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设计介入乡村振兴的可为及相关问题思考

2022-07-05 13:56李晓瑜
美与时代·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参与式设计”理念来源于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后由北欧设计界发展逐渐成为当下应用广泛的设计概念。其所倡导的设计立场及目标是让用户参与整个设计过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以“思考—行动”为方法的探究实践,最终实现用户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价值调动,完成自发展。这一设计概念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能激发乡村建设的内生发展动力,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实现美丽乡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参与式设计;乡村振兴;参与式发展

一、概念所指及其价值意义

“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也被称为“共同设计(co-design)”或“协作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是指由不同参与者共同协作达成最终的设计方案。该理念最初来源于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公共行政管理领域,是针对后现代以民权、政治运动为代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元复杂问题以及政府治理困境而出现的有效行动策略。其主要方式是“共創”,是以参与和协商、对话和协同的方法让民众及各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行政事务的决策。

设计领域也积极响应,希望通过一些行动和实践能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最早介入参与式设计尝试的是北欧地区的设计师,是基于解决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设计探索。当时正值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希望通过相应的设计策略及方法改变当时由计算机技术主导的工作环境与工人之间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如工人往往会因新技术而剥夺了自身的主动性,或者是无法快速适应新技术而导致失业等的被动局面;希望能让工人在工作场所就技术的使用方式、类型、应用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作用,而非由技术主导的资本管理所设计的标准化、效率化的工作方式压制和忽视工人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及经验。因此,这些参与技术应用的设计师以协同设计的方式,与相关的工会、学者及工人(技术的使用者)一起就上述问题展开设计探索,如为了能让工人在工作中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将一些繁琐和重复性质的技术性工作设计得更为自动化,以便工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工作场景中发挥更多主动性,更快适应新技术的转变。如最早出现的用户直接参与计算机系统设计项目的是由挪威应用设计师Kristen Nygaard与挪威钢铁工会一同发起[1]。

之后,参与式设计逐渐成为应用范围广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拓展到产品、空间、建筑等设计领域,并且有了更为明确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成为设计实践过程中有效协调设计师、使用者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平衡的有效方式,早期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公司等都以“参与式设计”为理念,倡导用户深度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培养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参与式设计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设计师根据用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代表用户来完成的,是发生在设计之前端的市场调研阶段,设计师根据用户的这些需求展开设计;而参与式设计是指整个设计过程必须与用户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完成,是设计者、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来达成并作出最后的方案决定。

参与式设计的价值意义在于,直接让用户介入整个设计过程,让用户把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和需求在这一设计过程中表达体现出来,并通过基于对该问题的不断思考展开的实践,这一设计立场如杰斯帕(Jesper)等人编写的《国际参与式设计手册中》所定义的,是多个参与者共同进行“思考——行动”的相互学习的设计过程[2]。其最终导向的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设计行动目的:让参与设计的用户在设计过程中产生并形成一种创造性、探究性、观念性的问题思考,最终实现用户的主动性价值调动。可以看到,参与式设计非常重视对设计服务对象主体性的尊重,包括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所长久积累的地域文化及本土知识的尊重。这些本土文化及知识经验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能与设计师掌握的相对专业的技术知识形成融合,有效解决地域问题。

参与式设计理念因其所倡导的协作、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设计态度、设计立场及目标而成为今天解决复杂现实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当下普遍被倡导的“为社会而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社会响应设计”“社区营造”等概念,其工作方式都非常强调参与式设计的理念。同样,这些理念对设计介入我国乡村振兴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及参考。

二、乡村振兴·参与式发展·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发展是当下指导我国乡村振兴及扶贫工作的重要策略。所谓“参与式发展”,概括来说,就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坚持以发展主体为中心,即,农民才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这一概念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反贫困行动”,是对传统反贫困战略中地区发展模式的修正,提出了目标群体的参与式发展概念。与以往普遍采取的“救济式”或“发展救济式”扶贫制度中缺乏发展的含义不同,“参与式发展”以自主扶贫的可持续性为目标,具有直接“扶贫到户”的效益。如小额信贷及参与式社区发展实践形式的成功,就是实现了以“依靠外部支持为主转向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自主自立的发展,通过外部组织干预为主转向农民自组织及利用‘乡土组织系统来达到扶贫效益的可持续发展”[3]。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将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引入中国的乡村脱贫,并指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不是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而是一个瞄准穷人的扶持计划”。

参与式发展理念因务实且有效地找到了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贫困问题的解决策略,也成为振兴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设计理念被设计界所关注,如乡村社区营造设计。该设计理念由日本发展起来并影响到中国台湾地区,如日本早期著名的“造町运动”就是以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魅力再生产”计划,以经济振兴、景观建筑设计等开始,进而拓展到社区、社会气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而进行的社区营造行动,自下而上地解决乡村老龄化、人口流失严重、经济衰落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念对台湾形成影响,如乡村建设者王惠民自1990年代开始在宜兰从事乡村规划及营造设计,其设计方式就被称为“参与式设计”,强调设计过程中与社区村民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一起讨论建设村庄未来的发展。他以驻地工作的方式细致直接地观察体验乡土人情,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团队、社区村民深度对话,完成由村民、设计团队以及相关技术团队共同协商之后的各个建筑项目及公共文化重建。EC17960D-936B-47BA-8627-042AC5910494

以上这些早期设计实践的先决条件都是以宽松的政治环境、发达的非政府组织(NGO)基础及多样化的价值导向,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如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理念由日本进入中国台湾地区后,1968年台湾就颁布了《社会发展工作纲要》,强调要推动社区发展;1994年起政府的治理路径中开始强调民间力量的自组织自发展,如建立“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4],提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力图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区文化建设来凝聚社区意识,改善社区生活。

中国的乡村振兴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乡村发展设计理念的独立体系。因自身的国情特点及长期存在并遗留的各种问题,贫困类型多样,各贫困区域问题也是错综复杂,加之中国乡村的小农经济特点,这使得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项极为庞杂繁重的巨大工程,必须是从国家层面上调动全社会的各方方量共同完成。因此,我国当下的乡村振兴中,政府主导模式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方式(这与台湾地区早期乡村振兴的政府主导治理模式一样),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也出现问题而被诟病,如因为当地政府失灵而出现公平问题和农民利益的损害,使得农民作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极大削减,加之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对立矛盾,村民对于所倡导的参与式发展理念更多是在一旁观望,往往形成“政府、专家、企业玩,农民看”的状况,即使是参与,也是形式上的征求意见,最终的方案则以专家、政府、企业的意见为主。

2018年1月初,中央“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这表明我国的乡村振兴已经全面进入实施参与式发展的成熟历史阶段。乡村振兴,就是以农民的福祉幸福为目标导向,政府转变治理模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机制,逐渐解决由政府或资本问题而导致的利益失衡及矛盾冲突困境,让农民主体的缺位问题及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逐渐缓解,从而建立信任及信心,成为未来真正的乡村建设力量。从这一政策及发展背景来看,参与式设计介入以参与式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乡村振兴将大有可为。

三、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

農民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参与式设计介入乡村振兴,就是通过与乡村发展主体的村民的协作性实践共同展开乡村建设的项目计划。通过参与实践,所追求的目标是激发并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完成自组织、自发展,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然而,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中国的乡村建设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乡村建设理念及体系,以农民为发展主体的参与式设计理念及美好目标愿景的达成及实践需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及乡土组织文化特点,充分考量现实情况。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要以农村及农户的真实需求和问题解决为前提,才能推进参与式发展及参与式设计的策略及实践。这是由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在我国,对于以家庭为单位并长期依附土地过着安稳生活的小农户来说,其生存发展策略中优先选择的是规避风险,而非冒险及改变。也就是说,面对中国的乡村振兴,需要基于农户的视角,务实地听取他们的声音,引导他们认清自身贫困问题,首先从如何帮助他们规避风险、获得实际收益及安稳经济来源等方面入手,通过一些方法及策略实现这些发展目标,让农户形成信任及参与,进而逐步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的工作团队2015年开始介入的云南河边村的扶贫实践,就是以参与式发展及参与式设计理念为最主要的工作指导原则。

扶贫团队基于河边村的结构性贫困、村寨的自然气候特点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问题,从增加乡村现代新业态的角度为脱贫规划设计了“瑶族妈妈的客房”项目。其设计的侧重点在于将民宿嵌入村民的住宅中,通过改造厕所、厨房等一系列符合现代生活舒适度需求的空间,首先解决并改善当地村民现实需求的生活质量问题(对于村民而言,住房是属于他们能够拥有和掌握的实际财产,能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同时还能借此生出现代价值和技能的要素),将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民宿发展结合,形成民宿的新业态脱贫规划,同时与村民一起对村落景观进行改造建设,带动了河边村自然教育、亲子游、康养、小型会议及餐饮业的发展,补充了村寨农业单一性结构问题,切实大幅度提高了村民收入。为了让村民成为发展的主体,扶贫团队采用全体村民以客房入股的方式建立了河边村农户股份合作社“雨林瑶家合作社”,与村民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的详细管理规定。嵌入自家民居的客房全部由村民自主管理,作为客房的“小业主”,以此逐渐让村民成为能经营自己产业的“企业家”。同时培养青年管理团队管理合作社的日常运营,从而确保新业态利益留村。村里还建立了青年工作队,请有建房砌砖等方面经验的师傅现场教授村民学习各种技术,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年轻人通过外出承包建房也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无论是总体的脱贫规划、还是具体的建房装修、客房管理、合作社成立、技能培训、修路铺砖美化环境等,都以村民的真实需求及切实利益为基点共同协作完成,让村民看到了这些新发展思路给他们带来的机遇,不断让他们对美好未来形成主动探索创造的精神[6]。

我国早期的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部门因为短期效率的政绩追求,往往出现大量同质化、商业化的乡村民宿、客栈、特色餐厅、体验工坊等仿制建设项目。这就出现了问题:这些建好的设施是城市人的休闲度假地?还是属于村民自己所需求的生活场域?是给谁来用?谁来运营和管理?是村民自己还是外来公司?这些问题都是早期对参与式发展概念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农民主体真实的需求所导致。以农民为主体的核心是:不仅指他们是乡村中的最大受益者,还应表现在他们的文化是被欣赏和被支持的状态。如果在乡村盖得最好的房子不是农民的,那么就没有主体性,没有主体性就没有人愿意参与乡村的发展建设,当地人就会继续外出某生计,更无从谈及对自己家乡历史文化价值的眷顾及自信心。这就是中央提出的农民为主体,社会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如果对贫困群体内部需求及生产收益无法真正满足,就会形成以往工业化及城市化过程中更加明显的“社会经济的二元对立性”。因此,要真正实践参与式设计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以农民为发展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建设,需要首先思考农民的现实需求问题,尊重他们的意愿及文化,制定可行的共建发展制度,否则,参与式设计永远都是形式上的一厢情愿,还会再次伤害村民的心理。EC17960D-936B-47BA-8627-042AC5910494

四、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生活

回望近年来乡村建设开发的历程,如“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或者以旅游开发推动的“特色小镇”项目等,都可以看到设计活跃的身影,绝大部分资源条件比较好的乡村都走向了大众式观光旅游发展的道路,也常常形成人工制造若干个景点,游客去了拍个照就结束的乡村消费场景。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实践案例,此不赘述。然而,中国大地上的乡村因受各自不同的区域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有各自不同的存在特质,类型多样复杂,并不是每一个乡村都有绿水青山可以被用来建设成“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对于那些没有自然及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的乡村,面对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浪潮,自然就会处于一种“隐匿”状态。因此,这些被社会资本少有介入的乡村,凭借一些民间自组织的乡村建设的实践以及外部经验信息,逐渐在观念认知和方法上转向“社区营造”,致力于乡土社会中的村落社会关系、文化共同体、社会伦理价值、公共文化生活的重建,以实现村民的生活幸福、乡村文明昌盛。这便是“参与式设计”理念为主的“社区营造”,也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邀请村民参与,一起协商协作,重塑乡村新公共文化。

乡村是一个具有地域生活文化场域的范畴,涵盖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和文化机制概念[7]。其中,公共文化生活集中体现了村民的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是村庄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构成了乡村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是村庄社群社会关系的凝聚和乡村价值的体现,具有生活、文化、教化等功能。乡村振兴,更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是比景观上的“更新”和经济上的“振兴”更为需要重视的部分,是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培育的乡村文化精神形态,是实现乡村社会发展建设的内在保障,也是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作用。如何让乡村公共文化在当下的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创建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并重塑以往衰落的乡村文化共同体,激发乡村文化生命力,让乡村成为由情感、文脉、社会伦理价值等构成的新文化乡村,以满足新时代乡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乡村社会关系及公共文化生活的重塑是汇聚和传承乡村文脉、满足乡村民众的幸福感及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设计介入乡村社会关系及公共文化生活营造,借助自身丰富多样的专业技巧,如展览展示、书刊、艺术、影像、建筑改造、活动项目等可视、可感、可触、可用、可参与的形式,对村民的文化认知及自信的提升作用相较于其它抽象硬性的文化说教形式更为有效。当下也已经更有越來越多的乡村建设者以乡村社会设计者的角色介入乡村的各项经济和文化建设,以“参与式设计”策略与村民一起激活村落和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觉意识。如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的乡村振兴设计实践就是典型的以复兴乡村公共文化为目标的乡村建设。设计项目以文化艺术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为媒介和载体,以村民深度参与的方式,展开乡村营造设计,让村民从中认识到乡村生态和文化的价值并逐渐恢复文化自信。

大南坡村属于非“田园综合体”资本介入的衰败贫困村庄,没有优美的自然资源可开发“建设”。但所属修武县域内有我国著名山水画大家郭熙、李唐所构建起来的北宋山水画精神及我国绞胎瓷工艺发源地的历史都赋予这个村庄厚重的文化遗产及美育资源,村内遗留有20世纪60~70年代的村公共空间建筑旧址。安徽大学的左靖教授带领的设计团队通过对村庄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恢复乡村失去的文化空间,以参与式设计助力乡村的公共文化生活重塑,如将原供销社旧址重新恢复并改造为乡村文化品牌“碧山工销社”项目之一——“大南坡工销社”,村民将自产的地方风物如小米、各种干货放在店铺进行展示销售,同时也销售当地的一些优质工业产品及日用品以方便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将1976年建成的老大队部改造为乡村公共文化中心,建设乡村文化书店、乡村音乐教室等新公共文化生活场所,为村民提供所需的文化美育活动服务,如团队将当地会唱戏的村民发动组织起来,重新恢复了消失四十多年的怀梆戏(戏曲对中国乡村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戏班子成员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存在感,村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也富有了生机。逐渐地,村民由“观望”到介入到参与,这其中,尤其是最具活力的孩子的参与,如“孩子们的电影节”项目就是由村里的孩子们自导、自拍、自己剪辑电影进行展映,希望给全体村民及外界呈现一个不同视角下的乡村生活场景[8]。大南坡村对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复兴,慢慢让村庄的老年人不再孤独,让孩子有更多学习成长的空间,这不正是“老安少怀”的美丽乡村公共文化氛围吗?

五、结语

就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而言,中国乡村振兴或扶贫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小农。要解决中国乡村社会大规模的小农户的生存困境,必须要进行常态化的扶贫及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是由中国小农长期存在的特殊国情决定的。面对这一重大而长期的发展目标,设计仍然需要积极担当使命,更需在文化建设上发挥助力作用,借鉴参与式设计所倡导的共同协作的设计立场及方法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向外界展示乡村文化以吸引更多社会组织机构及有志之士参与乡村协作式社会创新体系建设,更是以逐渐催化的作用,与村民一起修复村落生态文化系统,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并结合本土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展开实践探索,为乡村社区保持活力和良性发展赋能,助力乡村可持续美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芳,刘新.为人民、与人民、由人民的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的路径、挑战与机遇[J].装饰,2018(5):40-45.

[2]李敏敏,皮永生.北欧参与式设计对中国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启示[J].当代美术家,2019(1):60-63.

[3]李小云.反贫困中的制度创新:有关贫困社区及群体的参与问题[J].中国贫困地区,1998(6):54-59.

[4]赵环,叶士华.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9-3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6]周怀宗.李小云:与贫困者一起寻路的人[J].传记文学,2021(12):55-67.

[7]傅才武,侯雪言.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释维度与场景设计[J].艺术百家,2016(6):38-43.

[8]施晓琴.左靖:影响而非教化 持久而非一时[N].中国文化报,2019-03-31(6).

作者简介:李晓瑜,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EC17960D-936B-47BA-8627-042AC591049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