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凯 刘铭栋 范振艳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并在工作原则与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这一要求与意见。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中对服务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民间游戏占地小、易开展、乐参与、形式活、类别多的特点,以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 民间游戏开发意义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它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由民间创编、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并多带有浓厚体育色彩,且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等限制。既能较好地满足儿童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开发智力和陶冶情操,对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1 适应当前“双减政策”和课程标准需要
体育课标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双减”政策更是明确提出课后服务课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此,开发民间游戏即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帮助学生立足本校,构建大的知识体系和满足学生课后服务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1.2 继承民间传统文化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实践、总结、提炼的结果,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但是,随着本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民间体育游戏正在逐渐消失,另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由于内容的老化,也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和欣赏特点,也逐渐趋于边缘化。通过开发、整合、再实践,使民间游戏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国民间游戏文化的精髓得以代代相傳添砖加瓦。
1.3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活动内容涵盖了人身体各个部位,让学生肌肉、骨骼、关节等各部分都能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从而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其次,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它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学生在游戏中,没有压力,轻松安全,易获成功,这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4 拓展整合丰富课堂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自民间生活,体育课堂的学习内容则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技能的再提升,甚至有的体育运动技能就是部分民间游戏内容的再运用,它们之间很容易找到契合点。因此,只要教师找准两者切入点稍加整合,就能使民间游戏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错补充,既拓展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又丰富了学生课后服务课的课堂学习内容,一箭双雕。
2 民间游戏的开发原则
民间游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在开发民间游戏时应有选择的进行,本着科学、实用、有趣、安全等原则合理的进行开发,以确保民间游戏内容能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意志品质和身心健康起到促进提高作用。
2.1 教育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心主题是教育,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开发民间游戏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编排、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时,要有意识的写进品德教育、意志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元素,以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合作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2.2 科学性原则
民间游戏内容种类繁多、活动形式良莠不齐。因此,在开发、设计、编排游戏内容时,要根据本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场地器材等条件,有选择的进行开发、创编游戏内容、规则、方法。在发挥本地区民间资源优势的前提下,结合本学科性质特点、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科学的与之相结合,使所编的游戏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民间游戏的科学性。
2.3 地方性原则
我国民间游戏多以地区为特色,并在当地广为流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教师在开发、创编民间游戏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本地游戏资源、人力资源和民俗传统等纳入民间游戏开发之中,使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既有利于继承当地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又有利于所编的民间游戏能迅速融于当地民间生活。
2.4 实用性原则
俗话说实用才是硬道理。民间游戏开发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服务学生。因此,在开发、整合、创编民间游戏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本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有选择的开发、编排、设计游戏内容。并尽量让游戏内容、方法、规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之能更好地适应课堂中不同体育学习能力的人,让学生能更多地感受到运动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确保民间游戏内容能确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2.5 趣味性原则
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与催化剂,同时兴趣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而民间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趣味性,这也是它之所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和魅力所在。教师在开发、创编游戏内容时要尽量保持这一优势,把民间游戏原有的趣味性做足做强,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以适应小学生爱玩、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良好的伏笔。
2.6 安全性原则
人们常说安全大于天,民间游戏是室外活动,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当今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无人监管状态更是严重。教师在开发民间游戏时要充分考虑这一要素,在开发民间游戏初期要有意识的选择那些安全系数高、危害性小的民间游戏,作为游戏教材的母本。在编排、设计游戏规则、方法和设计游戏场地时多加入些安全因素,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运动能力,科学划分游戏层次和年级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安全有序的在课堂开展游戏活动。
2.7 发展性原则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新兴项目、运动、游戏应运而生,要使传统的民间游戏保持一定优势和具有吸引力,教师在开发民间游戏时,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需求,以及实践经验,不断调整游戏内容、方法、规则、要求,使游戏内容、形式具有时代性、发展性、新颖性,以适应当今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 民间游戏开发的方法
民间游戏由于年代久远,开发渠道多样,其内容、形式、方法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直接引入课堂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还需对它进行科学、合理地再加工、再优化,以使之能更好的适应课堂、适应学生,发挥它应有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
3.1 就地取材法
民间游戏是广大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之一,故在当地流传甚广。其活动形式、内容多以身体活动为主,是一种纯自然的体育游戏,在当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正因為如此才说明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这也为开发民间游戏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资源宝库,教师可就地取材对它们进行科学规划、分类、改编,使之为我所用。
3.2 迁移过渡法
民间游戏以其娱乐性、趣味性而著称于世,它必然会对当地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正式开发民间游戏前,教师先对学生做一个游戏资源调查,对那些深受学生喜爱、流传广泛、科学合理的民间游戏,直接迁移过渡课堂学习活动中。既节省了开发时间和人力资源,又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引起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激发起他们练习兴趣和参与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去其糟粕法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生活,再加上其历史久远,受当时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它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时代局限性的印迹,有的游戏还存在着迷信色彩和不健康因素。因此,在开发、编创民间游戏时,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结合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那些带有赌博类和内容不健康类的游戏,进行大胆、科学的删减、改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内容、新的内涵,以使之能适应课堂、适应学生、适应学科特征。
3.4 浓缩精简法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形式多来自民间生活和日常劳动之中,故一些民间游戏是应景而生、应时而生。有的民间游戏就是日常生活、劳动的缩影,造成部分民间游戏方法、规则过于繁琐复杂,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更有甚者有的游戏道具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复存在,所以在开发民间游戏时需要教师能够抓住游戏的本质、内涵,在不是游戏趣味的前提下进行浓缩精简,以使所编创游戏内容、规则、方法和游戏道具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顺利开展,发挥其蕴藏的教育价值。
3.5 内容整合法
民间游戏与体育运动技能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甚至有的民间游戏中所需的运动技能,就是体育运动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再运用。如民间游戏中跳人、砸球等游戏,就是小学体育课堂中分腿腾跃和轻物掷远另一种形式的再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发民间游戏时,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找出它们与现行小学体育教材中运动技能的契合点,进行内容整合,使之成为体育课堂相关学习内容的辅助教材和课外延伸。
4 民间游戏开发实施的注意点
游戏是人们获得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现代教育学把游戏作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民间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深受学生的喜爱,其练习效果非常明显。当它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有力补充时,如何合理、科学的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其特定的功能,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建立良好游戏常规
俗话说万物都有一定之规,一堂好课必须有好的课堂纪律作保证,而游戏的顺利实施开展同样需要良好的课堂常规作支撑。因此,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除了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游戏自觉性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如游戏的自然分组、练习顺序、组长人员分配,以及基本的游戏规则、要求等常规的建立,最好能形成无形的潜规则,每当进行游戏活动时,学生都能自觉按以往的游戏基本常规进行。这样可以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空间给学生进行游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其运动能力。
4.2 注意情绪身心变化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民间游戏练习中更为明显。当民间游戏内容新鲜、刺激、有趣时,学生们会玩的兴趣盎然、忘乎所以、情绪高度亢奋。这时他们会一心心思全部放到玩耍上,而不考虑自身体能素质是否能够跟上,很容易出现体能透支等疲劳过度现象。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游戏练习强度、密度,就会对下一节课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当游戏平淡无趣时,他们又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懒散无力、情绪低落,从而影响学生的练习热情和游戏的练习效果,达不到课堂教学要求,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游戏中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身心变化,及时调整游戏策略、游戏内容,以求让学生身体得到合理有效的锻炼、发展。
4.3 游戏选择科学合理
民间游戏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其内容、形式的选择应以课堂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协调发展为中心,本着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去选择。首先,民间游戏的选择要结合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看其是否与之相匹配。如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则选入课堂,反之则不用,宁缺毋滥。其次,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最好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联,最好能把它作为课堂主教材另外一种形式的课堂延伸。这既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实施,又有利于巩固、提高课堂的学习内容,一箭双雕。最后,民间游戏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上下肢协调发展,以符合身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身体能得以全面协调发展。
4.4 突出德育品质教育
游戏是学生进行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全面锻炼身体,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体能力,培育优良品质等都有特殊的作用。民间游戏也同样具备这一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适时抓住教育机遇,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和品质教育。当游戏顺利实施时,教师可引导、教育游戏中的强势群体去主动帮助、照顾游戏中的弱势群体,尽量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游戏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共同进步的良好道德品质。当游戏进展不顺时,教师可鼓励、教育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并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5 分组评价公平公正
体育竞赛活动讲究公平公正原则,民间体育游戏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游戏开展实施前,教师首先要保证游戏原始条件的公平性,即在各组人数分配和整体运动实力上要保持均等。每个学生实际运动能力和个体身体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游戏分组前一定要考虑这一因素,以确保每个小组学生游戏的整体实力基本相当,都有在游戏中获胜的机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其次,要保障游戏规则、评价策略的公平公正性,教师要用统一的游戏规则和评价标准,去规范、评价各组游戏过程和结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游戏环境,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間游戏活动中,尽情的享受游戏给自身带来的轻松愉悦的心里享受和运动快感。
4.6 组织练习安全合理
民间游戏属于室外体育活动,它必然要牵扯到游戏中的练习场地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因此,在选择游戏场地时,要尽量选择宽阔、平坦的游戏场地,科学合理的进行游戏场地分配、路线选择和器材摆放,防患于未然。在游戏内容的选择时,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运动知识、技能和实际运动能力,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设计游戏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安全有序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在游戏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变化,灵活、机动的适时调整民间游戏的练习次数和练习强度,以使之能更好的适应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民间游戏就像一件民间文化“瑰宝”,在开发实施课程过程中只要能合理、科学地去运用、开发、创编它,就能让它在“双减”课堂教学阵地上发光发热,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添砖加瓦。只有这样才能使民间游戏体育校本课程在国家、地方课程之林中得以“一席之地”,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仁合小学;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