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云
人民币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但是随着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方式的变更,平时孩子们越来越难接触人民币,在他们的印象中人民币就只是一个数字,一个价格而已。因此教材设计编排让孩子们学习《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进行了以下教学活动。
【案例一】
一、激趣导入
进行课前谈话:开学了,小朋友们可忙碌了,要去超市购买新学期使用的文具。我们也去超市看看吧。去超市買了东西要付(钱),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学习新知
1.认识一元、一角、一分
(1)认识一元纸币
小朋友桌上的筐子里就有一些人民币,你能在筐子里找出这张人民币吗?(投影出示1元纸币)你认识它吗?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说说怎么知道这就是一张1元的纸币的。(上面有数字1)(板书:1),1下面有两个大字“壹圆”,“圆”是人民币的单位。通常我们这样写(板书:元)。
这张人民币中数字“1”和单位“元”合起来就表明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1元。
(2)认识一元硬币
你还能在筐子里找到其他一元人民币吗?(学生找出一元硬币)询问理由怎么知道的?(有数字“1”也有单位“元”)
小结:都是一元,既有一元的纸币也有一元的硬币,所以人民币的材质是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3)认识一角
(投影一角纸币)这张人民币还是一元吗?为什么不是?(只有数字“1”,这里还有角,不是单位“元”)
明确“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1角。有1角纸币那也有1角硬币吗?(投影一角硬币)上面写着什么?(1角)
(4)认识一分
(出示一分硬币)你认识它吗?对,一分,分是人民币中最小的单位。(板书:分)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元、一角、一分,看人民币面值时主要看什么?(数字和单位)是呀!数字和单位合起来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5)识别人民币
利用刚才的经验你能快速认出这些人民币吗?(出示所有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6)小结
这么多人民币,我们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三个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人民币上除了数字和单位,人民币上还有什么?(图案),不同的面值图案也不相同。
2.一元超市购物
你知道一元超市吗?它是我们社区里一家专卖小商品的超市(里面的东西全都是一元或一元以下的超市)看看小伙伴们都买了什么?
(1)丁丁:用一元的纸币购买一元的铅笔。
丁丁准备的钱能购买到一元的铅笔吗?(能)为什么?(他准备的正好是一元)
(2)乐乐:准备的全是一角钱要购买一元的卡通橡皮。
乐乐可着急了,我的钱都是一角怎么办?她能买到一元的卡通橡皮吗?(能)怎么买?(10个一角)你是怎么想的?(10个一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你懂得真多!我们一起帮乐乐数出10张一角。(师生一起数)1角、2角……10角,10角就是1元,那1元就是几角?(课件出示:1元=10角)读1元=10角,反过来说一遍。
(3)明明:准备的全是五角钱购买一元的笔记本。
我的钱都是这样的,它能买到一元的笔记本吗?怎样付钱?(2张5角)你是怎么想的?两张五角是几角?十角就是一元。请生完整的说一说,再和小伙伴互说,最后全班一起说。
(4)店主换钱
店主有1枚1角硬币,一角硬币能换几个一分?怎么想的?(10个一分就是1角)那我们一起数出10个1分。(板书:1角=10分)
(课件出示:1角=()个5分 1角=()个2分)这里还有一些1角的硬币,你会换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店主把收到的钱都存入了储蓄罐,第一次存入一张5角纸币和一张1角纸币,你知道他一共存了多少钱?怎么想的?第二次存入一张1元硬币和1枚5角硬币、1枚2角硬币、1枚1角硬币,你知道他一共存了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在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相同的单位先相加。
2.想想做做1
小朋友们真聪明,那老师也带你们去超市逛一圈吧!这里有一些商品,我们应该用哪张人民币买呢?请你用线连一连。
3.想想做做4
商店里还有这么多商品,哪两样商品的价格合起来是一元?
老师这里有一张一元纸币,能买到方格本吗?能找回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4.想想做做3
小明想买一元二角邮票,可以怎样付?你能想出不同的付法吗?
四、全课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反思】
一、情境导入
以小朋友熟知的开学生活为线索,能尽快进入课堂中,促进对知识的渴求。
二、认识人民币
认识1元、1角、1分层层递进,有序指导,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相同,又有不同,能让学生感受钱中的奥妙,知识也不那么枯燥,并与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三、练习
本课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件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乐学的情境中,达到了认识各种人民币的目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在游戏情境中能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出现的问题】47047898-B69B-4CB0-9D12-30E6BB847769
1.由于学生的自制力差以及学具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摆弄手中的人民币,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达到在操作中认识的最佳效果;在最后一环节,凑出1元钱的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也不是很充分。
2.本课教学是看似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有些走马观花似的认识了人民币,完成各项练习。
3.用学具代替人民币确实可行,学生也不会太在意钱多了少了的,也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辨认。但我觉得这节课对“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做得还不够,老师可以让学生看看人民币上的国徽,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
4.本课的实践活动一直都是在教师的一个一个问题步步引导下完成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的经验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设计小组活动的环节。如认识人民币的环节,让学生将篮子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元、角、分。
【再构案例二】
一、激趣导入
进行课前谈话:开学了小朋友们都要去超市购买新学期使用的文具。比如说:本子、橡皮、小尺……(课件出示)。那去超市买东西前要准备好什么呀?(钱)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啊?(买吃的买穿的……)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出示图片)还有很多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缺少学习用品。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购买了很多学习用品寄给他们,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中国我们把钱称作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学习新知
1.认识人民币。
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1)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篮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放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师:篮子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是多少钱?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3)生汇报……
(4)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平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5)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着我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损坏……)
2.分类。
(1)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桌子上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呀,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出示活动要求,小组的同学合作。并说说自己这样分的理由。
(2)汇报: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以上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①按人民币的材质分:纸币和硬币
②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③按颜色
④按数字的大小分
交流:拿出1元的纸币和硬币你怎知道它们都是1元的?学生回答(上面有数字1)(板书:1),1下面有两个大字“壹圆”,“圆”是人民币的单位。通常我们这样写(板书:元)。
这张人民币中数字“1”和单位“元”合起来就表明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1元。
那么角、分呢?
发现总结:人民币“元”前面是几就是几元。“角”前面是几就是几角,“分”前面是几就是几分。
3.识别人民币
利用刚才总结的经验你能快速认出这些人民币吗?(出示所有人民币)
4.小结
这么多人民币,我们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三个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人民币上除了数字和单位,人民币上还有什么?(图案)对,不同的面值图案也不相同。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你知道一元超市吗?它是我们社区里一家专卖小商品的超市(里面的东西全都是一元或一元以下的超市)看看小伙伴们都买了什么?
1.小朋友们购物
(1)丁丁:用一元的纸币购买一元的铅笔。
丁丁准备的钱能购买到一元的铅笔吗?(能)为什么?(他准备的正好是一元)
(2)乐乐:准备的全是一角钱要购买一元的卡通橡皮。
乐乐可着急了,我的钱都是一角怎么办?她能买到一元的卡通橡皮吗?(能)怎么买?(10个一角)你是怎么想的?(10个一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你懂得真多!我们一起帮乐乐数出10张一角。(师生一起数)1角、2角……10角,10角就是1元,那1元就是几角?(课件出示:1元=10角)读1元=10角,反过来说一遍。
(3)明明:准备的全是五角钱购买一元的笔记本。
它说我的钱都是这样的,它能买到一元的笔记本吗?怎样付钱?(2张5角)你是怎么想的?两张五角是几角?十角就是一元。请生完整的说一说。
2.店主换钱
店主有1枚1角硬币,一角硬币能换几个一分?怎么想的?(10个一分就是1角)那我们一起数出10个1分。(板书:1角=10分)
(课件出示:1角=( )个5分 1角=()个2分)这里还有一些1角的硬币,你会换吗?怎么换的?
最后部分的巩固练习的设计不变。
【反思】
通过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发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
一、生活经验多用用
购物付钱,使每个孩子都有的生活经验。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进行爱心义卖活动,从挑选商品、标价、买卖、汇总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利用这样的经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币,解决人民币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实践活动多动动
本课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分类、比较面值的大小、换算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
三、自主探索多放放
低年级的孩子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有些老师认为只要让他们活动就会让课堂乱成一锅粥,收不回来,但一味地压制总是得不偿失。因此在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中还是应该多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安排小组合作,畅所欲言,听取同伴的想法,互相交流经验,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獲得知识,积累经验,还同时增强了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最后笔者认为只有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感受人民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体会它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才能让他们把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高效地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实现生活引领实践,开启智慧课堂,尽显生活化数学大课堂的风采。47047898-B69B-4CB0-9D12-30E6BB84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