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文学写作(二)

2022-07-03 22:56王典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题写绿水青山家国

王典馥

1.行百里者半九十。

适用主题:奔向既定目标;头脑清醒,不懈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如2021年天津卷围绕“纪念日”去思考怎样“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的问题写一篇作文。

出处:语出《战国策·秦策五》,大意是:走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

示例:改革没有回头路,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这个时候,我们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就像爬珠穆朗玛峰,最后的两百米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段历程,现在中国也是这样。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历史感,团结一心、脚踏实地、夙兴夜寐。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2.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适用主题:家国天下;博大情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小我与大我。如2021年高考北京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21年全国甲卷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出处:语出唐代杜甫的《清明二首》(其二)诗,大意是:在这清明时节,那长安城里的一些楼台殿阁,该都掩映在如烟的繁花丛里;而我们大汉君主的这偌大山河,则已闪耀在这片灿烂夺目的锦绣之中。

示例: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品格,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赤诚报国的精神之源。家国情怀、大我境界始终激励有志者勇毅前行。

——人民日报《成大事者必有大情怀》

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适用主题: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2018年全国卷Ⅲ围绕三个标语之一“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一篇材料作文,2018年北京卷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010 年江苏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出处:语出战国荀子的《荀子·天论》,大意是: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生,各自得到滋养而成。

示例: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思想、“顺时”“以时”“不违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光明日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重意蕴》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适用主题:万物齐一,得失两忘;胸怀宽广,人生旷达;笑对沉浮,安之若素。如2021年浙江卷围绕“得与失”的三句话材料写一篇文章。

出处:语出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词,大意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計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

示例:将得失看作起点的人,不免期望一劳永逸的“得”;把得失当成终点的人,总是无法面对功亏一篑的“失”。人人皆渴求得到而害怕失去,然而得失实为生活的两面,往往相伴而生,自孩提至古稀无时不有。方仲永年少名扬万里,却在乡人的喝彩中泯然众人;王阳明中年失其荣华,反于贵州龙场收获“心外无物”的顿悟。而正是得失之间的这种辩证转化,在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2021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得失之途,你我皆行人》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适用主题:困境中蕴希望;绝境中求转机;转折之间,当有所为;走过转折处,就是一片天。如2020年上海卷围绕“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问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北京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文章,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出处:语出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诗,大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示例:人生的转折也许并不多,但每一个转折的影响都会很大。这些转折也许是因为自身的成长必经的路口,也许是生活中无辜遭遇的突变,但毫无疑问的是,都需要我们去面对。

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的笑容。

——2021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怎样面对人生中的转折》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题写绿水青山家国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詹石窗教授为本刊题写寄语,勉励学报发展
家国两相依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