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围绕“眯眯眼”的争议

2022-07-03 09:21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丑化示例议题

某品牌产品宣传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等元素备受质疑;电影《雄狮少年》,也因主要人物造型是“眯眯眼”的问题,引来争议。与此类似的事件,一段时间以来不时引发讨论。对这一类问题,应该如何看待?

角度解读

1.从产品角度看:充分尊重受众,才能赢得市场。

不管作品最初是否存在丑化国人的主观故意,这件事本身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就是作品必须有更成熟的受众意识,既要对受众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情感。毕竟,无论广告还是艺术作品,一旦公之于众,就必然被置于聚光灯下和舆论场中,就必然要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审视。必须周全考虑主流文化、大众审美和受众心态,没有这样的受众意识,轻则闹个笑话,重则适得其反,彻底“翻车”。

运用示例

将“眯眯眼”作为一种辱华标志,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因此,“眯眯眼”某种意义上确实牵动了人们的民族情感。所以,当商家的广告出现这一元素时,一个商业行为便引发了一场社会舆情。对于模特的选择、人物的造型等,消费者有投好恶票的权利,这本身也是在给品牌以市场反馈。基于个人特征打造、用于商业宣传的文化产品,应当尽可能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和产品气质是否相符,二是大众审美能否接受。無论是海报还是视频,做出来都是给人看的,那就需要兼顾大众的审美意趣。更多注重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才能更好赢得市场,也赢得认同与尊重。

2.从审美角度看:培养健康审美趣味,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尚,这是一种大众审美或者说社会审美。大众传媒上的内容,包括广告、视频等,都会影响甚至塑造这样一种社会审美。我们包容多元的个体审美趣味,但也需要形成一种健康的大众审美,更需要塑造一种向上的主流审美。这样的审美,决不能是扭曲的、恶俗的,也不能是媚俗的、病态的、矫揉造作的。眼睛可大可小,但要精气神十足;身材可胖可瘦,但要自信从容阳光。这样,整个社会的审美才能更健康也更健全。

运用示例

无论是模特的长相,还是自己的容貌,我们都应该欣赏和悦纳多样的美,以不同的风采展现中国的审美。只有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对歧视的最好反击。如若没有这样的自信,就容易被类似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反而把西方的偏见当成了唯一的标准,“是人之非,非人之是”,为了赞成而赞成,为了反对而反对。当我们有足够好、足够多的作品和产品,来提升对何为美、何为时尚的定义权、话语权,才能走出被西方审美文化带偏节奏,乃至被其所侵袭的境地。

3.从传播角度看:坚持效果导向,也避免“扣帽子”。

舆论场的反应,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公众对西方辱华标签的警惕,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但对“眯眯眼”的讨论,既需要分清对象,更需要分清动机和场景。在艺术创作中故意丑化中国人,甚至以比“眯眯眼”的手势表达歧视,这样的西方偏见,我们不接受,也会有力反驳。爱国是本能,维护民族尊严是每个中国人天然的情绪。不过,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情境地认为,眼睛小就是“眯眯眼”,只要使用小眼睛模特就是辱华,多少有些太过敏感了。可以不同意类似的审美,可以讨论艺术创作的方向,但没必要上纲上线。

运用示例

眯眯眼已经成了一种特别的议题设置,我们应该警惕辱华问题,也应该警惕借眯眯眼议题搅混国内舆论。诛事不诛心,诛心无完人。网络舆论纠纷的纠结点,就在于很难区分诛事还是诛心。一个话题设置成公共话题,一种行动设置成公共选择,便会考验舆论走向,也考验公众心态。对眯眯眼的话题,尊重审美多元是第一层,警惕对立分裂是第二层,呼吁理性看待是最高层。(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王冠婷)0D426D75-6A36-401B-930A-38776EFEFE2C

猜你喜欢
丑化示例议题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从高考模拟命题看两种“虚无”现象——“丑化中国”说与“西学中源”说之比较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