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广
(温州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浙江 温州 32500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认知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注意、执行力和语言等方面的认知障碍[1]。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V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约占痴呆患者的68.5%[2]。早期VD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且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3]。中医理论将VD归为“呆病”“痴呆”范畴,中医辨证以肾精亏虚和痰浊、瘀血阻窍为多见[3]。针刺是中医治疗VD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脑功能康复的治疗中运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4]。益智醒神汤是由笔者根据中医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该汤药具有醒神益志、填精益髓/化痰通络等多重疗效。本文中,笔者将益智醒神汤与针刺联合应用于VD患者的治疗,观察两者结合对V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纳入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5]中的诊断标准,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6]为肾虚血瘀、痰浊阻滞型,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7]中的诊断标准;2)VD病程超过3个月;3)轻、中度 VD 者;4)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7](MMSE)评分10~20分;5)年龄45~80岁;6)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相关药物;7)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心、肝、肾等);3)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者;4)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5)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6)存在沟通障碍者。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4.58±2.69)岁;病程4~8个月,平均病程(6.28±1.69)月;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3例,高中7例,高中以上3例。观察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4.26±2.72)岁;病程4~8.5个月,平均病程(6.64±1.82)月;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高中以上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参照《针灸学》[8]中关于痴呆的选穴方案,选取风池、风府、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穴;操作方法:①取坐位针刺头部腧穴,75%酒精消毒皮肤后,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深度10~25 mm,风府穴针刺时嘱患者头微向前倾,针尖朝向内下即往下颌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5~20 mm,两穴进针时均需缓慢,以局部有酸胀感或向头部扩散为宜,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均匀地进行提插捻转,1 min后出针;②患者仰卧位,百会、神庭向后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15~20 mm,四神聪针尖朝百会方向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15~20 mm,使局部有酸胀沉重感为宜,印堂针刺时将所在部位的皮肤向上适当提捏,然后平刺进针,向下刺入15~20 mm,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穴均直刺 25~30 mm;③每日定时为患者治疗1次,留针时间 30 min,期间行针 1 次,每周 6 次,1个疗程为2周,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智醒神汤联合治疗。选择炙黄芪50 g、熟地黄30 g、山药20 g、制首乌20 g、山茱萸20 g、茯苓20 g、泽泻15 g、川芎20 g、当归20 g;益智仁15g、远志20g、石菖蒲20 g,每日1 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各服200 mL。1个疗程为2周,共治疗2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参照《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5]中的疗效标准。
2.3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评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7](MM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及不知道计0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低示患者认知功能越低,MMSE<26分为认知功能异常。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7]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标准,<20分表示完全需帮助;20~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分表示完全可以自理。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中多认为VD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引起脑组织损害,从而造成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智力等减退以及脑功能的下降[9]。本病多由脑血管性相关因素引起,以认知功能缺损和智能损害为核心表现,呈现慢性进行性衰退的特点。导致其发生的常见因素有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各种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10]。目前,临床上西医多应用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结合规律智能训练来改善患者认知和生活能力,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但总体效果还不令患者满意,且副作用较多[11]。而中医药治疗可从多靶点、多途径干预本病的生理病理发展过程。
中医学认为VD属于“呆症”“善忘” 等范畴,主要以呆傻、愚笨、智力低下以及善忘等为主要表现。
分析历代医家对 VD 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为脾肾两虚、瘀血内阻、痰浊蒙窍[10]。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脑窍失于濡养,脑髓失充,进而发为痴呆;水谷精微由脾气运化而生,而脑神的功能也需要气血的濡养,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髓海也随之失养。在此基础之上,脾失输布、肾失气化,水液代谢停滞,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从而导致呆病的发生。另外,中风后多伴有瘀血阻于脑窍,使脑神被阻,神明不清,则出现痴呆的症状。张迪[12]等认为中风患者脏腑气血亏虚,瘀血阻滞脑络,以致痴呆。刘敬霞[13]认为肾虚血瘀、脾虚痰阻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补肾活血、健脾化痰入手,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马青等[14]认为:肾虚、痰浊、瘀血是本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可以说,肾虚血瘀、脾虚痰阻贯穿了本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补肾健脾、祛瘀化痰、醒脑通窍,如此辨治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益智醒神汤具有填精益肾、化痰开窍、通络醒神的功效。方中炙黄芪、山药健脾益气;制首乌、山茱萸滋补肝肾,熟地黄可益精填髓,三者合用有滋肾壮水,荣脑充髓之功效;茯苓、泽泻除湿健脾化痰;益智仁可温脾暖肾,可用于健忘治疗;远志味苦性温,可醒神益志,菖蒲化痰开窍;当归、川芎可补血活血、化痰通窍。针刺风府、风池两穴,可健脑醒神;百会升阳益气,神庭、印堂、四神聪可醒神开窍;内关可化痰开窍、三阴交调补肝、脾、肾等。应用益智醒神汤联合针刺上述穴位治疗血管性痴呆,可实现健脾补肾、化痰祛瘀、醒脑开窍的作用,从而实现调节大脑功能,减轻认知功能损害的综合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智醒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SE及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智醒神汤联合针刺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综上所述,相对于单一治疗,将益智醒神汤与针刺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