脑血管病学组专家讨论发表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并发症;②意识清醒并且无相关的脑部肿瘤疾病;③完成疗程之后自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心、肺并发症;②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偏瘫;③过敏体质及晕针患者;④中途退出治疗者。

临床试验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经由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10月收治的61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6~79岁,平均(62.00±7.75)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1.2±0.5)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64.50±7.25);病程1个月至2年半,平均(1.3±0.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及病程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都采取神经内科治疗: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国药准字Z35020383,生产厂家: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1次/d。对照组以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4]进行治疗:当归15g、黄芪9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地龙20g、赤芍15g。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药物加减灵活运用,1剂/d,早晚分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根据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选取穴位。口眼歪斜患者取人中、颊车、翳风、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地仓、百会等穴位;在半身不遂的患者中,上肢不遂选取手三里、合谷、肩髃、曲池、外关等,下肢不遂选取足三里、环跳、委中、血海、阳陵泉、承山、三阴交、太溪、太冲等;语言障碍选取玉液、金津、廉泉、哑门、通里等。每天上午固定时间常规手法针刺治疗1次,30min/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参照ADL量表[5]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6]进行评估,治愈:中医症状积分<6分或减少≥81%;显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56%~81%;好转: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6%~56%;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或病情恶化。参照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7]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定总分将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四级,小于50为严重,50~80为明显,85~95为中度,96~100为轻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8]进行神经功能评定,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手肌力、上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总分为45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

在进行连续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提高的更为显著(P<0.05),说明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分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神经损伤方面更有优势。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

3 讨 论

中风所致偏瘫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在《灵枢》、《素问》中有“偏枯”“偏风”“风痒”“身偏不用”等记载。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多为心肝肾之阴阳失调,筋脉失养正气亏虚,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形成上实下虚的症候,故在治疗中常以活血、益气通络治法为主[9]。

针灸治疗中风历史久远,《灵枢·热病》[11]记载中风典型症状“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并提供了针灸治疗方法“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针灸甲乙经》[12]也认为“偏枯,四肢不用,善惊,大巨主之”。现代研究[13]也表明,针灸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偏瘫患脑血管的紧张程度,从而改善患者血液中的高凝状态,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细胞的修复。针灸治疗的取穴主要以任督二脉及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为主,调节内脏功能,特别是改善脑功能,改善或恢复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以此减少残疾率[14]。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异常的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和给大脑的氧供给。针灸和药物发挥作用的机理不同,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激发人体积极因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药物则是以物质的形式直接进入体内,干扰体内的内部环境,实现直接的物质补给或间接的调节。针药结合综合了治疗方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的两方面优点[15]。

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后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补阳还五汤的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开展各种研究和探索,充分针药结合的优势,加快患者的四肢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以促进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补阳偏瘫中风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水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