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曼•库吐鲁克
摘 要:物联网是当前社会科技进步的具象体现,具备现代化技术高效智能的优势,应用到大棚蔬菜种植中,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容错。物联网还可以快速优化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的信息化转变,且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需要借助更多的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框架,能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载体,未来二者相辅相成的生产模式将成为农业转型重点内容。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上运用的优势,总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明确具体的运用方式,以期减少农业管理难度,带动行业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设施大棚;蔬菜种植
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完成信息化转型,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大势所趋,农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尽快完成转型,但考慮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没有前车之鉴,故而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在进行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时,实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体系,将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融合的优势体现出来。
一、物联网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中运用的优势
(一)实现智能化管理
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不仅是生产技术的信息化转变,还需要将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为例,想要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必须要明确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明确具体的应用方法,其原因在于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是一项工作量庞大的内容,单纯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很容易出现种植方式错误等问题,经常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长势异常或死苗的现象,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而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可以借助其高效的信息交互与指标监测等功能,完成繁琐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解决各技术难题,保证农作物成活率。另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帮助各部门进行精准的数据传递,避免传统工作模式中数据易遗失或失准的问题,进一步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管理。
(二)提升信息化水平
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不同于传统种植模式,其各个流程有要利用大量的仪器设备,为确保生产效率,便需要引进各类型信息化技术予以辅助,以发挥新型工作体系的优化。从另一层面来说,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特性也为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融入提供契机与载体,长此以往,能快速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作效率。但上述工作模式也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视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注重融合生产的质量,做到宁缺毋滥,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1]。
二、物联网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中运用时常见的难点
(一)成本相对较高
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节点的信息传感器进行信息交互与转化,一旦传感器受损停止运行,整个工作体系都会停止,因此利用物联网进行工作时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运维,具体情况如下:首先,传感器设备的造价较昂贵,且应用到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现场时,需要在多个点位安装,成本偏高。其次,传感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客观因素导致停止运转甚至损坏,无论是维修还是更换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另外,物联网的运行也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这也意味着现场必须确保稳定的电能供应,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一旦遇极端恶劣天气等情况,会存在传感器受损的风险。最后,市面上的传感器有许多不同的型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对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与挑选,且为确保后续维修与更换时能够有稳定的硬件供应,还需要管理者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约,就此产生大量的人力物力开销。
(二)专业人才匮乏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中应用是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的产物,因其兼具智能化、高效化的优势和难度高、操作复杂等短板,所以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科技人才,二者缺一不可。但现阶段,大部门农业种植基地不具备上述条件,具体体现在:首先,农业种植以往都是依靠经验进行工作,成员组成也多是农民群众,其群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快速接受新事物,很多原理不明确,只是机械的记忆设备的启动方式。其次,物联网等新理念不只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各行各业都有其身影,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但很多年轻人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对农业种植存在偏见,受从众心理等影响,大部分专业性人才都追求金融、科研等领域,致使农业生产出现人才匮乏的情况[2]。
三、物联网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中的运用方式
(一)阶段式运用
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的各类农作物,各自具有特异性,其生长规律和生存条件都存在差异,将其整个培养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根据阶段特性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进行高效的调节,满足各类果蔬的生长条件,提升果蔬产量。详细来说,首先,前期准备阶段,农户需要根据大棚规模和物联网体系需求购置足够数量的传感器,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安装与调试,再根据现场条件,检验土壤情况,挑选合适的农作物种类。其次,环境调试阶段,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个体幼苗的生长需求调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计算光照等数值,为农作物栽种做好铺垫。再其次,养护阶段,当前期数据测量准确,农作物种类选定后,工作人员要实施幼苗栽种,借助物联网技术开展施肥、浇水等工序,将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稳定控制在农作物生长所需阈值中,提供最优质的生长环境。最后,收获分析阶段,工作人员完成阶段性培育获取成果后,可以记录相关数值,用于后续同种类农作物种植工作中,借其参考作用,帮助体系完成优化,提升产量。
(二)远程调控
物联网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对工序进行远程调控,减少人力物力损耗,具体体现在:首先,构建物联网管理体系能够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分析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明确该种类作物生长的所需条件,并设定准确的阈值,当数据监测系统中出现异常数据时,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避免损害作物。其次,物联网技术能够串联多个自动化系统,例如滴灌设施、施肥设施等等,后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可以设定自动化程序完成整个养护过程。
结论: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中合理运用,能有效提升成果产量,简化工作流程,促进农业实现信息化转变。基于此,本文通过叙述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大棚蔬菜种植融合的优势与短板,明确具体的应用渠道,提升新型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农业转型进程,带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生虎. 物联网在设施蔬菜大棚种植上的有效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 2021, 41(18):2.
[2]毕瑞芝. 物联网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上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