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及管理思考

2022-07-06 05:25:33贺敏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课体育教师

贺敏

体育高考生指的是在参加常规高考的前提下,具有较高体育特长且符合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体育高考生能否顺利的考取大学,主要有2点影响要素,第一文化课成绩,第二体育成绩。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体育高考生既需要如同其他学生一般,照常开展文化课学习,也要参与大量的体育训练。两项学习任务的彼此交叉,极容易使其产生较高的学习疲,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对此,教师需要做好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引导以及教育管理。

1 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对策

客观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高考生在进入到高中学习生涯时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学生在高一阶段并没有对体育课程形成清晰的认识,自身在体育学习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动力。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在刚刚升入高一时并不了解体育高考的政策,整个人相对较为盲目,所以教师需要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开展培训工作以及选拔工作,有效提高体育高考生团队的综合质量。

1.1 高一阶段的训练

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增强整体教学手段的开放化以及自由化,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的能力,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段内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以满足自身的兴趣需要。步入到高中后,绝大多数学生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由于自身自卑心理逐渐明显,自尊意识逐渐提高,所以对于一些自身并不熟练,或者自身能力无法达到运动标准的项目,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性。体育教师需要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训练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训练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最大化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广体育高考政策:第一,在体育课程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推广,基于专业化的角度为学生解讀国家所颁布的体育高考政策,让学生能够系统化的了解体育高考;第二,教师可以借由课外体育活动向学生推广,而这项工作应交付给进入到体育高考队的高年级学生,由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进行信息传递,带给高一学生更高的亲切感;第三,教师可以借由家长会进行推广。现阶段,制约体育高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的不理解。仍旧有很多家长认为常规的高考才是学生考入大学的必然路径。对于体育特长、体育高考会持有一定的片面认识。所以,在家长会期间,体育教师以及各班班主任需要专业的为家长介绍体育高考,让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适当的训练辅助,提高训练效果。

最后,在高一下半学期,学校方面便需要系统化的开展体育高考生的选拔工作。选拔体育高考生时,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体育天赋、学期体育成绩,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以及运动能力。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以综合评价分析的方式选择出优质的体育高考生。

1.2 高二阶段的训练

在高二阶段,学生就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体育高考生,所以在训练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综合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需要将训练的重点放在身体素质训练、运动动机训练、运动损伤防治三大方面。

首先,针对于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高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综合素质。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二上学期,引导学生通过俯卧撑侧卧撑等不同的方式锻炼自身的核心肌群,提高自身的身体控制能力;在高二上学期的学期末以及下学期的学期初,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提高训练的难度,引导学生借由一些辅助器具进行弓步训练以及推举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对于一些进步速度相对较慢的体育高考生,教师可适当的调整训练的强度,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核心力量,切忌急功近利。

其次,即便学生已经进入到高二,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体育高考生,但仍旧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形成清晰的认识,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每天都要参与体育运动。教师必须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至关重要。第一,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组织学生开展高考训练活动时,无需过多地引导进行机械训练,而是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训练、竞赛训练或游戏活动,以多样化的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降低其枯燥感;第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训练目标,找准方向,提高个人的能力,体验运动的内在魅力;第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在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若学生不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做很多事都会没有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当的对其加以激励刺激或批评刺激,以不同形式的刺激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使之能够更有动力参与训练,逐步提高个人自我效能感。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高二阶段的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运动损伤防治方法。进入到高二,学生并没有掌握较多的科学体育运动知识、自我防护知识,甚至很多学生会在日常训练中产生急性运动损伤。为避免类似情况,维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向学生传达与防治运动损伤相关的知识。例如,当自己在运动中出现扭伤,需要以冷敷的方法进行及时处理,如若发现疼痛没有减少或者肿胀情况仍旧存在,则需要及时就医。若出现中长期损伤,例如当运动损伤持续1-2天仍旧没有好转,需要通过理疗、针灸、药物注射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促使损伤周围能够活血化瘀。在运动损伤有所好转,并且损伤组织基本修复时,也不能懈怠,而是要做好养护,以按摩理疗以及合理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肌肉的功能以及关节功能。在训练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性的训练习惯,例如自身能够对运动损伤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具有一定的警惕意识,在训练一些具有技术性的体育项目动作时,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正式开展运动训练之前,能够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如若自身的身体出现不良情况,则应该适当的调整训练计划,避免强行训练造成损伤。除此之外,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不同,比较容易产生损伤的部位也有所差别。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学生组成体育高考生队伍后,教师需要及时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在后续训练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易伤部位的承受能力,如腰部、踝关节、大腿后侧肌群,以合理的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训练能力。

在高二下学期,学生需要选择自己的发展专项。在辅助学生选项时,教师需要遵循学生为主教练为辅原则,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识,先由学生自发选择,而后教师可以站在专业角度上,根据学生的选择适当的为其提供指导,尽量为学生剖析其所选择项目的利弊。确定了最终项目后,教师可辅助学生对未来一学年的训练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教师需要遵循先定专项,后定辅项的原则。以湖南省体育高考为例。在湖南省体育高考中,包含专项分值与辅项分值,其中专项满分为90分,辅项满分为40分。前者分值明显高于后者,所以,教师要先辅助学生定好专项,而后再选择辅项。同时,也要考虑到各地区体育高考的要求。例如,部分地区明确表示选择篮球为主项的学生不得选择篮球往返运球投篮的辅项。通过这一方式增强选项的合理性、可行性,最大化提高学生应试成功率。

1.3 高三阶段的训练

高三是体育高考生开展训练活动的最重要阶段,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着重关注这一阶段的训练任务。

首先,针對于身体素质项目训练:针对于不同的项目,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在100米跑训练中,教师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加速能力、速度耐力能力、爆发力以及放松能力。

在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原地负重起跳训练、立定跳远训练、听信号启动训练。为了降低训练的枯燥性,教师可融入一些游戏环节,例如要求学生做出给自己所发出的指令相反的动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规范学生的动作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安全。在这一前提下,尽量加快学生的动作快捷性;在训练学生的加速能力,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80米的启动跑训练、接力跑训练、顺风跑训练、重复跑训练以及牵引跑训练,以多种不同的快频率动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加速能力。但在这一部分训练工作中,教师也要注意协调好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的速度富有弹性;在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练习的距离,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逐步延长这一距离。同时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找准训练要点。针对于距离相对较长的耐力跑训练,要注意增强学生后程技术的规范性;在训练学生的爆发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跳跃训练、快跑训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快速摆臂训练、快速俯卧撑训练以及蛙跳训练,借此增强学生的速度,促使学生可以达到更加轻盈的状态,克服自身的体重。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将单个力量训练控制在10秒以内,避免对学生造成身体不可修复的损伤;在训练学生的放松能力时,教师要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身体感知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格子跑、中速跑、惯性跑。在此期间,教师要明确,放松训练并不同于软弱无力,而是要让学生的身体能够达到协调状态,能够更加自由的控制自己的用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开展辅助技术项目训练时,如排球,篮球或者足球,教师需要参考当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测试标准,合理的设定训练方案以及考核规划。以传球为例,训练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正面传球训练、原地模仿传球训练、行进间传球训练,以全面的技巧性训练,增强学生能力。

其次,在高三阶段,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心理训练。高三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感,承担着较高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也会因为无法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而在考试中出现滑铁卢情况。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及时的对学生加以疏导,辅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可以站在专业角度上,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心理学,促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克服内心的不良情绪,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应对体育高考。

2 体育高考生的管理对策

2.1 分段管理,提升学习效率

不同的时间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各不相同。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教师可采取分段管理的手段,提高效率。首先,当教师发现学生比较容易犯困时,需要多多的给学生加以提醒,而各班的班主任及体育教练员也需要不定期的巡查,有效杜绝学生在文化课上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奠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在每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以及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虽然不会困倦,但是也会因为即将放学而出现走神的情况,在授课阶段,教师需要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不在这一时间段进行纯理论灌输。综合来说,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分时间段的管理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2.2 齐抓共管,打好配合战斗

在高中阶段,针对于体育特长生会有三大管理主体,分别为班主任,文化课教师以及体育教练员。不同的管理主体,有不同的管理功能,不同的管理任务。一般来说,体育高考生会更加的听从于班主任以及体育教练员,对于常规的文化课教师所发布的一些命令并不会完全遵守,甚至很多学生对于文化课教师会做出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与教练员需要与文化课教师做好沟通,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状态下打造完善的管理方案。除此之外,班主任、教练员、文化课教师三者也需要互通与学生有关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对训练方案、文化课教育方案以及发展方案加以优化调整,及时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管控,让学生能够达到稳定的文化课学习状态以及训练状态,切实提高自身的训练效果以及文化课成绩,更好的应对高考。

2.3 细节管理,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需要关注体育高考生的生活。其中生活既包括学校生活也包括家庭生活。对于体育高考生来说,其几乎一天的时间都要放在体育训练方面。在完成体育训练之后很难有精力进行其他活动。对此,在对学生实施管理时,教育主体需要加大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解决学生在训练之后的饮食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学习问题。必要时,体育教练需要主动的与学校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导进行协商,尽量减缓学生的压力,维持学生的健康状态。

其次,体育教练员需要主动的与高考生所处班级的班主任以及文化课教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班级中的行为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交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完成学习管理工作,解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后顾之忧。

最后,教师需要主动的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管理。处于备考阶段的体育高考生神经相对较为紧张,越到高考临界点,学生的思想情绪就会越敏感,甚至很多学生会在高压状态下产生不良的思想问题。对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思想管理以及心理管理,促使学生能够合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以良性的心理素质,面对学习道路上以及生活道路上的困难,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稳步增强,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体育高考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需要开展文化以及特长两方面的学习活动。然而一直以来对于体育高考生外界都会有一些片面的认识,认为体育高考生是一群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较差的高中后进生,但其实不然。一直以来,我国有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培养专业的体育生,对于国家发展可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在高中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针对体育高考生设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及管理计划,为国家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支撑。

(作者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文化课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1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