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几年各省现代物流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相互之间的建设重复、竞争不正当、各行业之间衔接的不流畅等问题困惑物流业的发展。面对未来,浙江物流业在整个长三角环境中应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本文作者从现状与不足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物;整合;定位;思考
0 前言
近几年以来,浙江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与沪苏的交通对接、旅游联动、工商合作和信息、人才共享,推动和扩大了物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浙江省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浙江发展物流业的优势与背景
1.1政策与经济的优势
200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735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1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118亿元。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30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520美元),比上年增长7.1%。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41429亿元,其中,出口30121亿元,进口11308亿元。浙江各地十分重视改善投资“软环境”,业已形成一个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涉外管理和服务体系。
1.2区位与交通的优势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接安徽、江西,北连上海、江苏。海、陆、空交通快速便捷。有可建深水港的海岸线300多公里。已建成以宁波、舟山、乍浦、海门和温州五大港为主的34个港口,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50余座,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个港口有运输往来。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浙江境内有杭州—上海、杭州—江西、杭州—宁波等8条铁路复线和杭州—宣城、金华—温州等6条铁路干线,总里程2185公里。6条国道和66条省道公路构成了浙江的公路干线网,总里程8.2万公里,省高速总里程达5096公里、车道里程达2.5万公里,已形成省会杭州至市地之间的 “ 4小时公路交通圈”。现有杭州、宁波、温州、黄岩、义乌、衢州、舟山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 260余条。
1.3产业群发展的需要
浙江产业群体网络分布密集,杭州湾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三大产业带形成从多产业群的集聚效应,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需求。
1.4长三角大物流整合的需要
当前长三角各地基础设施规划往往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缺乏一定区域物流设施整体角度的考虑。其次,对物流建设的考虑仅从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多少物流需求的角度出发,缺乏全局的考虑;仅仅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进行规划,存在为设施而设施,而缺乏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培育。第三,长三角物流的发展失去了相关规划的配合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支持。
2 浙江物流業发展中的不足
2.1意识形态尚不高度统一
浙江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文颁发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先后制定了《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等发展规划。各地在贯彻落实《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过程中,都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是各地各部门对物流认识维度的不一样、物流理念不一致,导致对物流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高度不相统一;同时,作为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也对物流的认识有着各自的看法和立场;不从地方经济、产业、自己的实力、相关的条件等角度,盲目的想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这种省与省、城市与城市、园区与园区、政府与企业之间观念的不统一、不谐调,势必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
2.2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市场对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适应不同物流需求的物流企业迅速产生。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地起步较早的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其良好的政策支持、管理优势、技术条件,很快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但全省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还处在初创期,效益不明显,有的还有较大的亏损。各地经济的不平衡、产业带分布的不均匀,造成各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
2.3人才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
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信息技术的竞争与服务的竞争。多数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的程度还不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内部物流程序再设计能力较差,标准化程度较低。同时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物流装备过于落后,企业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受用地、融资、人才等要素的制约,物流企业发展困难较大,物流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高层次的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尤为紧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作为加工制造业大省和物流大省的浙江,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必将阻碍物流产业的发展。
2.4物流网络交通发展的不健康
物流基础设施作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条件,要使货物在物流网络各结点上经济合理的运行,需要有健康的物流网络。目前来看,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由于各自一套的运作和管理标准,致使物流系统各环节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物流速度慢、效率低、费用高。
铁路对外通道不畅,港口发展由于铁路不畅而缺乏收支能力;尽头铁路多,通路不畅难以形成网络运输,铁路网密度小等。港口能力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航道缺乏系统整治,航道网络化程度低,规模效益难以显现,船型标准化滞后,制约航道功能发挥;内河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3 浙江物流合理定位必要性
浙江物流业要良性的发展,必需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第一,依托大上海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等优势,不必过于做大做强与上海进行相互的竞争,而需从各城市的经济、专业市场、产业分布、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去发展物流产业,务必做专做细做好。第二,结合《浙江省“大通关”建设实施方案》,合理确定适应浙江需求的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类型、找准在长三角中的应扮演的角色,明确布局规划的原则和条件,对重点区域、重要城市或口岸、重要经济集聚区进行具体的空间布局,结合各地的现代物流规划,搞好重点项目的选址,争取早日完成规划。第三,充分利用长三角物流人才的共享,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第四,现代物流是市场高度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升级后自然形成的,省内有些地方并不具备这种经济发展的水平或成熟条件,各地政府规划要有计划有步骤。第五,各地在融合长三角大物流过程中,首先要努力消除自身的不足,提高物流业的竞争能力。
4 浙江物流在长三角整合中的思考
4.1内部条件的整合
通过深化改革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对浙江现有的运输设施和工具进行重组,消除行业壁垒,建立共同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目的,打破“瓶颈”效应,建立起一个动力足够、高服务质量、与地域分布相适应、专业化分工合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合理的高效运输网络系统,使物流设施网络有效发挥最大效率与通过能力。
4.2地方政策的支持
各地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在认识自己不足基础上,加强各省地间的对话交流与探讨。积极利用各种平台进行相互的磋商,根据国家政策精神制订出符合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规划。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积极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指导方针。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政策扶持,在对外资企业扶持的同时更应发展本土企业的培养。在投资政策上,政府在对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较大,对物流宣传、技术创新、开发研究等方面也应加大投入的力度。在用地、融资、税费、标准化应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上应具有可操作性。
4.3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继续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物流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加强与上海、江苏和有关兄弟省市的相互配合,与国际标准接轨,搞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进一步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着力推进大通关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依据浙江各地在长三角中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需求,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促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快全省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设步伐,着重做好联结和整合,建立协同经营、共享机制。
4.4做好人才培养战略
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物流协会等社会办学力量,多层次地培养物流人才。积极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及课程,进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同时采取办班、考察、研讨等形式,推进现代物流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逐步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积极引进一批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运作的高级物流人才,建立物流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4.5加强行业间的相互协作
浙江应立足长三角,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尽快形成适合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管理机制及宏观物流环境;继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促进地区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加快物流市场的培育,统一规划,有序推进;继续做好对物流企业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陶经辉.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3
[2]Slack N. The flex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1987.
[3]真虹.柔性化港口的发展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3
[4]徐秦. 杭甬运河对浙东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J]. 水运管理,2005,(11).
[5]顾亚竹.港口物流园区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5
作者简介:
施兴华(1967.1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港航行政执法队富阳大队大队长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大学,主要从事从事海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