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海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基本语言知识点,还要对段落内容展开分析、对比与概括总结,更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中表达的情感特点。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内容中的语言特点、段落结构以及立意框架,要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内容中的情感主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其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且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字数有明确的要求,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阅读教学趋势。因此,教师要以教材课文为点,由点及面地呈现多篇优秀的课外内容,从而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的经典名著之一,其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多个人物形象,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中的其他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初步阅读过《水浒传》中的其他内容后,教師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享交流,即每一个学生要表达出他们对小说人物的认识,并分享自己感受深刻的小说故事,从而以多元化的视角理解小说内容。
再如《故乡》,这是鲁迅先生写作的一篇小说,其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那么教师可以集中呈现鲁迅写作中含有“闰土”人物形象的语言段落,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笔下闰土人物形象的变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二、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贵在思考,而深入的思考起源于问题。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内容时,他们就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和重点段落。而且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互动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较大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优化问题设计,从而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与文本内容之间的一座桥梁,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优化常规性问题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的段落结构以及情感主旨,这就是常规性问题。优化后的常规性问题要与文章的文体特点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特点分析整篇内容。如《敬业与乐业》,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章思路和论证过程如何?那么学生就会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来整体分析课文内容。
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即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认知展开自主作答。还以《敬业与乐业》为例,有人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同一价值。”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更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只要学生言之合理且积极向上即可。
三、组织比赛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多姿多彩的阅读比赛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够营造紧张激烈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就必然要在课前加强阅读分析与总结整理,所以阅读就变成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比赛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朗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声情并茂的朗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语言的韵味与节奏,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因此,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朗读要求,并结合相应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随文微写作的比赛活动。即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展开相应的写作练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内容,并将其公开呈现,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小伙伴的思维特点以及语言表达特点。
总而言之,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比赛活动,并优化问题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小刚.群文阅读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8):49-51.
[2]雷唤雨.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家长,2021(2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