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研的内涵及实施路径

2022-07-06 02:16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成东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研学科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朱成东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解决迅速推广新课程教学理念、促进区域内教育教学高水平均衡发展、引领跨学科跨学段综合课程的方向、深度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等问题,就需要创新教研方式。在此背景下2006 年“联合教研”应运而生,经过不断地发展、应用、完善,目前联合教研已经趋于成熟。

一、联合教研的内涵

(一)联合教研的概念

联合,根据辞海释义,其动词含义表示结合在一起。在“联合教研”中,“联合”表明一种联合的动作,我们将联合看作是实现一种教研目的的过程,把联合教研看作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方式。

结合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将联合教研定义为:为解决区域共性问题或推广新的教学理念、推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等而采取的跨区域、跨学科、多层次、多主体的深度教研范式。

(二)联合教研的特征

联合教研相对于一般的传统教研具有较明显的跨区域、跨学科、多层次、多主体的特征。

1.跨区域

学校传统的教研主要以年级教研组集体教研的方式进行,市级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具体到某校听课、研讨、视导等方式为主。联合教研主张的是打破校与校、市与市、省与省之间的教研壁垒,提倡跨区域的校校、市市、省省联合教研,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中去,让教师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联合教研的特征之一就是跨区域。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联合教研的跨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持,便利的交通使联合教研的跨区域成为可能。

2.跨学科

联合教研提倡同学科的跨学段联合教研,以期解决小初、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搭建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平台,让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理解本学科知识在不同学段的进阶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的进阶,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素养的发展不断层且更好地衔接;联合教研提倡的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联合教研,满足目前项目式教学、跨学科综合实践、STEAM 等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育模式的教研需求,因此跨学科包含同学科不同学段和同学段不同学科,是联合教研的特征之一。

3.多层次

相对于传统教研,参与联合教研的教师、学校层次多样是联合教研的另一特征。联合教研致力于推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是不同层次的教师、不同层次的学校相互学习、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教研平台。如同一单元不同地市的联合教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学校、地市间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单元教学,使之深度融合共同进步。

4.多主体

联合教研区别于传统教研的主要特征是多主体。传统教研是以一个学校或地市为中心提前准备好教研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或地市进行观摩或研讨的形式进行,而联合教研是多所学校或多个地市共同教研,每个学校或地市都是组织者、参与者、展现者,每个学校和地市都是联合教研的中心、主体。

(三)联合教研的内涵

联合教研并非从字面理解的简单的联合,而是指向高质量育人的基础教育深度教研范式。安徽省教科院从2006 年上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时提出“联合教研”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联合教研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新时代背景下联合教研内涵如下:

1.促进区域间联合,推广先进教学理念

联合教研最初提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快速推广、落实新教学理念。联合教研可以通过多主体的联合,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再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让更大地域范围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使新的教学理念快速传递到不同层面的学校中去,极大地发挥联合教研的优势。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在合肥举办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安徽省与上海市联合教研,线上线下同时有四万多人参与了此次联合教研活动;再如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安徽教研基地在阜阳市第三中学举办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研讨活动——阜阳市与六安市联合教研,线上线下同时有六万多人参与。这种市市、省省联合教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推广新课程新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2.强化多地市联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市间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出现很大的差异。要达到满足各区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区域间的联合教研是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只有全面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校内或市内小范围的研究活动,受众面较小,很难大范围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联合教研提出的区域间的联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市与教学质量较强的地市进行联合教研,大面积地推广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教育观,进而全面提升该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的。

3.加强多学科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将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教学,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倡以发展学生某一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新教学模式也体现了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而项目式教学更是多学科融合的具体表征。联合教研就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联合各学段、各学科共同教研,具体内容是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解决情境中的真问题为导向,教师从自己本学科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融合各学科视角,寻找最佳解决问题方法。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在蚌埠举办的“政史交融,学科互通——高中政治、历史跨学科联合教研”,就体现了共同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互通,尤其是政治和历史这具有先天联系的学科,直接交流更能够发挥优势,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落实课程育人观,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研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突出问题和育人价值的专题研究,充分发挥不同课程在全面育人中的核心功能,提高课程育人整体质量。加强对区域和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相邻学段、相近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整体设计学科课程的分层分类,通过知识模块重组、内容整合增删,学科内拓外延,搭建基础类、拓展类、研究创新类有机学科群。落实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支持课程改革,通过联合教研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助推国家课程、选修课程本土化、校本化和多元化开发与实施,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配套课程资源体系,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5.深入教与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与核心,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应是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乃至是整个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最重要内容。”新形势背景下,联合教研可以聚焦区域性的教学难题、介入教学实践、反思教学现实、提升教学境界;联合教研还可以集优势教研力量深入研究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本学科知识体系、归纳学科教学规律、关注学科发展动向;联合教研必须引导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开放、兼容的课堂文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联合教研应联合区域内优质教研力量研制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统领学科教学改革。新课程背景下联合教研也要研制“走班教学”等教学实施方案,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作准备,并将联合教研成果依托现场推进会、优质课竞赛、优秀课例评选进行推广,推广典型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成果。联合教研应注重研究教学基本规范和学生认知规律,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与社会和生活实践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6.深化考与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考试评价是一项教育性活动,其本体功能是教育功能,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评价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颁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文件,“将‘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改革的主目标”,为联合教研深化考试评价研究指明方向。

研究解读国家考试评价改革政策,稳步深化对区域已有考试评价的信效度评价研究,推进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构建教学质量过程性监测体系,完善过程监测、数据分析、问题诊断、教学改进等机制,准确掌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决策、资源配置提供智力支撑。构建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监测体系,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意志习惯等。构建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监测体系,关注教师生存情况、专业成长状况、学科综合素养等。构建以育人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学校绩效评价体系,突出“规范+特色”。倡导新型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改变以各科目成绩简单相加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主要指标的评价现状,以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为重心,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

二、联合教研的实施路径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联合教研实施的路径是在不断发展、演变、逐步完善的。在初始阶段,研究者一开始只是联合高校,部分较为活跃的教研员、教师等群体,开展教研活动,后期逐步发展到联合各级各类的教研,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出区域联合、学科联合、高校联合、线上线下四种基本联合教研的实施路径,其联合教研实施路径的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联合教研的框架示意图

(一)区域联合教研

区域联合包含校校联合、市市联合、省省联合三种基础形态。

校校联合。安徽省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设立的普通高中历史、化学教研基地,两基地在全省共设立50 所教研基地实验校。各地市以实验校为中心,先联合本地市的学校进行联合教研,各实验校之间再进行联合教研,从而构成全省校校联合教研网络。通过省内校校联合教研网络可以顺利开展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研讨活动(校校联合教研流程如图2)。如2020 年9 月安徽省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为快速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历史、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普通高中历史、化学学科安徽教研基地通过校校联合教研的形式分别在2020 和2021 年开展6 次和8 次全省范围的教研活动,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全省普通高中历史、化学教学进行引领。

图2 校校联合教研流程图

市市联合。由于安徽各地区教研水平、条件差别较大,所以市市联合教研的一种类型是以帮扶为目的,教育强市与相对薄弱地市进行联合教研。该类型的联合教研主要是前置教研,即共同确定主题、搜集资料、设计实验、确定教法等,将联合教研主要放在课前的备课。另一种类型的市市联合也可以通过市市同课异构联合教研的方式开展,该类型的联合教研主要是后置教研,即联合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后的研讨,具体过程是先分市教研、同台展示,再互通共研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流程如图3),该形式极大地扩大了教师参与面,让更多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同时也充分发挥各市的教研主动性。同台展示表现各地市教学理念的差异,便于其他各市的学习,以达到提升本市教学水平共同发展的目的。互通共研让大家共享本市组建团队、教师激励策略、备课过程、教学反思等教研经验,给教育教研水平相对较弱的地市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以达到共同进步推动区域间高质量教学均衡发展的目的。

图3 同课异构市市联合教研活动流程图

省省合作。一般是当某个主题的教研(如单元教学)比较成熟以后,就某项课题或项目向其他省进行展示、推广,即用自身的教研力量辐射、影响其他省市的教研。也可以是某省在首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抑或是就某个研究重点、难点等教研工作进行推进时,需要其他省市的教研力量,对本省的教研和教师团体进行联合教研,如长三角地区开展的区域教研活动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区域联合教研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教研形式。区域联合教研更加注重外界力量的支持,注重教研的目的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学科联合教研

学科联合教研分为跨学科教研和跨学段联合教研两种。

第一,跨学科教研是综合教研的一种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壁垒,具有综合性。首先,可以就某项课题或者项目,或就多个学科一起开展教研,提升教研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目前跨学科联合是一种趋势,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可以针对社会性科学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打破学科壁垒,探寻资源、能源、环境、材料、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学科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以回应课程改革和日常教学对解决跨学段疑难问题的要求。例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就整体提升学校的学科育人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开展了“互联共研·提质强校 高中九科联合教研项目”。其次,多个学科一起,可以进行跨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进行项目式教学,多学科合作;另一种是以某学科为主,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就某个主题进行攻关。例如2015 年合肥六中面向全省展示了“亚硫酸钠质量分数测定”一课,这是以化学学科为主,联合数学、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学。

第二,跨学段联合教研也是一种常见的综合联合教研形式。当前,幼小衔接、初高中衔接、高中与大学衔接是各学段各学科常见的一类教研议题。跨学段联合教研则是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是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跨学段联合教研的核心是梳理同学科不同学段的知识、素养的进阶,如果能够联合对两个或者多个学段均比较熟悉的教研人员,可以实现跨学段联合教研效果最大化。安徽开展跨学段的联合教研由来已久,2013 年合肥六中等6 所中学就举办了语文、物理、化学学科跨学段研讨活动。2019 年11 月22—23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大会专为安徽省设立了分会场,展示了我省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变化”为主题的跨学段进阶学习的研究成果。

(三)线上线下联合教研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研得到了广泛关注,教育部门均发布了有关线上教研的通知,线上教研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相对于原有的线上教研、网络教研形式,教研层面的线上线下联合,具有形式上联合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也连续得到关注。一般来说,有以下多种联合形式,如线下协作、线上展示,线上协作、线下展示,线上协作、线上展示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能有效跨越时空距离,拉近教研距离,提升教研质量,扩大教研的参与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2020 年初安徽省全面组织线上线下联合教研共录制了9 个高考复习专题讲座,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提供给高三学生,统筹录制2172 节普通中小学和112 节中职学校课程资源,通过电视、网络、客户端等渠道提供给830 万名学生。

(四)高校联合教研

高校联合,主要是指在联合教研的过程中,将高校力量拉进来,特别是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力量,进行联合教研。与高校联合,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目的:理论指导实践、学科专业发展、促进师范生成长。其中,第一个目的是希望高校力量指导联合教研中课题研究、学科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等,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填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建立二者联合的桥梁,提升联合教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成果也反向促进高校师范专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联合教研的不断实践,联合教研的实施路径也随之不断发展。上述四条实施路径是基本路径,这四种基本实施路径之间可以深度融合,从而衍生出多种路径,如区域联合与线上线下的融合、学科联合与区域联合等等。

联合教研是在传统教研的基础上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教研方式,从其提出至今的17 年中,通过联合教研的方式迅速推广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领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了区域内教育教学高水平均衡发展。经过多地的实践,联合教研逐渐被认为是有效、实效、高效的教研方式。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