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宝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小学德育因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而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是所有的教育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德育因素;对策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与品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德育塑造品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呢?这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要切实加强德育,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这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环境也在悄然改变。小学德育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同心协力积极分析德育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素质教育寻找良策。
一、影响学校德育的主要因素
(一)德育方法单一,不被重视
目前,很多小学的德育仅以思想品德课的方式进行,不能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很多时候,思想品德课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没有专任教师,更有甚者,思想品德课被别的学科教师占用。即便是学生“有幸”上了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单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没有改变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的方法,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很少采用品德实践、情感熏陶等方式进行德育,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疏于监管,导致教师不重视,学生不认同。
(二)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家长重视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唯有通过读书才能提高社会地位,完全不在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品行;学校重视成绩,认为升学率高便是办学的成功。在某些学校依然设有重点班,班级的学生都是成绩好的学生,这些所谓的“学霸”是学校、老师、家长的宠儿,这一切皆因为他们能考出高分,他们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学校和家长渴望他们能够一鸣惊人,成为家长、学校和老师的骄傲。这种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导致教育失去公平性。
(三)社会环境影响德育
迅猛发展的经济为教育插上了翅膀,学生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让学生能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塑造品格。然而,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知识甚少,心智尚不成熟,对于很多事情无法给出正确的判断,极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的习惯。不可否认,有些小学生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等影响,使得他们表面上特别聪明、思路开阔、侃侃而谈,但是内心道德取向出现多样化的情况。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人;他们希望拥有一切,却不愿意付出行动;他们只想被爱,却不想去爱他人,遇到困难与挫折表现得很脆弱。
二、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对策
(一)组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设有完善的德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真抓实干。学期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做到及时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材料。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德育。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工作中对于表现较好的教师和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形成完善的、健康的德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德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彻始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全方位提升德育观念,合力育人
想要加强和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提升教师德育的观念,这是加强学校德育的关键一环。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完善自我,率先垂范,要從根本上摒弃只为高分而教学的思想,教学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德育要自然而然地流露与渗透,做到润物无声。教师之责任不仅仅在于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学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在扎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协调家长与社会共同教育,形成全方位的、步调一致的德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能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另一方面能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及时协助家长解决,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里得到监督与强化。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很多,如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可以展示名人名言,张贴科学家或革命领袖的肖像,传达民族文化或民族精神,同时建立德育室、美育室、心灵小屋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通过课堂、课前或课外,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德育渗透到这些活动中,根据学校德育特点,设立国学长廊、弟子规长廊、科技创新长廊等,通过文化熏陶对学生加强德育。开设开放式的阅览室,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学期,班级都要有读书汇报,学生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
(四)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要课程,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刻不容缓。第一,学校设置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道德典范与榜样,教师要热爱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有上好思想品德课的能力。第二,学校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监管。引导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择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使思品课上得生动有趣,意味无穷,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
(五)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是直接进行德育的一门课程,其他学科的教材中同样存在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德育渗透环节。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充满艺术教育的正能量,在培养学生情操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他们活泼的个性;体育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顽强毅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
(六)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不仅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亦是德育的不错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更为有效。通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培养兴趣,完善品格,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积极发展。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这样更容易被接受,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践行所学,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学校开展的“艺术周”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做手工、画画、唱歌、讲故事等活动,不仅学会了动脑和动手,更让学生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在实践活动受到的教育是深入人心的,这样的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德育,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品格,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要借助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有意义的德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渗透其中。
(七)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过去,学校的德育依赖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也多是说教,如今的德育教师应以创新的精神对待德育,不断探索创新学校德育的新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通过动感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比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视频讲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创作;中年段学生可以画国旗和国徽,唱国歌;高年段的学生可以观看《开国大典》,写观后感。借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使学生明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珍惜幸福安定的生活,努力学习。
德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的升华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载体,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杜光文.加强德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速读(中旬),2018,(07).
[2]陈琼基.浅谈小学德育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