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2-07-04 08:54姚金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姚金瑜

一、研究缘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新时期我们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润疆既是长远之策又是固本之举,对于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意义重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了传统文化教学要求,并以核心素养培养形式,以文化传承与理解此维度为导向,指导教师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阶段过渡到怎样做阶段,以教学实践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理解和传承文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可见“文化传承与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作为一线教师,在我校现实教学过程中发现提升班级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任重道远,仍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90%的教师知道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65%的教师认为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不是考试的重点并不关心这一部分内容,仅有20%的教师会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重视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渗透,且在渗透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实践过程中70%的教师觉得自己对目标的理解不到位,6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了自己的教学。

其二,85%的学生根本不清楚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要求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90%的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仅停留在知识层面,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参加高考而从未想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事。

以上诸多现象反映目前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讲高考要考的,致使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学习高考内容、应付高考的层面上。这就抑制了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展,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精神的领会,扼杀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最终降低了思考能力,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为高考分数而学,知识见识浅薄。因此在这些背景下,我们自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会语文核心素养的精神,“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于是设立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文化传承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弘扬相结合。中国端午节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端午节那天,用芦叶包着的粽子被扔进河里,以此祭奠屈原。对于中国人来说,端午节不仅是祭祖的日子,也是爱国的另一种形式。对于没有文化传承背景的学生来说,端午节可能只是一个假期。提到屈原,作为爱国主义的延伸,也应该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这也可以作为对其他传统节日的很好的延伸。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也是中国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与重阳节相关的活动很少在各地举行。双九,有登高望远、饮酒插花的传统习惯。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不是一个选择的机制,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完成知识的阐释和传播。如果没有适当的机会,就不可能直接提供中国文化传承教育,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既是学习又是生命科学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一)提高师生双方文化修养与认知,奠定课堂文化底蕴

1.增强师生文化意识:增强教师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2.提高教师文化修养:积累文化知识,坚定职业素养。

3.加强教师文化教学技能研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水平,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能力。

4.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扎实基础知识,培养对文化的敏锐感知。

(二)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育理念。

(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

1.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利用教材有效滲透传统文化。???

2.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本国文化,辩证对待外来文化。???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学习任务群开展专题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文化积累。

4.创设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生活文化氛围创造。

(四)关注文化素养的培育,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1.着眼于“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发展:立足于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

2.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量化评价效果,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评价方法。????????????????????????????????????????????????

3.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4.避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面对文化传承,教育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包括对自己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自信、传统文化审美、传统文化节庆知识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摒弃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进而从教学主体的双方、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优化策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