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文化自信的增强尤为重要。现代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在文化“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等各项战略背景下,参与外交活动越来越频繁,如何培养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现代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现代高校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还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使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如果学生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且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罗常培老师在1950年出版的书籍《语言与文化》中,详细探讨语言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项相关研究在30年后才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中国英语教学研究偏向于语言形式,导致文化教学方向发生偏移,只有部分研究学者充分肯定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纵观现代语言与文化领域研究热点,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往往侧重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这样的英语教学导致国内许多学生更为熟悉西方文化、能更为熟练地表达英语国家的文化,却不能流利地用英语对熟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描述。例如,大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英语国家的节日,当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时,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表述。由此可见,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跨文化交际存在一定误解,没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再加上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源自西方文化,导致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称这种现象为“中华文化失语症”。这也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化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的反思。
(一)英语教材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在尊重文化多样性、不断引进并学习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相结合,让世界其他国家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从高校英语教材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文本涉及的基本都是英语国家文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只占少数篇幅。我们以《英语综合教程》为例,该教材从单元设计以及材料选择方面凸显大学英语课程所具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增进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纵观第三册以及第四册教材所涵盖的单元内容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仅仅只占总篇数的1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材中占比过小的问题,也印证了中國文化失语的状态在高校英语课堂上的存在。
(二)英语教学中忽略中国本土语境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推广工作,逐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英语知识扎实、英语专业能力强,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不足,尽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但仅仅只是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和诵读,并未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没有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此外,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文本语境,忽略我国本土语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重点理解与文本语境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却忽略了对与本土语境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这不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目标。
(三)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式单一
现在许多英语教材会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列入其中,但英语教师通常只是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主要还是针对文章中的单词和语法进行教学,对于文中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会进行深入讲解。教师只注重知识体系的教授,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一)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在英语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挥优势,成为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第一,规划英语教材,对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拟定。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长期被忽略的主要原因则是教学内容的选取缺乏系统化的配套教材,导致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只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散地介绍,而并非真正意义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鉴于英语教材缺乏全盘规划的情况,高校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年级以及认知发展阶段制定英语教材,在尊重英语教学规律的同时,最大限度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第二,高校依据学情编写校本教材,在总的纲要和方向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而制定详细的英语教学教材编写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使中西文化教学规范化、有序化。在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策划单元话题,拓展相关母语文化内容。如《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单元Hero and Courage,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英雄事迹,传递中华英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
(二)提升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无论是哪一类教育,任课教师在道德品质以及学识学风上的表率性作用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高校英语教师虽然普遍具备文化教学意愿,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量的不足而无法开展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门应当采取专项培训和研讨会等形式对英语教师进行引导和培训,使高校英语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达标,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所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建立美育教育基地,利用社会资源依托社会教育机构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该基地的成立为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提供了新思路。
教师作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训,使英语教师具备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发挥英语教师专业优势,提高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促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融合。英语教师在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不断扩充知识,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时,需要吸纳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纳入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时,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自身文化根基,将中英文资料相结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具备的价值观。王榕培和潘志丹英译《诗经·国风》就是中英文化相互结合的典型代表作品。
(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探讨:一方面,教师在研读课文和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基于主题、依托语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综合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其核心价值,共同发展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与文化有关的课文中大多数单元核心课文都是间接性样式,即课文主题并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却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由于间接性样式占主导,英语教师应深入探究间接性样式课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
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过于简单浅显,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片面地強调英语知识教学,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导入,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肤浅。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度不高,不仅不利于学生英语课程素养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现代教育领域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关注,然而却对如何开展教学缺乏关注。在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提炼后发现,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文章为依托,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度融合于各层次教学活动中,借助不同层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出现割裂式教学,进而实现多位一体式深度教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旨在使大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能够获得具有一定价值性的启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具体可以提炼为以下几点:
第一,英语教师可以针对英语教材语篇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把握语篇中所具备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理清四位一体的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思想;第二,根据语篇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针对英语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第三,学生必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把握课文结构及其主要信息;第四,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阅读,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相关细节提炼出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细节;第五,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在课文预习阶段,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第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核心思想进行思考、分析和提炼,帮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中外相似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对比,在经过思考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陈述,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第七,高校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非常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展示,这样的英语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现代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缺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从教材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改进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中,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新时代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