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和MRI在胸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05 02:0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隐匿性胸椎三维重建

熊 瑛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4000)

胸椎在胸腔之后,分成12块,形成脊椎中间部分,具有承重、缓冲、支持脊神经以及血管等作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易受损伤,骨折率较高;典型骨折经常规X线检查能得到很好的诊断,方便且经济快捷;部分胸椎损伤患者为隐匿性骨折[1]。隐匿性骨折一般表现为骨小梁断裂,波及骨皮质,骨皮质未见变形或无明显变形,伴周围骨髓水肿,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不明显,通过常规X线检查不易显示或不能得到显示,极易漏诊[2]。隐匿性骨折常规X检查患者通常表现为阴性结果或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密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胸椎发生明显疼痛及压痛,活动受限等情况[3]。如果无法及时发现隐匿性骨折,不及时处理及治疗,则会导致骨折损伤进一步加重,如果波及周围组织,会导致周围组织功能受损,甚至继发各种炎症反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采用X线检查,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低,而MSCT三维重建检查以及MRI检查能够提升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4]。本次研究选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椎损伤临床怀疑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析MSCT和MRI对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期为临床中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在2019 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椎损伤临床怀疑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5例,患者年龄为15~61岁,平均年龄为(36.98±10.25)岁。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软组织肿胀、外伤区域存在强烈疼痛,无法承受重力。所有患者在外伤后7 d内均通过MSCT三维重建和MRI进行诊断。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存在局部外伤史以及胸椎疼痛等表现者:②通过X线检查,未确认为骨折或者疑似骨折者;③无MRI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意识模糊、沟通异常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MSCT三维重建和MRI进行诊断。

MSCT三维重建检查:选择西门子64排128层CT进行检查,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250 mA,常规5 mm层厚螺旋扫面,扫描患者的胸椎,常规重建0.625 mm薄层图像,然后用薄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得出图像资料。

MRI检查:采用GE 1.5T MRI进行扫描,层厚为4 mm,矩阵为256×256,常规T1WI、T2WI、PD像矢状位扫描,T2压脂冠状面、横断面扫描患者胸椎。

由两名诊断医生分析扫描图像,如果两人存在不同意见,需要由第三名诊断医生进行确认。隐匿性骨折的评估标准:①MRI图像中可以发现T1WI骨松质区存在不规则的线状低信号或者骨皮质中断,并且T2WI对应的层面存在混杂稍高或者高信号的改变;②MSCT图像中可以发现骨折线影或者骨质存在连续性中断,移位骨折和局部骨质缺损吻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77.5%(62/80),低于MRI诊断的97.5%(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9,P<0.05)。

2.2 两种方法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较

MSCT的诊断真阳性例数少于MRI,假阴性例数多于MRI,两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相同,MSCT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81.0%(51/63),MRI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100.0%(63/63),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SCT诊断(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于临床中又被称作不完全骨折、骨挫伤、骨水肿、隐匿性骨内骨折等。目前,临床中对于骨折外伤的首选诊断方法为X线平片,操作相对简单,价格便宜[5]。但是,因为重叠等问题,导致隐匿性骨折无法有效检测出,特别是对于粗大骨,更加不容易显影,肋骨等部位的隐匿性骨折和周围软组织的对比性较差,投影体位以及正常骨结构会发生重叠,容易对X线片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产生影响[6]。有关研究表示[7]:X线平片无法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有效检出,但是,隐匿性骨折确实实际存在的。隐匿性骨折的损伤轻微,无法构成病灶和正常骨组织密度的对比查,再加上隐匿性骨折不会产生骨折端移位,所以这就表示X线平片具有一定的漏诊率。

MSCT扫描属于容积式扫描,扫描速度快,很容易实现大范围螺旋扫描,做0.625 mm薄层重建,将重建数据经专用软件或工作站作重建后处理,能够提升密度分辨力,减少患者剂量,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地显示,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8];除此之外,MSCT能够得到清晰、无重叠的图像,然后通过多平面重组ⅤR重建等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呈现多角度二维及三位图像,从而对骨折的形态、类型、关节面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显示隐匿性骨折[9],但是,MSCT技术无法有效捕捉骨折线走样走形、骨折平面的透亮度不高的骨折患者,对关节面未见变形的骨折显示受限,对软组织的损伤显示不佳,且无法有效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轻微或无明显变形的损伤,导致其诊断阳性率较低,因此,诊断局限性较大。MSCT三维重建能够得到更加直观、更加立体的成像,从而对关节面的受累情况进行精确判断,还能够对关节面的塌陷深度、宽度、范围和骨折劈裂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对骨折类型、骨质形态、关节的对应关系进行全面评价。有研究表示[10]:通过MSCT扫描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其阳性检出率只有75%,虽然得到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但是总体来说,阳性检出率不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发展,MRI逐渐应用于医院影像科。研究资料表示[11]:MRI技术对于软组织的检查分辨率较高,并且对于软骨、骨骼的异常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同时,该技术又包括CT、X线缺少的轴位、矢状面、冠状面的多平面成像功能,能够清晰展示细微骨折以及周围的结构损伤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MRI技术可以有效诊断隐匿性骨折,该技术能够直接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个平面上成像,从而将患者的韧带、软骨损伤以及骨髓水肿情况清晰并明确地显示出来。MRI扫描技术能够将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确诊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对于关节轻微骨折损伤以及关节水肿骨折患者来说,诊断价值以及意义更高。有关研究表示[12]:MRI诊断方法在隐匿性骨折患者的T1WI扫描阳性检出率达到95%以上,而对于T2WI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100%。由此可见,MRI诊断技术在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MRI检查主要通过体内氢质子变化成像,对损伤所致的骨及软组织水肿敏感,通过常规T1WI、T2WI、PD失状位图像像及T2压脂冠状位及轴位检查,可以很容易显示损伤所致的骨纹理中断及周围水肿,显示骨皮质及骨纹理局部轻微变形[13],直观显示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显示关节及关节周围积液,直观展示内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肌肉损伤情况[14]。另外,MRI技术对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T1WI低信号骨折线周围存在模糊片状高信号变化情况,在T2WI可以发现骨折线或者骨折线周围存在散点的片状高信号情况。相对于MSCT检查,MRI在软骨损伤或骨折,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显示及程度有明显优势[15]。

MRI诊断技术和MS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前者能够直接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进行成像,并且可以在图片中清晰展示韧带损伤以及骨髓水肿。MRI扫描技术能够更有效地诊断隐匿性骨折[1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77.5%(62/80),低于MRI诊断的97.5%(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诊断真阳性例数少于MRI,假阴性例数多余MRI,两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相同,MSCT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81.0%(51/63),MRI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100.0%(63/63)。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SCT诊断(P<0.05)。田文敏[17]的研究结果表明:MRI的检出率为96.67%,MSCT的检出率为85.56%,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通过MRI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能够明显提升诊断检出率。

综上所述,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MSCT和MRI技术进行诊断,后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实际诊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诊断方法,或者联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以便于提供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隐匿性胸椎三维重建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4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经关节突入路减压固定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浅谈塔式起重机选型工作的重要性
论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探讨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