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倩,朱云翠,肖铭燕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从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课程思政建设已涵盖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需构建师生共同参与、贯穿教学全过程、覆盖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1]新时代的外语教学应秉承“语言教学+思政教育”的思路,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本文拟围绕“语言教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思路,以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观及教学模式,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存问题及成因,多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探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是一个理念,其主要功能是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重点在于“思政”育人,有研究者指出,外语课程思政是与外语交际能力同生共长的价值体系,同时也是与外语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育人方法,具有与外语教学能力相融相嵌的育人能力。[3]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可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4]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在教书育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能在语言内容中呈现思政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英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设定语言目标和育人目标,运用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从课程导入、语言知识讲授及课程产出、评价体系等多环节,自然有序地融入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只有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才能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课程思政是一种“大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不是一门或一类具体的课程。[5]英语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思政是一种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模式。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包括家国情怀、“三观”、道德品质、时事政治、立德树人、能力养成等方面的内容,但没有涉及法治教育和职业理想等维度。可见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知不够完整。[6]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认知不全面,不能全方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其展开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障碍之一。
究其原因,在于课程思政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不到位。高校需在政策层面制订相应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构建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会议培训、领导传达及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观摩等方式,让教师能进一步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通常会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此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然而,这样的教学会使思政内容零散化,难以形成以单元主题、语言框架和思政内容为整体的闭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以语言教学中常见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这两种教学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点,但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课程思政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符或与教学环节脱节的现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英语教材单元题材宽泛,但涉及思政元素、课堂活动及语言教学等内容较少。这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深挖教材思政元素。另一方面,一些英语教师较少关注政治时事、社会时政热点,缺乏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输入。同时,部分英语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引发学生思考探讨的课堂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应处于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课前的教学活动设计、课中的课程实践教学及课后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体系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多为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涉及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不多。这是因为没有设定课程的育人目标,且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缺少思政内容,因此,课程不能更加客观地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方面进行有效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完整实施,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要全程参与其中。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以育人目标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内容,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在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二版)》第7单元Section AText: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为例,分析如何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参与对象三个维度深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图1展示了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参与对象三个维度挖掘出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
图1 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三维度
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有教学目标作为导向,因此,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堂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作为支撑。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学习课程,更重视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教学目标以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为主,这让教师很容易忽略育人目标起到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语言目标和育人目标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可参照国家、学校、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同时,育人目标的制订要落实到课程单元目标上。英语教师要参考国家、院校、本学科门类的育人目标,有的放矢地整合教学方案设计,拟定围绕单元主题的育人目标。如笔者所在高校针对教学方案进行整改,把原本笼统概述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改成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内的三类教学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实为育人目标,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我国文化产生高度认同感的同时,能包容、尊重、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8]本单元的育人目标可参照国家层面的育人要求,再结合本单元主题内容进行设置。本单元内容为缓解压力,描述了压力造成的身心危害,并讲述了应该如何缓解压力。因此,单元育人目标可设计为让学生客观看待压力的两面性,学会利用有效手段缓解自身负面压力,以此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从课程导入思考,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思考压力是否存在正负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面压力的积极影响。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宽泛,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多元化,不利于教师发掘教材思政内容。但笔者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其他学科,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渠道更简便。原因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共性教学”和“个性教学”两个特征:共性表明所有学科,包括大学英语课程在内,都需围绕教书育人展开教学;个性体现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课程教学会出现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的教学活动。
因此,结合大学英语“共性思政教学”特征,教师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考虑,挖掘与本单元内容贴合的思政内容。此外,大学英语课程的“个性思政教学”具体表现为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语句中的文化内涵,能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如图1所示,文章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的课程思政内容属于“共性思政教学”范畴,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深挖思政元素。一方面,教师可从语言结构视角挖掘思政元素。首先,分析文章架构,挖掘思政元素。本文的语言架构为problem-cause-effect-solution,即针对压力这一现存问题,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阐述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阐释文章主旨大意,学生可了解缓解压力的方式方法。其次,运用文章语言架构,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现状。案例分析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力的成因及影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水平,同时,让学生从自身角度提出解决方案,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压力,深入理解缓解压力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分析身边的事例,借助预设场景,也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从语言句式角度挖掘文章思政内容。教师可把语言知识点的讲解重难点放在FUD factors(fear,uncertainty and doubt)和NICE factors-new,interesting,challenging experiences两个层面。其中,作者认为FUD factors是压力达到毁灭性程度的主要预测指标,NICE factors则指缓解压力的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这类文本语言句式,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的形式,从FUD factors 和NICE factors 的视角,讲述缓解压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和立德树人的主导者,需从政策、教学、自身和学生等多个维度探究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让育人育才得以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授课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知识的接收者,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导地位作用,提高政治文化素养,多关注政治时事新闻,善于从国家政治动态、社会关注热点、个人成长领悟等方面斟酌思政元素。结合单元文章主题缓解学生的压力,如从个人成长经历、学业、求职、家庭、生活、职场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从容对待人生阶段的各种压力,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从学生的视角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的喜好及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同时,教师要思考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在课堂活动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性话题,从学生专业出发,讲述其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话题,结合授课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结合本单元主题,教师可导入与压力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职场中的“996工作制”、大学生学业繁重或大学生就业困境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缓解压力,以此达成单元的育人目标。同时,教师也可结合学生专业,讲授在该专业领域可能会遇到的瓶颈,从自己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英语课堂实施的现存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参与对象三维度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图2表明,思政元素应有机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各环节。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语言教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思路为目标,构建契合单元主题、语言框架和知识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下文以《新思路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第三册第1单元课文CharlieChaplin为例,结合图2实施框架,具体分析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本单元主题内容为名人轶事,文章主要介绍了卓别林的一生。如图2所示,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明确本单元育人目标。单元育人目标可设定为“探讨成功的内涵”,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和勇于面对困难的职业操守。
其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化。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两个模块:一是学科内容模块,聚焦语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二是思政内容模块,聚焦价值塑造。[9]图2表明,实现课程思政内容与语言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要在语言输入到语言产出的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要制订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学习任务,让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化。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架构。本单元的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以记叙文的形式阐述卓别林生平。学习任务以时间轴为主线,教师可运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读大意,了解卓别林生平并掌握时间轴和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模式。第二,分析文章的遣词造句,归纳词句内在含义。课堂教学以任务教学法为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解析体现卓别林性格品质的词句,再结合讲授法和语法—翻译教学法,分析词句的隐性含义。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语言框架,绘制人物的事件时间线。教师以卓别林生平的时间线为模板,运用分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整合利用多媒体资源,描绘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整理对我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让学生了解励志的名人故事,激励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图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
最后,单元评价标准的确定。本单元教学评估形式可以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和小组自评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借助云班课网络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量化评价。学生组成小组后,参与语言内容讲授和语言表达能力产出两个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整合性评价,为实现学习的显性和隐性的双目标服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语言教学全程,要确定明确的育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挖掘思政元素,并使其贯穿语言内容输入和语言表达产出的各个教学环节,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参与者三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存问题,提出了思政元素贯穿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和课程教学评估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