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泽佳,何映坪,樊 苗,韦艺芳,容秋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气急等,发病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肺部感染、肺气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当前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西医以激素作为基础治疗,虽然不断有新药出现,但很难作为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激素治疗哮喘效果良好,但仍然无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2]。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法在疾病中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火龙灸是在传统中医外治法的基础上结合灸法特点嬗变而来,在膀胱经与督脉上艾灸并可发挥温通气血、调和阴阳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肺系疾病,对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疗效[3]。循经点穴是运用手或器具运用推拿手法在人体经络腧穴上按摩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消失循经点穴可有效改善 ICU 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肠功能症状[4];但目前尚无火龙灸联合循经点穴按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应用报道,本文探究火龙灸联合循经点穴按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的中、轻度哮喘发作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火龙灸组各35例。联合组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28±6.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 年。火龙灸组男 11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45.54±6.19);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5];年龄19~72岁;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疾病症状;心肺功能不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传染性疾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自身原因无法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疗法,给予吸氧,沙丁胺醇气雾剂(潍坊中狮制药有限公司)1~2喷/次(100~200 μg)且1 d不超过8喷,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天2~4次(40~80 μg/次),治疗2周。火龙灸组患者实施火龙灸治疗,施灸方法如下:在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部位均匀铺上2 mm厚度姜片,将皮温仪放于命门穴处,再覆盖大毛巾,大毛巾上放置防护外固定架,铺湿热毛巾,头部铺干毛巾加予保护。在湿毛巾上铺艾绒厚度约1.5 cm,用注射器吸取95%酒精喷洒于艾绒上,嘱患者勿随意移动身体,点燃艾绒。皮温仪温度显示41 ℃时用双层湿毛巾铺盖灭火,待温度降至适温后由下至上按压3~5 次,进行下一次点火,如此反复治疗3 壮后翻转艾绒,再治疗2 壮,每次共治疗5壮,时间约50 min;2~3 d行火龙灸1次,5次为1 个疗程;灸毕,移除艾灰毛巾等,清洁患者皮肤;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觉,以皮肤轻度潮红,不出水泡为度;交代患者灸后4 h方能洗澡,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点穴按摩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每壮灭火后用专用点穴器沿督脉膀胱经由下至上循经点穴按摩,以促药力、热力的渗透吸收,重点点按肺俞、脾俞、肾俞、定喘穴,在每次火龙灸结束后,用拇指依次按压患者所选穴位,在按压过程中拇指需保持与穴位的接触状态。一按、一松为1次,每个穴位按压30次,休息5~10 min后,再次开始点穴,共压点穴3个循环。按压、点穴用力大小视患者耐受程度确定,每次按摩时间为10~15 min,每日1 次。两组患者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哮喘及相关症状均完全缓解但轻度哮喘发作,不需用药或FEV 1增值≥35%;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或FEV 1增值25%~34%,仍然需要利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哮喘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或FEV 1增值15%~24%,仍然需要利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哮喘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加重或FEV 1增值≤14%。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评分 对两组患者昼夜发病症状进行评估并计分。0分:无咳嗽、胸闷等症状及其他体征;1 分:无规律偶然发作,发作频率日间>1次/周,夜间≤2次/日,伴有轻度持续症状,日间>1次/周,<1次/天,发病时会影响正常活动,夜间>1次/月;2 分:每日白天和夜晚均有咳嗽、胸闷症状及其他体征,发作频繁对正常活动影响较大;3 分:白天和夜晚症状连续,夜晚发病频繁,患者体力活动受到限制。
2.3.2 肺功能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肺功能仪(德国JAEGER-ML3500)型号,测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am。
2.3.3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心悸、咽部不适、双手震颤等不良反应情况。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患者FEV1%及PEFam%均有所提升(P<0.05),且联合组肺功能改善优于火龙灸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段FEV1% 变化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段PEFam%变化
3.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出现,联合组有1例患者出现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2.8%;火龙灸组有1例患者出现心悸,2例患者出现咽部不适,1例患出现较为轻微的双手振颤,不良反应发生率10.8%;停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胸闷、气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以β2受体激动剂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缓解呼吸道炎症,通过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降低呼吸道高反应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6]。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虽可改善患者的短期症状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疾病的进展,但西药治疗疾病普遍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且长期使用较易导致患者发生耐药性,远期效果往往较难达到预期目标。而中医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喘证”范畴,其病机为肺失清肃、气道阻塞、痰热蕴肺,治疗应以祛痰解郁、益气养肺为主要出发点,以恢复肾脾脏三脏的功能,同时祛除宿痰为目的[7]。针灸疗法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并且在哮喘的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火龙灸是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通过温气通血进而调和肺部疾病的治疗方式。循经点穴具有理气、化瘀、解毒、通络、调脏腑等功能,是治疗慢性病、反复发作疾病的有效之法,亦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火龙灸是一种安全、无创、无毒副作用且可重复护理的治疗技术,具有治疗面积大、作用力广泛、热力深透性高、持续作用时间长以及治疗时可激发人体经阳之气和调整五脏六腑的多种功能。火龙灸联合循经点穴通过规律性和节奏性的穴位点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阳经气血、健脾益肾、培养元气,且坚持循经可有效恢复脾肾两脏功能,同时配合火龙灸可以激发经气、温通气血进而增强机体的抗御外邪能力,改善痰阻气郁症状。相关研究表示,火龙灸可内达脏腑、外通肢节并可散瘀消肿止痛、引出外邪、改善肺功能并增加FEV1%、PEFam水平[8]。《神灸经纶》表示,灸者可温经通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9]。与循经点穴联合应用在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部位,激发人体经气、调整五脏六腑,起到强壮真元、温通气血、驱散寒邪、调和阴阳之效;定喘穴使脉气交会于膀胱经与督脉之间,起定喘止咳之效,使诸穴相配,使肺气升降正常起到化痰平喘、益气扶正进而增强机体免疫之功效。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对患者采用火龙灸及循经点穴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肺功能值FEV1%、PEFam%在测定中均有所上升,说明火龙灸联合循经点穴对改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火龙灸联合循经按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罗薇等[10]研究指出,督脉膀胱经火龙灸治疗肺肾气虚型肺胀的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病症急性发作次数,增加患者步行距离。本文结果与之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给予火龙灸联合循经点穴按摩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