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琳
摘 要: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平台,应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业创新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水平。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研究,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四维联动”育人体系为例,从课程、活动、大赛和服务四个方面探讨技工院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创设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的“生态圈”。
关键词: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创新 技工院校
长期的一线技能实践使技工院校青年学子练就了一身好技艺,这让他们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在创业实践中更具可行性。2018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138号),技工院校创业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育和输送的平台,应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业创新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创新意识,以此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水平。
一、创业生态理论
创业生态理论源于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系统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生物体、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类比,学校的创业活动也同样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动态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由参与创业活动的主体及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通过各种资源、技术与信息的不断整合与流通、相互影响与制约,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协同和发展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二、构建技工院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归纳而言,创业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创业活动参与主体(包括政府、服务机构、创业者) 与所处创业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通过彼此间交互作用,共同提高创业活动整体水平。
在技工院校的创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由校内的创业工作相关部门、学生、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业者及服务支持机构等生命有机体构成,它们共同作为技工院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基础和主要创业教育活动者的重要角色而存在。而各级政府政策、社会创业氛围、信息服务网络、融资环境等要素构成了技工院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三、技工院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为例
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创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为学生创业者、创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匠首”创业创新工场、校团委等创业相关部门。“无机环境”为创业政策环境、金融服务环境、社会市场环境等,是学校创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撑。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
“生物体”的存在和“生物体”之间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了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营质量。有效的創业课程和优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创业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并入驻“匠首”创业创新工场开展创业实践。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机制能够营造良性健康的创业氛围,激发全校师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在“匠首”创业创新工场体验创业,在创业大赛中展示实力,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创业创新型人才向社会的高质量输送。
“无机环境”也能对“生物体”产生强烈的支撑作用。积极的扶持政策、宽松的市场环境、客观的监督管理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能力和全校创业工作开展的成效。
“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和“无机环境”之间唯有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全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教育效果。
目前,学校未设置独立的创业创新学院,经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行研究,由校团委牵头落实全校的创业工作,联合基础部(负责创业教育)、教务处(负责创新活动开展)、招就处(负责与企业家对接)和各二级学院,建立“匠首”创业创新工场(2019年被评为市级大学生创业苗圃),开创并构建了“四维联动”创业创新育人体系,从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大赛助力和服务体系四方面联动发力,打造本校学生创业创新的“生态圈”,成效斐然。全校拥有创业孵化项目16个,参与双创活动人次逐年递增,2021年达3 000人次。诸多创业创新项目荣获全省、全国大奖,如《肆艺文化——球鞋客制》《精效优检——让制造更“质 ”造》在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提效节能倡导者——安全高效节能车削附件》在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JZ CUSTOM球鞋客制项目走出校园,获得社会性认可,获南京紫金创投资助20万元,它们有效证明了技工院校积极打造学生创业创新“生态圈”的可行性和旺盛生命力。
(一)以创业课程导入,构筑双创“活力平台”
学校以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注重于提供信息、解释政策法规,重理论、轻实践,而且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大多较为陈旧,特别是没有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和潜能的挖掘,也不利于学生把握互联网时代创业的要点。
为了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学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创建分层次课程教学导入模式,将教育对象从“小众”转向“大众”,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创业创新教育也不能简单地归为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应该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的差异性和适应性,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对基础部政文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分别为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开设创业通识类课程和“创客训练营”等创业实践类课程,实现所有年级和分层级创业类课程全覆盖,有效促进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时有意识、在高年级时有想法。
(二)以创业活动触发,构筑双创“强力磁场”
为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学校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创业主题活动,同时致力于不断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加强对活动的质量控制。针对普通学生开展创业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在浅尝做小老板赚钱的同时倡导闲置物品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理念;针对“匠首”创业创新工场的小老板们开展创业合伙人活动,让小老板们在宣传自身项目的同时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创业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更多的好点子在创业浪潮中存活下来;针对GYB和SYB班级的学生开展创业论坛,使其观看创业项目路演实践和创业政策宣讲,结合每学期的“匠首创享汇”(创业讲座)和创业沙龙等,同企业家、创投等面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熟知身边的创业创新案例,了解社会创业环境最前沿动态,达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业精神、强化创业动机、提升创业项目创新活力和质量的目的。
(三)以创业大赛牵引,构筑双创“人才高地”
为彰显创业的魅力,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双创能力融合,体验创业创新的挑战感,让学生形成创业创新有盈利也有风险的意识。为此,学校把握时代机遇,以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人社部主办)、“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团中央主办)、其他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为抓手,精挑细选成立创业导师团,为在校级比赛——“常技杯”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或优秀创业项目做高质量项目培育和创业创新指导,同时免费提供双创实践需要用到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下深度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水平。由于学校地处中国制造名城常州,所设专业大多数与机械相关,学校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成果、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创业项目转化,此举也更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将一技之长运用于创业实践的应用实际,助力学校培养、挖掘更多优秀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四)以服务保障,助力双创“开花结果”
学校建成“匠首”创业创新工场,并于2019年创建常州市首家技工院校“大学生创业苗圃”;还成立了“省常技学生创业创新联盟”,作为一支学生运营管理团队,实现了学生对“匠首”创业创新工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功能,在学校相关部门与在校创业学生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规范管理,所有“匠首”创业创新工场内的项目需通过年度汇报和考核,不断筛选,让优秀的项目入驻或保留,促使创业者不断升级改进,不仅要“活下来”,更要“活得漂亮”;为帮助项目健康孵化、成长,学校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竞赛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对科技创新作品和创业创新科研课题予以奖励;为解决资金短板,学校经与校友理事会协商,设立校友“天使”基金,制定《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校友會天使创业创新基金使用办法》,用于在校生的双创实践支持,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追捧。
实践证明,有效的创业创新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内学习与实践,还需校外多部门联动,做到跨专业多维度融合、社会主体多元化参与。因此,为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创业服务的质量,学校与常州市新北区嘉壹度青年创新工场(国家级众创空间)合作签约,就创业政策宣讲、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同时,聘请财务类、营销类、企业管理类等专业领域的校外知名创业教育专家、成功企业家和创投等20多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及时对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进行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多维度、全方位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做好后续服务支持,为学生创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项目孵化成功后可打通渠道,在毕业后享受优惠政策入驻嘉壹度等优质众创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雄.基于生态学的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0.
[2]王一丁,付晓春.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路径选择[J].科技风,2021(3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