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止泻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2022-07-07 03:37:06钟玉萍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肉豆蔻补骨脂脾虚

钟玉萍

(浙江省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科·浙江 桐庐 311501)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病程超过2 个月者为迁延性腹泻。迁延性腹泻病因、病理复杂,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食物过敏、抗菌药滥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1]。目前西医治疗常采用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口服益生菌、消化道黏膜保护等常规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甚理想[2]。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西医疗法基础上联合传统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发挥西药起效迅速的优势,又能突出中医中药整体治疗、辨证论治的特点,起到协同增效、标本兼治的作用[3]。本文笔者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迁延性腹泻脾虚型患儿,收效理想。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迁延性腹泻患儿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35 例)与中西医组(35 例)。西医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小14个月,最大4岁,平均(24.1±3.3)月;病程3~7周,平均(3.9±0.8)周;腹泻次数4~10次/天,平均(7.1±0.9)次/天。中西医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4岁,平均(23.7±3.1)月;病程2~8周,平均(3.7±0.7)周;腹泻次数4~8次/天,平均(6.9±0.8)次/天。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迁延性腹泻西医诊断标准[4];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辨证为脾虚泄泻型[5];3)年龄1~4岁,病程≥2周;4)纳入研究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知情同意,且病例资料完整。

1.3 排除标准 1)生理性腹泻,细菌、病毒或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者;2)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出血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3)治疗前1个月使用过止泻药、微生态制剂或收敛药治疗者;4)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西医组给予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西医对症治疗。给予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3.0 g/袋)]口服,1岁以下患儿,1 g/次,3次/天;1~2岁患儿,2 g/次,3次/天;2岁以上患儿,3 g/次,3次/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1 g/袋)口服,2岁以下患儿,1 g/次,1次/天;2岁以上患儿,1~2 g/次,2次/天,温水或奶水冲服。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组方为:党参9 g、茯苓6 g、炒白术6 g、炒薏苡仁9 g、木香3 g、肉豆蔻6 g、补骨脂9 g、丁香3 g、麦芽6 g、神曲3 g、白芍6 g、甘草6 g,水煎取汁约100 mL,2 岁以下患儿每日1/2剂,2 岁以上患儿每日1 剂,分3次 温服。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 d。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泄泻”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评定。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评分 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粪便性质、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依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2、4、6分[6]。

2.3.2 大便、饮食恢复正常时间 记录2组患儿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时间及患儿食量恢复正常时间。

3 结果

3.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儿大便、饮食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儿大便、饮食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4 讨论

迁延性腹泻是儿科的多发病和难治病,由于小儿本身的生理、解剖结构以及免疫功能等的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因饮食不当、抗生素滥用、慢性感染、乳糖不耐受或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等诸多因素诱发,病情迁延难愈,久之引起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7]。目前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总体来说效果不甚理想。蒙脱石散是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能够减少消化道中病毒含量,增强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修复肠道内细胞、微绒毛损伤,促使大便成型,减少肠道内水分、缓解腹泻症状;但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易使患儿肠道菌群失衡[8]。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简称妈咪爱,是一种复方多维乳酸菌营养剂,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微生态制剂,含有肠球菌和枯草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服药后可以补充儿童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及维生素,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恢复小肠正常吸收消化功能,促进患儿机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弥补蒙脱石散的不足[9]。

小儿迀延性腹泻属于传统中医学中“久泻”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多由脾胃功能受损,脾虚失运,精微不布,水谷不化,水不得运化则反成湿,五谷不化则成积滞,湿滞肠道合污而下,乃成泄泻。当以健运脾阳、运脾化湿治之。笔者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气,现代研究证明党参有效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改善胃肠功能、抗氧化等作用[10];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茯苓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利尿、清除胃肠道内氧自由基以及缓解胃肠道肌紧张等作用[11];炒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白术所含多种有效成分能够双向调节胃肠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水液代谢,修复消化道黏膜,改善肠道菌群[12];炒薏苡仁健脾利湿,薏苡仁具有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炎等作用[13];木香行气止痛,具有开郁行气醒脾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木香能够双向调节小鼠胃排空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的抗消化道炎症作用[14];肉豆蔻温理脾胃、涩肠止泻;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肉豆蔻配伍补骨脂对脾虚腹泻有良好的疗效,汪庆飞等[15]研究显示补骨脂配伍肉豆蔻治疗脾虚泄泻小鼠不仅有效改善整体情况,而且明显增强肠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黏膜损伤,加速黏膜修复,以至于在缩短腹泻疗程、提高腹泻疗效方面有很大潜力和优越性;丁香温中祛寒、散寒止痛,丁香味辛而性温热,辛能行能散,辛温相合,则增强温中祛寒、通络止痛的作用;肉豆蔻、补骨脂、丁香三者配伍脾肾同温,先天后天齐补;麦芽消食和中、健脾行气,擅长辅助米、面等淀粉类食物消化,麦芽中所含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纤维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酶的生成、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道中的有害物质生成,减轻脾虚腹泻症状[16];神曲和食消胃,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神曲能够增加胃泌素、胆碱酯酶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增强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修复肠道溃疡,抑制肠道内肠杆菌的生长[17];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药理研究显示白芍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通便、增加肠道蠕动、促进结肠炎恢复等作用[18];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西医组的82.9%(P<0.05);治疗后2组患儿大便次数、粪便性质、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恢复和食量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提示自拟健脾止泻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猜你喜欢
肉豆蔻补骨脂脾虚
盐补骨脂对人HK-2、人Hep-G2及猪LLC-PK1的细胞毒性比较分析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补骨脂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天津中医药(2018年9期)2018-09-14 08:16:44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豆蔻-8散中5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14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1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
二十味肉豆蔻丸质量标准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