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伟 孙雨菁?任菁菁?刘颖
摘 要:目的 分析对比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热点,为提高我国不同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999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共698篇文献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外发文量总体为上升趋势,热点为电子健康素养理论研究、影响因素、获取渠道、获取能力,还包括电子健康评估与应用,慢性疾病健康干预,公共卫生保健等。我国发文量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缓慢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机构缺乏合作,研究热点为电子健康素养理论模型,影响因素,测量与应用,健康干预等方面。结论 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均处于初始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发展。
关键词: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R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3-00-05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health Literacy Based on CiteSpace
YU Jia-wei1, 2 SUN Yu-jing3 REN Jing-jing3 LIU Ying3*
(1.General Practice Residency Training Bas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3,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TingPang Health Center, Sanmen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Consortium, Taizhou Zhejiang, 317103, China; 3.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eHealth Literacy of different stages of population in china,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eHealth Literacy a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thods The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s were selected to retrieve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21, the total 698 literatures were analysed by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number of foreign publications was generally on the rise, research hotspots of eHealth Literacy wer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fluencing factors, access channels, and access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eHealth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diseases, public health care, etc. However,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showing a slow upward trend.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lacked cooperation, while the research of eHealth Literacy focused on theoretical models, influencing factors,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health interventions, and other aspect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e-health literacy in Chima and abroad is in its infancy, and mo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need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hot spot; vsual analysis; citespace software; knowledge map
基金項目:2022年浙江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22RC023),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SCG258)。A8F2CE30-B2C7-49F6-8C10-8BF7BA3763A2
作者简介:俞家伟(1996.4-),男,汉族,籍贯:浙江省台州市,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电子健康素养。
*通讯作者:刘颖,E-mail:1511018@zju.edu.cn。
2006年,电子健康素养(eHealth Literacy)的概念由Norman和Skinner首次提出,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媒介寻找、发现、评估、整合和应用电子健康信息,从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对于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网上获取健康信息,但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学生、患者群体的电子健康素养并不乐观,对于健康信息获取、应用、评估和决策能力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2-3]。因此,开发适宜于重点人群的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缩短不同人群之间的电子健康素养差异,是各阶段人群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新趋势。鉴于此,本文选取1999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献,通过采用CiteSpace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从而了解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及各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为国内学者及机构开展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9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共698篇文献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其中中文文献110篇,英文文献588篇。中文文献全部选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限定主题字段“电子健康素养”;语种为中文;文献分类为期刊;并剔除学位论文、会议、报纸等,以refworks形式导出。记录包括作者、机构、摘要、题目、关键词、期刊等信息,去重处理。英文文献全部选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高级检索限定主题字段“eHealth literacy”;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Article),剔除会议录论文 (Proceedings Paper)、在线发表(Early Access)、综述(Review)、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等,保存为纯文本格式,记录包括全部记录与引用参考文献录入信息,以download_txt格式保存,去重处理。检索日期为2021年12月23日。
1.2 方法
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进行数据转换,设置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设置为TOP=50,分析时采取寻径方式(Path Finder),最后根据研究目的选择keywords/institution/author等分析内容作为节点,将所有文献导入软件中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
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国外早于国内,最早于2006年由Norman和Skinner提出此概念;而国内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11年。国外文献量、年度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部分年份有小幅波动。在2006~2013年期间产出量较少,仅发表44篇,2013年以后发文量快速增长,2014~2021年共有544篇文献,2020年达到高峰值127篇。国内期刊文献量在2011~2021年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2014年期刊文献产出量总计9篇,2015年出现断层,2016~2021年期刊文献产出量总计101篇。国外关于电子健康素养的发展不断上升并于2017年及2020年出现了2个小高峰。见图1。
2.2 发文国家/地区及机构分布
对国外1999~2021年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共现图谱分析,出现304个节点,449条连线,节点字体的大小代表发文量,连线表示相互之间有合作,连线的粗细表示合作的强弱。发文量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佛罗里达大学Univ Florida(16篇),悉尼大学Univ Sydney(13篇),马里兰大学Univ Maryland(12篇),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12篇),哥本哈根大学Univ Copenhagen(10篇),东卡罗来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10篇)。由此可見,对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欧美发达国家。见图2。依照上述图谱阈值设置方法,对国内研究机构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出现130个节点,86条连线,说明我国各个机构关于电子健康素养合作较为松散。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5篇),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4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篇)、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政策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卫生经济实验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4篇)、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3篇)、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篇)等机构,文章发表地域主要为山东、北京、郑州、武汉等。见图3。
2.3 研究作者与合作分析
通过可视化分析CNKI及Web of Science核心集,目前关于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排名前15的作者。见表1。
对CNKI中的中文文献作者进行分析: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团体是以崔光辉、尹永田等团体,其研究主要涉及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电子健康量表的信效度等;其次是高兆溶、秦文哲、张娇、胡芳芳、徐凌忠等组成的作者团体,其研究主要以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与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生命质量相关性等。随后依次是钟苗等作者团体研究电子健康素养利用及与健康信息搜索行为、自我管理的关系等,冯国和等作者团体研究自我效能对健康素养的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健康类app使用现状等。见图4。A8F2CE30-B2C7-49F6-8C10-8BF7BA3763A2
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的英文文献作者进行分析,主要是SAMANTHA R PAIG和MICHAEL STELLEFSON为主的第一团体,其研究主要涉及电子健康素养的定义、模型、现状和措施,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得分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健康信息的获取,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站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以LARS KAYSER和 RICHARD H OSBORNE为主的第二团体,其研究主要涉及电子健康素养问卷(eHLQ)、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包(eHLA)的开发及应用,并提出矩阵框架来为慢病患者提供数字化服务;以THAO T P NGUYEN和BINH N DO为主的第三团体等,其研究主要是电子健康知识和数字健康饮食知识有助于保护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免受疫情期间对COVID-19的恐惧的负面影响。见图5。
2.4 国外研究热点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国外关于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的热点领域,选择WOS核心集,使用Citespace软件“eHealth literacy”作为关键词进行分析。共出现352个节点,1 53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5,随后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电子健康素养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国外位于前10位的研究热点为:慢性疾病(chronic disease)、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电子健康素养(ehealth literacy)、数字化健康饮食素养(digital healthy diet literacy)、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因特网(internet)、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数字健康(digital health)。见图6。
国外文献中出现频次前十位的关键词,包括频次及中心性,中心性越大其影响力越大。可以看出国外电子健康素养主要关注的领域不仅包括电子健康素养的理论研究,还包括电子健康信息获取及利用,数字通信、数字鸿沟、卫生保健等。通过所有关键词频次得出国外研究的人群不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人种及民族背景,还包括学生、医生及患者等。见表2。
2.5 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选择CNKI,使用Citespace软件“电子健康素养”作为关键词进行分析,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s。共出现136个节点,21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3。随后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的关键词进行了归纳整合和修改,如“网络”“因特网”“互联网+”统一为“互联网”;“初中生”“高中生”“医学生”“大学生”“高校学生”统一为“学生”,位于前7位的研究热点有:健康教育、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老年人、中介效应、健康行为、2型糖尿病。见图7。
统计中文文献中出现频次前十位的关键词可以看出:国内电子健康素养关注领域主要包括健康素养、影响因素、中介效应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自我管理等方面,关注主要人群为老年人、学生、慢病患者。见表3。
3 讨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5.8.R3软件从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两个方面对电子健康素养的中外文献进行包括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和中心性分析在内的多方面、多角度研究。
3.1 国内外发文量、研究地区与机构分析
国内从2011年开始出现电子健康素养方面的文章,2019年以前的发文量少,均为个位数,2019年开始发文量开始逐渐增多。2011年我国董萤等學者首次引入了电子健康素养的概念[4],但目前国内对于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的数据仍较少。2013年国内郭帅军等人将eHEALS 进行汉化并用于分析高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验证显示eHEALS 汉化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5]。这与国内外部分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6-9]。而国外从2006年开始出现相关文献,从2013年开始发文量呈迅速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及2020年出现了2个小高峰。由此可见,电子健康素养正逐渐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而国内的研究仍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整体未达峰值,表明国内针对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力度相对欠缺,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发展。
国外发文量多数位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欧美发达国家,发文量最多为美国。国外针对电子健康素养研究,已经从理论、影响因素,延伸至评估应用和干预。我国电子健康素养发文量排名前4的地区分布于山东、北京、郑州、武汉等,机构间合作较为稀疏,说明我国的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的数量及集中性还有待加强。在未来,国内学者应加强电子健康素养方面研究的交流,在不同地区开展跨团队、跨区域深入合作研究。
3.2 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热点分析
国外电子健康素养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电子健康理论研究、影响因素、获取渠道、获取能力,电子健康评估与应用,慢性疾病健康干预,公共卫生保健等。通过对“eHealth literacy”作为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包括慢性疾病、数字鸿沟、结构方程模型等内容。随着网络健康信息和在线服务的发展,由于民众自身网络信息查找及应用能力不均衡,导致互联网使用带来数字鸿沟问题[10]。Choi等人[11]建议给予低收入者技术补贴、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使用教育和使网络应用设计更友好等方式降低不同人群之间的网络利用差异。而我国由于地域、贫富、教育等差异,民众电子健康素养能力参差不齐,不同人群间电子健康素养差距较大。因此如何缩短不同人群之间的电子健康素养差异,并利用网络提升其健康管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电子健康测量与应用方面,eHEALS虽已得到广泛使用,但仍缺乏合适的测量工具及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其量表得分界限模糊且不能有效判断用户电子健康素养的实际水平[12]。随着网络发展,社交媒体如YouTube、论坛等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提供健康信息的有效平台[13-14]。我国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对于电子健康的测量与应用方面,主要通过电子健康汉化量表、健康app及移动医疗等方式来实施,尚无社交媒体应用于电子健康素养方面的研究,后续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并开发适应于我国重点人群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管理模式和工具。A8F2CE30-B2C7-49F6-8C10-8BF7BA3763A2
在健康干预和健康知识普及方面,Lee K等[15]学者研究显示现有健康干预措施效果有限,未来干预措施应着重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或电子健康知识普及上。国内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在电子健康素养中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通过提高自我效能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这与国外的研究基本一致[16-18]。在电子健康知识普及方面,Chen X等人[19]研究显示健康素养较低者更倾向于相信电视、社交媒体、博客/名人网页、朋友和制药公司。Silver MP[20]研究显示,仅仅创建高质量的在线卫生资源并告诉患者他们应该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是不够的,需要提醒患者咨询专业医师的重要性,使用在线卫生资源来诊断和治疗健康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电子健康知识的普及,在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的同时,应引导患者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
综上所述,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尚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健康素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重点人群电子健康干预及健康量表开发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
[1]Norman C D, Skinner H A. eHEALS: 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06,8(4):e27.
[2]孙晨鸣,尹永田,佩琳,等.山东省某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9):1101-1103.
[3]李少杰,徐慧兰,崔光辉.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1):1318-1322.
[4]董莹,陈锐,程瑾.电子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 27(7):542-545.
[5]郭帅军,余小鸣,孙玉颖,等.eHEALS健康素养量表的汉化及适用性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2):106-108,123.
[6]杨艳,谢伦芳,陈佩玲,等.电子健康素养汉化量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8):3198-3202.
[7]唐增,王帆,傅华.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35-38.
[8]van der Vaart R, van Deursen A J, Drossaert C H, et al. Does 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 (eHEALS)measure what it intends to measure? Validation of a Dutch version of the eHEALS in two adult populations[J]. J Med Internet Res.2011,13(4):e86.
[9]Soellner R, Huber S, Reder M. The concept of eHealth literacy and its measurement:German translation of the eHEALS[J].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Theories,Methods,and Applications,2014,26(1):29.
[10]Deursen A J, Dijk J A. Internet Skills Performance Tests: Are People Ready for eHealth?[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1, 13(2):e35.
[11]Choi N G, DiNitto D M.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low-income homebound older adults:Internet use patterns, eHealth liter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Internet use[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3,15(5):e93.
[12]厲锦巧,冯国和,张伟,等.电子健康素养理论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4):279-283.
[13]Alhuwail D, Abdulsalam Y. Assessing electronic health literacy in the state of Kuwait:Survey of internet users from an Arab state[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9,21(5):e11174.
[14]Cole J, Watkins C, Kleine D. Health advice from internet discussion forums: how bad is dangerous?[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6,18(1):e4.
[15]Lee K, Hoti K, Hughes J D, et al. Consumer use of "Dr Google": a survey on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and navigational needs[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5,17(12):e288.
[16]孙静,张小平,鱼毛毛,等.自我效能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78-780.
[17]程红萍,路清蒲,杨红梅.自我效能在食管癌化疗患者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 25(8):1004-1007.
[18]Osborn C Y, Paasche-Orlow M K, Bailey S C, et al. The mechanisms linking health literacy to behavior and health statu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2011,35(1):118-128.
[19]Chen X, Hay J L, Waters E A, et al. Health literacy and use and trust in health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18,23(8):724-734.
[20]Silver M P. Patient perspectives on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doctors: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tients 50 years old and over[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5,17(1):e19.A8F2CE30-B2C7-49F6-8C10-8BF7BA376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