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2-07-06 10:26:16汪陶婷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志愿服务

汪陶婷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事业,志愿者队伍培育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农村长期的思想及环境影响,对农村志愿者队伍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主要对农村志愿者队伍培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路径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旨在为未来我国农村地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实务思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十年来,我国志愿者服务取得长足发展,志愿者人数呈快速而稳定地增长。截至2022年10月30日,我国志愿者人数达2.17亿,平均每万人中就有1544人注册志愿者,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5.4%。我国志愿者平均年龄在35-45周岁之间,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志愿者的年龄则普遍较大,平均年龄在50-60周岁之间,年龄结构和来源呈现较为单一的发展趋势。

社区志愿服务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福利的公益性事业。目前,世界范围来看,志愿服务事业已在各国发展了近百年,方兴未艾。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水平不一,尤其在我国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则趋向于落后甚至没有。本文以农村社区这一场域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的现状以及在未来的可能性发展路径,为我国农村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意见参考。

一、农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现状

(一)志愿者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劣与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农村社区中,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少部分素质较高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驻村大学生和基层干部等暂时性角色,难以发挥长期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农村社区中,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方式往往是物质奖励,对于建立一个长效的志愿者队伍而言,需要更加稳定的内在激励机制。

(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需要规范科学的志愿者机制来统筹志愿服务。一般在农村社区,除固定的几位志愿者外,其余志愿者往往通过临时招募获得,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会存在“自扫门前雪”的情况,缺乏单独管理的机制。如此,志愿者队伍没有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志愿服务也就未能形成合力。

(三)社区志愿者结构单一,总体参与水平不高

居民作为志愿者队伍的参与主体,对志愿者队伍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我国农村地区有许多留守老人,其子女外出务工,农村的很大一部分志愿者队伍由这类老人组成,中青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较少。由于年龄、能力和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因素,他们所能从事的志愿活动类型也受到限制,而中青年人忙于务工,往往也是有心无力。除此之外,社区居民参与的主体性和内生动力不够,导致总体的参与水平并不高。

二、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社区居民对志愿者认识不充分

受限于认知水平及基础设施,农村社区居民对于志愿者这一概念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同时,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向家人、朋友等初级群体求助,其次是村内干部,志愿者并非遇到问题时的最优选择,自然而然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也逐步受限。这也侧面说明,在我国的农村社区,居民对于志愿者队伍建设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二)志愿者队伍缺少基本的经费保障

在传统农村的环境影响下,农村社区居民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求助于初级团体或是基层干部,而不会想到社区志愿者。对农村社区志愿者的缺乏认识导致资金并不会过多地流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不会有居民对志愿者队伍有捐赠等行为,久而久之,农村志愿者的队伍建设被人们所淡忘,也对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三)志愿者队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作为以奉献和志愿精神驱动的一项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原则上以精神激励为主,然而,随着近年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活动频率和负担逐渐加重,加上农村社区对于基层志愿者的认知不够,会对志愿者产生一定的误解,一定程度上导致志愿者流失,因此仅靠精神激励难以留住志愿者,需要物质激励作为补充,能在精神激励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社区志愿者的热情。总之,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仅靠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同样作为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来源,两者应当同时被纳入激励机制中,互为重要补充。

三、农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的路径研究

(一)提升居民认识,加大培育与支持力度

为有效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志愿服务质量,首先需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认知。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村委会宣传栏、张贴海报、入户访谈等形式,向居民讲解建设志愿者队伍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疑惑和顾虑,让居民认识到参与、开展志愿活动是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服务开展初期,可以通过向居民发放口罩、毛巾、洗手液等生活日用品,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还可借助传统节日,进一步扩大志愿者基数。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加强能力建设。要保证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持续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对志愿者队伍的信赖。从而赢得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二)完善保障制度,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传统农村环境影响下,社区志愿者并不是遇到困难时的第一选择,村民往往会求助于初级群体或是村委干部,因此农村志愿者队伍与村委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种联系,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需发挥枢纽的作用。其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志愿者队伍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中,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从而激发志愿者队伍的活力和参与积极性。其二,给予志愿者队伍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调研了解真实需求、提出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让民众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切实提升其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其三,发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诸如慈善捐款、乡贤募捐、企业捐赠等方式能实打实为志愿者队伍提供资金保障。除此之外,应创新志愿者激励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以物质激励为补充,提升志愿积极性。

(三)引入专业力量,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能力

社区志愿者作用的發挥需要借助专业力量的引导,在农村,许多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起始就是那些对社区事务较为热心的骨干和居民,因此,首先需要挖掘和培育农村社区中的骨干、知识分子,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其次,由党组织引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活动,提升志愿者的体验感和参与积极性。此外,由村委会牵头,聘请专业的讲师,开展精准和专业的培训活动。最后,需建立统一规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标准,社会工作者可在其中发挥协助者的作用,协助规范的科学建立。

随着国家治理不断现代化,农村作为“最后一亩地”,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志愿者已经逐渐组织化,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和培育志愿者队伍成为开展农村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一部分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虽然组织化的志愿者队伍并未被建立起来,但许多农村居民的认知正在被改变,笔者认为未来通过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动员社区居民的力量,来满足社区需要,推动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潇丽.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04):14-15.

[2]施健,蔡怡然.农村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04):77-80.

[3]郝媛.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X村志愿者队伍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10):44-46.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志愿服务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浅析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3:29:34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15:57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2:12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