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宗兰 陈萍萍 陈梅霞 刘玲莉 任海迪 李 磊 李 慎 邹志辉
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 FTS)应用较广的核心措施之一[1],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而患者由于基础疾病、手术、治疗、出血、疼痛、体力不支等原因多数都存在早期下床活动困难[3-4],特别是在泌尿外科由于不同的病种患者术后可能同时存在膀胱持续冲洗、静脉输液等多种治疗,使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率降低,如何科学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促进快速康复的重点及难点问题。现有的助行器设计结构和功能单一,仅能提供行走时的支撑,为满足患者多种需求,我科设计出一种能便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室内外锻炼与治疗、具有外出遮阳挡雨、提供休息场所且具有轮椅功能的一种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821037005.1),应用于老年前列腺增生(BPH)、肾囊肿(SRCs)、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受到患者好评,现报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BPH、SRCs、膀胱肿瘤患者160例,其中BPH患者105例,SRCs患者41例,膀胱肿瘤患者14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2)诊断为BPH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诊断为SRCs并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诊断为膀胱肿瘤且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3)患者及(或)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0周岁;未行上述手术治疗;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能参与研究;患者及(或)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以及各种原因中断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男性6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83±8.39)岁,BMI(22.63±4.26)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1例,初中以上19例;手术方式:TURP术48例,LRCD术24例,TURBT术8例;吸烟者14例,饮酒者14例,合并一种及以上基础疾病60例。对照组男性7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61±7.52)岁,BMI(22.18±3.21)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4例,初中以上16例;手术方式:TURP术57例,LRCD术17例,TURBT术6例;吸烟者10例,饮酒者12例,合并一种及以上基础疾病6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围术期治疗护理措施。两组患者辅助活动时除辅助活动工具不同外,其他评估及护理方法均一致。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辅助患者下床活动。
1.2.1制作方法 本行走辅助架为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包括主体支架、支撑杆、底座、座椅垫、万向轮等部分。主体支架和支撑杆轻便且具有稳定性,座椅垫和储物袋方便患者休息和储物,万向轮便于推行。主体支架为两个,顶部连接前后支撑杆,前后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为前后部底座,前支撑杆的顶部为弧形的扶手部,前后支撑杆的中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辅助杆可拆卸固定在后支撑杆的顶部,收缩固定架用于将两个主体支架的后支撑杆相固定连接;行走辅助架还包括座椅垫,座椅垫的一端旋转连接在主体支架的支撑架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主体支架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和交叉式安全带,可以方便的将座椅垫收放并起到保护和固定作用;前后部底座均包括一带防滑橡胶的底座和一调节旋钮,对应开设有定位孔,通过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连接来实现整体支撑杆的高度调整,从而适应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还可以连接万向轮或内侧安装一踏板,实现整个辅助架的滑动使用及便于患者休息时踩踏。见图1。
图1 一种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结构设计示意图
1.主体支架;2.前部底座;3.后部底座;4.支撑架;5.座椅垫;6.低位防滑手柄;7.高位防滑手柄;8.调节旋钮;9.辅助杆;10.收缩固定架;11.万向轮;12.定位孔;13.踏板;14.交叉式安全带。
1.2.2使用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辅助架功能及使用方法,根据患者身高调节助行器上的旋钮,患者可手握助行器下床活动锻炼,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可自行放下座椅垫坐下休息,交叉式安全带保障患者坐下时的稳固性能,从储物袋中取水缓解口渴、补充体力;下床活动需要输液时,或者患者带有膀胱冲洗时,可将输液袋或冲洗液挂于助行器配置的输液杆上;外出锻炼或者检查时,遇到下雨或高温天气时雨具可固定在助行器配置装置上;助行器下端4个支架可随时更换成4个具有调节功能的滑轮,患者劳累时坐在座椅垫上方便医护人员或家属推动前行,保障患者安全。使用后可将辅助架折叠收纳放置,减少空间占用面积。
1.3.1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比较 根据文献报道[5-6]及我科制定的早期下床活动标准和活动路径[7],术后由责任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评估患者术后情况,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术后一般情况、麻醉并发症、生命体征、疼痛(VAS)评分、患者和家属的掌握配合程度、切口及引流管情况等6项,评分90~100分可辅助下床活动,<90分延迟下床活动并观察、重新评估,符合早期标准的患者辅助术后8~12h下床活动,术后首天评估2次,以后每日评估1次并辅助活动。比较8~12h、12~24h、>24h患者下床活动情况,同时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活动意愿和感受。
1.3.2患者术后相关康复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术后通气时间、进食时间、恶性呕吐等不适反应情况、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等指标。
表1 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术后相关康复指标的比较
FTS理念在外科术后应用优势被广泛证实,促进康复的同时节约了国家及患者家庭的医疗经费支出,早期下床活动是FTS理念应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8]。据报道[9-10],在宫颈癌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外科微创术后及脑卒中患者中开展"超早期下床活动",即术后0~6h内下床活动,并证实对患者生命体征无害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各种术后麻醉反应、疼痛、治疗等原因使早期活动执行率低,以本组研究患者为例,均为老年患者,伴发基础疾病多、耐受力低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心理及社会衰弱现象[11],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难度较大,特别是TURP、TURBT术后患者均带有三腔导尿管接3L袋(3000ml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输液治疗等措施,给患者下床活动带来不便,如没有适合的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及家属仍会选择拒绝下床,导致早期活动执行困难。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后,干预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活动意愿及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感受优于对照组(P<0.05)。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能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在活动的同时能提供治疗、休息的场所,解除了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干预组术后12~24h以及24h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用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干预组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输液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患者的不适反应较对照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较对照组低,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减少住院费用。
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在临床推广验证使用,技术优势明显。(1)适用人群广:本项发明助行器适用于各类手术后、老年、体弱、伤残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肠蠕动恢复慢、心肺功能较差,长期卧床会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早期活动对老年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中使用辅助架90%老年患者愿意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执行率高。(2)安全性能高:本设计具有行走辅助架和轮椅双重功能,而且阶梯式的高位防滑手柄和低位防滑手柄设计可作为患者坐下和站立时双手着力的支撑点,助行器前后支撑架可以切换成滑轮模块推动前行,减少患者因体力不支晕厥导致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不适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功能齐全:辅助架上配置的竖向杆向内旋转90°弯折可悬挂输液瓶输液、膀胱冲洗3L袋;向外旋转90°弯折可固定遮阳伞,能满足活动锻炼、输液治疗、膀胱持续冲洗、防晒防雨等需求,遇下雨或高温天气,减轻陪伴一边照顾患者一边手持雨伞的负担;同时,固定架上悬挂的轻便的储物盒,便于患者外出锻炼时放置常备药物和水杯。(4)方便灵活:本项设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突出人性化设计理念,提高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伤残患者锻炼的依从性,患者可自行操作,简单易学。同时,具有稳固安全,方便收纳的优点。
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护理产业,鼓励各地通过相关科技、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等,支持开发和创新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相关产品用品、设备设施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要”[12],“一种带有座椅垫的行走辅助架”应运而生,在设计思路上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患者的潜能,以提高患者自助能力、自信心、感受和满意度为导向,进行临床研制与应用,突出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创新,易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