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昆 谢招福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1年,我国学生体质的总体情况呈现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学生的体质提升水平幅度较高,但是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体质依然存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各个高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开始了重视,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达不到标准,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研究,提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策略。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其重要的发挥价值,体育课程的核心是以学生的身体实践为主,对学生整体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文化教学,在体育教学方面也没有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导致大学生无论是在耐力还是体力上都达不到标准。因此现阶段高校要改善体育教学的短板是极为迫切的一项任务。
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精神对人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深厚的影响。体育课程教育不仅仅是健壮学生的体格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帮助。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毅力、团队合作、游戏规则,使学生能够明确如何面对挫折。体育课程相比文化课程来讲,体育教育的受益面更加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素养。高校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其他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于文化课程学科的教室空间是固定的,学习过程是思考型的,而体育教学的空间是流动的、人际交往是多元的、学习过程是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它不是以课堂教学为目的,除了学科知识外,体育教育还有大量的术科运动项目,这些教学是在多种空间和人际互动间进行的。许多运动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尤其球类竞技项目过程中,既是考验专业技能又考验学生的心理,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以外,思维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目前高校体育已经与升学挂钩,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挑战与困难,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升。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爱好,发挥出其个人能力,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是学校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依据。
2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及格率约6.5%,呈现5年连续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020年,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及格率小于10%,2021年受疫情影响,不及格率达到了14.5%,呈现总体明显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021年,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及格率约11.8%,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021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及格率约30.0%,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来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是最好的,而大学生是最差的。实际上从1985年以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能已经连续25年下降,有3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在逐年下降,如果长此以往,国民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会严重制约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必须要深入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
2.1 大学生身体形态状况
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身高和体重,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而且呈现连续几年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营养过剩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而且大学管理相对中小学来讲比较放松,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不规律,熬夜上網打游戏等等。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在没有课的期间都会窝在寝室,长此以往身体形态越来越差,导致肥胖率增加。
2.2 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
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检测主要是肺活量,通过检测肺活量指数的高低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是否良好。据有关数据显示,男大学生的肺活量检测及格率要高于女大学生,原因主要在于男生在大学期间爱打篮球,体育锻炼时长比女生要多。但是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肺活量指数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2.3 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目前大学生在中长跑上,在1000米左右的距离上,甚至耐力和力量都远远不如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在中学的时候,学生为了应付高考,学校是高度组织化的,学生什么时间出操、什么时间上体育课、什么时间学习等都是高度组织化的,学生还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保障。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的体育课往往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有,大二过后就基本取消,体育锻炼的自主权掌握在大学生的手里。在作息时间上也很混乱,许多大学生是绝对的晚睡晚起,活动的频率极低,所以大学生的体质呈现了直线下降的趋势,甚至在体测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学生晕倒或者死亡的情况。综上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已经达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3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
(1)助力大学生快乐成长:大学生能否在大学期间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要基于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体质健康水平较低,没有精神状态,整天拖着病恹恹的身体,试问如何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对大学生的一些访问,大多数学生也明确表示体质健康与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2)助力大学生适应社会: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而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无论参加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现如今社会上的大多数企业都会在聘用前让应聘者进行体检,如果体检指标不合格,就会被淘汰,有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因为身体素质不过关失去了就业机会,还有很多的大企业在应聘时明确要求员工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所以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能够助力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发挥出自身价值。32D49166-EDE8-451F-8B33-264FBA905633
(3)助力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所谓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需要依靠人民来实现。而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核心力量的来源。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生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不达标,显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提升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才能谈及未来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才能助力实现中国梦。
4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如今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在每年的两会上,青少年的体育和教育话题也是每年的热点。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目前来看,大学体育教学仍存在一些短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课“名存实亡”:据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远不如中学生,该结果与体育老师成“小透明”、体育课“名存实亡”不无关系。绝大多数的大学更侧重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体育课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还有开设,大二以后就基本取消,即使还有体育课的存在,通常都是一周一节到两节的课时,而且大学管理相对自由,不再像中学那样学校会高度组织化,体育课的选择权都在学生的手里,上体育课的学生逐渐减少,体育课也就“名存实亡”了,逐渐透明化。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就增加了难度。
(2)教学内容不完整:体育从字面上解释来说,可以说是以体育人,顾名思义是以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培养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从快乐和痛苦的双重冲击下来培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大学时期,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工作。目前多数大学在体育教育上,教学内容不完整,在上课时,体育老师安排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自由活动了,甚至直接开展自由活动。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知越来越淡薄,逐渐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难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3)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完全摆脱了中学时学校的“强制性管理”活动更加自由,完全没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有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选择逃课,在寝室睡懒觉,认为参与体育锻炼的难度较大,会导致身体疲惫不堪,直接放弃。而且现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网络的沉迷度越来越大,对于户外锻炼具有较强的排斥心理,体育课的作用在大学中难以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锻炼,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
(4)师资力量较弱: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任务越来越迫切,让专业的体育老师显得尤为紧俏,据调查当前大学中专业的体育教师缺口极大,所需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较大。有很多大学在开展体育课时,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击剑、网球、游泳、田径、羽毛球等等,由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使得“三个人的活由一个人干”而体育教师并不具备所有类型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开展体育课程时,大多由学生自主活动,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更无从谈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策略
(1)加强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其育人意识。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与课程教学的传播者,要做到以身示范,因此首要基础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培训,不断提升体育老师在教学中的育人意识。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自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德立身树立教师形象与品格,成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仅获得身心发展,还能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路人,使体育教师在大学中不再“透明化”成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带路人。
(2)学校应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课程。在过去传统观念中,体育课程教学逐渐被淡化,成为了文化课程的附属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应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设计体育课程。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带给学生的只是运动技能的局限认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想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原来以文化课为基础的条件上增加体育课程数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配合更加细致的教学环节来进行授课,创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3)将体质测试列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可将体质测试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除了文化成绩测试、心理测试外,将体质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被一同计入总分。将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评优、就业的参考依据,如果体育健康测试不达标将影响毕业,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改变大学生懒惰状态,提高身体素质。
(4)学校重点落实“身体是革命本钱”的理念,改变体育教学的核心。根据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来看,学校要加强重视,让学生明确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开展体育课程时,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身体是革命本钱”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付诸行动,联合体育学院,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此外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除了教授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外,还要将体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改变体育课的考试形式,建立“内外联合”的教育体系。体育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在体育课程开展前,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然后设计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随堂测试,加强平时锻炼,才不至于在每学期的大型体育考试中出现晕倒或受伤的情况,将随堂测试的成绩一同纳入学期的考试成绩当中,让学生以完成考核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其次要开展一体化教学,建立“内外联合”的教育体系,使体育教学的场地不再受约束,让学生感受到大学体育的好处,能够改变过去认为体育课乏味、体育锻炼累的思想。每年举办两次体育运动会,将平时体能测试的内容都添加到比赛的项目中,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体育特长在体育课程中加强锻炼,在运动会上展现出个人风采,提高自信心,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6)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学校要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教学,让学生选择的每个体育项目都能够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辅导,让学生产生运动的兴趣,不再逃避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體质健康水平。
6 结束语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决定着大学生在未来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工作、决定着国家是否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下去。本文经研究分析,提出了要加强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其育人意识、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课程、将体质测试列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重点落实“身体是革命本钱”的理念,改变体育教学的核心、改变体育课的考试形式,建立“内外联合”的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的意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32D49166-EDE8-451F-8B33-264FBA9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