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华
关键词:县区时报;县区新闻;增强“四力”;垂直宣传;采编技巧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郑州晚报》从2013年开始陆续出版郑州各县区时报,创新开创垂直式宣传模式,探索发展之路。目前,这些县区时报已经覆盖整个郑州市域。各县区时报紧密扎根基层,县区采编人员时时深入社区、深入一线进行采访记录,精心编排时报版面,不仅极大地扩大了《郑州晚报》在基层的覆盖面与接受度,也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与社会效益。
县区时报的特点之一就是扎根基层、聚焦基层、报道基层。想要打造让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就要求记者在采写稿件时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从细微之处挖掘内容,要求编辑在编辑版面时花费心思,在编辑形式上耳目一新。那么,如何将县区会议新闻写得有亮点、吸引人阅读?县区时报在重要新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如何拓展县区新闻报道的广度?如何挖掘县区新闻报道的深度?县区时报的版面如何才能更加出彩?新闻工作者如何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更好地展现群众生活生产风貌?如何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县区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的经验,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县区时报产生的背景
信息时代逆势而上
《郑州晚报》在2002年全面改版后,在那个属于纸媒的黄金年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推出的如《“豫花”面粉蒙冤全调查》《河南大學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等经典报道数不胜数。该报关注时政、聚焦民生、透析社会、追踪热点,同时,探索地方性都市报独特的深度报道模式,积极彰显主流新闻媒体的诉求。这种传播理念,也为后来推出县区时报打下了基础。
这些年,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强势崛起,让各路传统媒体都受到了一定冲击,不断有报纸休刊、停刊的消息传出,关于传统媒体在信息时代如何生存下去的探讨一直从未间断,报纸,尤其是都市报的道路走得十分艰难。而2016年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做到“四力”,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基层是百姓生活的最前沿,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一线。走基层,历来也都是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晚报》打造的各路县区时报应运而生,扬长避短,用下沉基层的宣传模式,来探索纸媒发展壮大的另一种可能。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在郑州报业集团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指导下,陆续推出了《郑州晚报·二七时报》《郑州晚报·中原时报》《郑州晚报·管城时报》《郑州晚报·惠济时报》《郑州晚报·登封时报》等覆盖郑州16个县(市)区,且直接连通基层、连通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位居民的报纸。
重塑纸媒影响力
各县区时报的陆续推出,是郑州报业集团走出传统媒体困境一次有益且成功的探索,也极大地扩大了品牌影响力,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此后,这些县区时报立足本职,走出脚力、开阔眼力、增强脑力、凝聚笔力,在本地诸多重要新闻报道,如郑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疫情防控阻击战、2021年郑州7·20防汛救灾中都发挥了重要宣传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脚力走进新闻现场,报道基层的人和事;用眼观六路的眼力观察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小区,收集最扎实的新闻素材;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脑力,细心挖掘、用心记录;用下笔有神的笔力,描绘新时代下郑州发展的一个个小图景,凝聚起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愿景。
这些努力与行动,也让县区时报的品牌深入人心,让以往不太起眼的县区新闻在宣传形式上耳目一新,宣传内容上更接地气,贴近基层、温暖群众,群众认同度、信任度、喜爱度不断增强。
县区时政新闻的采写
牢记“以人为本”
县区时报的版面规划,在分类上通常与常规报纸无异,也是由时政新闻、城市管理、人物、活动、深度报道、图片版等组成,但因其更加细化,报道中,记者和编辑在传播理念、稿件内容、版面形式、美编手段等方面要力求创新,也因此,别看一份小小8个版的县区时报,承载的内容却也十分丰富,需要花费的心思一样不少。尤其是如何聚焦新闻细节、提升报道质量,成为这份时报是否扎实、是否发展良好的关键所在。
在县区时政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通常以会议新闻、调研新闻居多。这类新闻的采写与编辑并不能生搬硬套地直接堆积材料,否则会枯燥乏味,而是需要作者对区情、县情十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融会贯通,提出亮点。
找准切入点
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中,笔者印象较深的有在2020年一次较为重要的区级会议中,会议印发的材料大概有几万字,涉及经济工作规划、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这些内容乍看有些枯燥,但其实对区情区况十分了解的县区记者来讲,处处都是干货,字字皆关民生。
作为一名县区新闻记者,在面对这样的报道时,首先就是要熟读材料,用时髦的说法也叫“沉浸式”阅读。此外,要结合会议报道内容,及时对相关负责人及涉及到的人或事进行采访,挑选居民最为关注的内容予以呈现,以求内容丰满、充实,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
这类报道的采编也最为考验编辑和记者的整合、归纳、提炼等基本功。在此次报道中,笔者采取会议内容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炼出了“多措并举刺激消费,打造夜中原消费地标”;聚焦城市“双改”(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提炼出了“292个老旧小区(202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提炼出了“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聚焦提升服务能力,提炼出了“常态化开展助企活动”等民生要点,几万字的会议材料精炼为了千余字的新闻稿件,在版面编排上也力求精简大气,做到重点与亮点一目了然、会议信息与民生热点同时传播,也让关注中原区发展的每位市民在读到时报时,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关心关注的内容,基层政府的声音也在这份报纸中广为传递,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在这期报道中,记者还通过现场采访,推出了两个版的延伸报道,作为对会议内容的补充与丰富:《品美食赏美景中原区夜经济大有可为》聚焦中原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打造一批夜经济示范点,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促进消费、服务民生、稳定就业;《出行放心住得舒心幸福感满满》重点报道郑州市“双改”启动以来,中原区道路品质大幅提升、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大为提升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均引自本次会议,挑选市民最为关心的幾个点,走街串巷实地探访,记录夜经济的红火、记录居住环境的变化,同时采访多位市民,请他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些稿件与会议报道形成了有益补充,整期时报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版面呈现上,都取得了良好反响。
县区时报的坚守
重要新闻事件不缺席
也许有人会问,听起来,县区时报的报道范围局限在一个区县之内,平时都是和街道、社区打交道,在重要新闻事件中,能起到什么宣传作用?其实,正是由于县区时报这种扎根基层、垂直社区的传播模式,它在一些重要新闻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社区作为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干部、志愿者及热心群众成为战疫主力军,筑起了群防群控的坚强堡垒,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披星戴月,在每一个核酸检测现场、在往返于为隔离人员运送生活物资的路上、在每一处防疫卡点,坚守着、努力着,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安宁。
在这样的时刻,县区时报聚焦街道、社区等防疫一线的工作举措、暖心事迹、人物典型等方面,为战疫贡献来自宣传战线的力量,让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基层工作人员都被看见,让一束束微光汇聚成为战疫的熊熊火炬。
在战疫报道中,县区时报还特别注重对党组织凝聚合力提振信心等内容进行报道,对基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举措及时进行解读,让辖区居民了然于胸,这种贴近民生的报道,也是县区时报的特有模式。这些报道及时凝聚起了区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合力。
同时,在疫情防控报道中,县区时报还发出了不少的辟谣内容,如《恶意视频引起恐慌中原区绿东村街道迅速启动应急队伍击碎谣传》这篇内容,就是在发现谣传后,记者迅速与街道联系采访,第一时间发布辟谣内容,发布了真实情况为“视频中的患者被诊断为普通咽炎”的权威消息,迅速平息了居民的恐慌情绪。正是由于县区时报建立起的精准覆盖面,这些信息往往能直接到达谣言中涉及的社区或街道,这种精准宣传的效果也是县区时报的一个特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奋战第一线,传递正能量
在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县区时报同样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郑州晚报·中原时报》以“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郑州晚报·二七时报》以“感谢你为二七拼过命”、《郑州晚报·经开时报》以“众志成城干部群众风雨同舟”等为重点,纷纷推出专题报道,对在防汛救灾过程中,基层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先进事迹等进行细节化、跟踪式报道。滂沱大雨中奋不顾身救人的场景、外地救援组织不眠不休连续奋战清除积水抢修设施、积极开展灾后重建让家园重新恢复生机……这一个个画面都用文字定格在了每一份县区时报中。这也是县区时报从新闻事件的第一线,用最鲜活的报道,折射人性的闪光点、传递正能量的最好例证。
县区时报的广度
持续跟踪报道
城市管理题材的新闻在县区时报中也占据较大分量。这类新闻主要涉及城市规划的落地与实施和城市管理中采取的一些具体举措。
在2018年5月,笔者用接近一周的时间深入郑州市常西湖新区的建筑工地、项目指挥部等处采访,观察记录这个正在成型中的新区,随后用三个版的篇幅在《郑州晚报·中原时报》刊发专题报道。同时,在本期版面编辑中,注重现场图与效果图、示意图等搭配,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建中的常西湖新区,揭开了这个神秘新区的面纱,引发读者关注,被多家媒体转载。
常西湖新区是郑州市东西两翼齐飞战略构想的西翼所在,结合郑州市整体规划,中原区提出了建设以郑州中央文化区( 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而郑州中央文化区的所处位置就在常西湖新区。本次报道,是对上级规划落地的一次实录,也是县区新闻采编人员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实践。
见证城市变化
报道刊发后,大家对这个高起点高规划的新区有了更多认识。当时,文中提到…四个中心’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奥体中心已经显露雏形”;如今,来到2022年,“四个中心”已经建成,其中之一的奥体中心作为主场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9年9月在这里成功举办,全国约7000名运动员参赛,竞赛场成了各民族展现风貌的舞台,可以容纳6万名观众的奥体中心也大放异彩,成为了市民休闲时的打卡地首选。县区时报同样也对本次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及保障工作进行了详细跟踪报道。这种持续多年的报道跨度,能较为完整和清晰地反映出城市面貌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县区时报的深度
深入基层拼脚力
县区时报新闻报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聚焦于细微之处的变化,如一个小区的蝶变、一条道路的修整、一个乡村的记忆……有心人会发现,这一个个“小小”的报道,拼凑出的是一个区县、乃至整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村庄拆迁,村民住上了高楼,享受到了和市区居民一样的美好新生活。而县区记者长期驻扎在基层,对每一点变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用文字留存城市记忆
为了让村民们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记者通过大量走访村民、查阅历史资料等,采写了“中原区地名典故”“消失的城中村记忆”等系列报道,《绿东村的名字从何而来》《文化宫路与文化宫的故事》《大李村:昔日“明星村庄”的变迁》《林山寨村的前世今生》《南仗村:从地质灾害村到生态新村的美丽蜕变》……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和文学感的报道,在版面编排时也注重揉入相关文化元素,使其不仅读起来愉悦,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这些版面进一步增加了县区时报的深度,让这份报纸有了文化积淀,不再单薄。这些报道也以挖掘城市记忆为主线,详实记录了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展现了郑州日新月异、振奋人心的发展变化,在质量和深度上都获得认可。
一份小时报,承载大民生。翻阅每一份县区时报,都能清晰地从中看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变化:有的路变得更美了,有的小区改造得更好了,有的地方原来是片荒地,现在成了小花园,还有党的理论知识、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落地有声、入脑入心,都能在这份小小的时报中看到、感受到。
所谓“留心处处皆文章”。在这样一份定位清晰、深入群众的报纸中,县区采编人员需要具有更强的专业精神,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熟悉新领域,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本领和能力。同时,以增强“四力”为重点,牢记新闻工作者职责,提高业务水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每一个“小”报道,展现每一个“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