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钰琴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教育意识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根据个体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相较于其他学生,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困难,这些困难因人而异,成因也各不相同。而这些困难一旦没有及时解决,会导致学困生的转化难度越来越大,长此以往,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关注,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而转化的前提是要找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引言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处在暂时落后的学习阶段,但是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攻克学习弱点,并且经过后期的努力,可以弥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学困生也会获得极大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需要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实现全面学习和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与学生的互动,详细分析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障碍,然后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基本原则
1.关爱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在教学中,教师都要对学生积极鼓励,实施关爱,让学生信任教师,并对数学学习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爱学乐学。学困生因为比较落后会怯懦一点,就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当教师对他们耐心体贴、循循善诱,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不会退缩,而是会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以教师的关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不畏困难,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提升的良好催化剂。这样数学综合成绩才能不断进步。
2.鼓励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如在课堂上迸发的创意思维,甚至是一次认真书写的作业,教师都要及时给出正面积极的鼓励。很多学困生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而逐步失去学习自信。教师如果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肯定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就可以更好地让学困生建立起对学好的信心,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小学数学学困生内在成因分析
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不少数学学困生的出现就是因为其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初步阶段,对于规律性的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更需要依靠数学教师以及父母监督进行学习,再加上小学数学课程逻辑性和抽象性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的形成,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数学课程知识,排斥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其次,不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对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2.小学数学学困生外在成因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不强,课程学习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数学学困生当前学习现状研究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外在成因主要分为教学环境影响和家庭环境影响。学校作为小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氛围和情境营造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教学方法应用也会对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造成间接影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在新课改背景下无法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忽略学生课堂主体性,课堂教学时间基本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机会和交流学习机会,容易影响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感受,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会抑制学生积极性,不能让小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其次,除了学校教学之外,家庭也是学生课程学习以及数学知识内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教育水平高的家庭能够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耐心指导,而教育水平低的家庭在指导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些许困难,无法为学生课程学习和练习提供有效指导,还有部分家长缺乏耐心,在指导学生课后作业练习过程中过于急躁,一旦学生出现解题错误,非打即骂,在不良学习环境影响下,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数学学困生出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三、帮扶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1.家校联合,共同培养
小学阶段是每一位学生开启系统化学习的第一阶段,也是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此阶段出现问题的学困生,学校理应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引导家长提高教育认识,并且利用线上联系和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分享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共同探讨解决对策,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为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家长和教师首先需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家庭教育和督促的作用,根据教师的要求监督学困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要明确家校共育的作用,与家长联手,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订合适的学困生教学计划,以此促进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更好地帮助学困生摆脱数学学习困境。
2.引导学困生培养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兴趣平平,比起一直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更喜欢“动态化”“多样化”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以此更好地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利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學困生的数学潜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 PPT 课件、Flash 动画、音视频结合等一些多媒体技术,营造“动静结合”的数学课堂氛围,带领学困生探索生动有趣的数学世界;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讨论、爱发言的特点,在班级内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通过讨论交流,塑造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从侧面减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在新课标整体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困生转化的问题,并针对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转化策略,帮助学困生脱离困境,提高成绩。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还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围绕“转化学困生”的教育目标,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秀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J].魅力中国,2015(51):173.
[2]余桂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1):215-216.
[3]周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1(1):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