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
[摘要]智慧学校环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也就是说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提供的环境.考虑到中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向,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在智慧学校环境的背景之下研究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将智慧学校环境与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进行融合的时候,教师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寻找突破途徑.
[关键词]智慧学校;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思考;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价值的认识也在提升.今天的学校教育以及学科教学,已经不再满足于将信息技术及其支撑下的现代教学手段作为课堂的点缀,而是追求在学校视野之下构建一个能够让学生感知学习的情境,这便是智慧学校环境.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智慧学校环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也就是说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提供的环境.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环境能够让学生顺利地感知学习场景,能够识别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能够准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那么这样的学习环境就可以称之为智慧学习环境,这样的学校环境也就被称之为智慧学校环境.智慧学校环境的最大功能在于,为学生的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提供学习空间与活动场所,其所表现出来的数字化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智慧学校环境本质上是由教育技术发展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益提升的因素的综合体.
在智慧学校环境的背景之下,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意味着教学的过程与具体形态会发生质的变化.考虑到中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向,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在智慧学校环境的背景之下研究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将智慧学校环境同当前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相融合,能够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站在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更应该研究智慧学校环境能为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带来哪些有益的变化.
智慧学校环境下对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将学生大脑中处于碎片化的数学概念与规律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数学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说得通俗一点,数学学科的解题能力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习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以来,中考数学试题越来越灵活,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中考数学试题呈现出显著的系统性、整体性、实用性特征,要解答这些试题,没有过硬的能力是不行的.那过硬的能力从哪里来?显然,数学总复习就是一个培养过硬解题能力的环节.
不可否认,为了应试,初中数学总复习课会呈现出显著的应试形态,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试题的训练,追求的是学生在面对任何一种题型的时候,都能达到自动应答的效果.但是这种数学总复习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性不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与训练的状态,会导致复习兴趣流失,学习越来越机械,最终难以实现解题能力的大幅提升.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可以借助智慧学校环境.因为智慧学校环境能够有效地感知学生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复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跟踪与评价.因此总体来说,智慧学校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总复习课,能够提高复习质量,能够引领发散思维,能够及时对症下药,从而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减轻学生的负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考虑到智慧学校环境的形态与价值,在将其与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进行融合的时候,教师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寻找突破途径.
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问题分析
上面已经指出,数学总复习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并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同时,数学总复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2].将数学总复习置于智慧学校环境之下,并进行初步尝试后会发现,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智慧学校环境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总复习课上,智慧学校环境与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如复习“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求值”这一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中考原题:
的值.
在不少所谓的智慧学校环境下复习到这一内容时,笔者注意到有教师只是改变了呈现方式,即借助多媒体,利用搜索引擎或智能教学系统(一般是智慧触摸屏自带的系统)给出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观察、体验.这样看起来,学生虽然是在一个有着丰富信息技术运用的环境当中学习,但其本质只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总复习课堂的简单融合,没能将智慧学校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笔者总结出了这样两点原因:一是教师的认识问题.一般来讲,智慧学校环境都是学校致力打造的、具有高度系统性、组成要素多样的学习知识环境.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与背景,消化与吸收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教师的意识作为支撑,其前提就是教师的认同感.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认同与接受,于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简单理解、简单运用的情形.二是教学的成本问题.总复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了将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最小化,教师很自然地会用自己的复习经验来进行复习,而智慧学校环境往往不在教师的经验系统当中,因此很难成为教师直接选择与运用的要素.
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突破
面对上述困境,主要的突破思路应当是从新型校园生态——智慧学校的背景环境出发,将智慧学校平台与总复习的模式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总复习的作用[3].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教师在利用智慧学校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资源利用意识,要认识到,在智慧学校环境中,具有智慧应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资源;丰富的学科内容是充实学生学习对象的资源;良好的感知系统是优化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资源.在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卫德彬,阮征,倪友祥,王克松.基于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思考[J].中学教研(数学版),2020(03):1-4.
[2]丁增宝,阮征,陈方勇,左其华.智慧学校环境下对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2019(06):20-22.
[3]陈方勇,阮征,卫德彬,马遇青.例谈课本习题模式的认识与思考——基于智慧学校环境下的初中数学习题模式教学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2019(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