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登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中任意择取50例参与研究,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病情诊断检出阳性率。结果:根据统计结果上看,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率为94%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阳性率78%,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更好,可根据检查结果对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进行准确判断,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冠心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死亡率较高。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合并症,随着我国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该合并症的死亡率虽然在降低,但是治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1]。所以说,本次研究分别将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这两种方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均有一定效果,但是动态心电图的检出准确率更高,更有利于病情状况的判断。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中任意择取50例参与研究。50例合并症患者中,年龄最小者54岁、年龄最大者84岁,平均年龄(65.9±2.3)岁,男、女人数分别为29:21,冠心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5±1.5)年。
两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如下:开始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呼吸,保持坐位或者平卧位,利用12导联心电检测仪进行观察,将纸速调整至25mm/s,保证基线平稳。若患者T波不超过导联R波10%,则说明ST段下移程度超过0.05mV。
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如下:患者保持坐位或者平卧位,选用三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观测,参数调整至V1、II、V6导联,进行持续性观察。
1.3效果观察
分别收集两种心电图诊断结果,根据影像结果和参数判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并统计检出阳性率,常见类型包括: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房室传导阻滞[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全部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上看,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率为94%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阳性率78%,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心律失常,该疾病的产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冠脉阻塞容易导致心肌组织缺氧缺血,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心室颤动、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等症状,致残率、致死率大大升高。所以说,为了减少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我们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准确[3]。临床上经常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的特点,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耐受性比较差,无法重复进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推荐心电图技术进行检查,其中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使用最多的两种方法,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率为94%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阳性率78%,(P<0.05)。充分证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这是因为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环境因素或者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记录结果的时间比较短,检出率有限,而动态心电图则可以进行24小时持续性监测,可清楚观察到患者疾病发作规律,导联更少的同时,检出阳性率更高,更有利于病情判断[4]。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更好,可根据检查结果对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进行准确判断,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參考文献:
[1]李燕丽,孙静,陈燕,杨梅.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路径评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价值[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02):316-319.
[2]刘秀庄.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35-37.
[3]范丹,宋芳,王志华,李云霞.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2):222-223.
[4]陈锐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06):1397-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