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春峰
王新房(1934-2021),中国超声心动图研究系统工程的先驱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曾经先后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次获得部、委、省和市级奖励。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被世界超声医学生物联合会和美国超声医学会褒奖为“超声医学历史先驱者”,被国际心血管超声协会(ISCU)授予“超声之父”的奖牌;2012年成为国内首位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荣誉会员,学会主席詹姆斯·托玛斯盛赞其为“中国的菲更鲍姆”。
2021年11月30日,王新房教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人物解读
角度一: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医生只能靠听、摸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听不到胎儿心跳。1963年,王新房和同事用超声波检查一名孕妇的子宫时发现,宫腔内有反射摆动,推想这应该是胎儿的肢体活动。“既然能了解肢体活动,胎心活动也应能了解。”王新房开始尝试用两个超声探头,一个连着孕妇心脏,一个连接胎儿心脏,得出两个快慢不一的波段,經过多次观察,发现了胎儿心跳反射。这一成果对诊断早期妊娠、确定胎儿是否存活等具有重大价值,很快在全国推广。同年,王新房和同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超声心动图仪。国际医学界一直认为欧洲的专家最早应用超声。直到2000年前后,国外学者才发现,中国的王新房早在近四十年前就率先用超声监测胎儿心跳,承认王新房是胎心超声监测第一人。
运用示例
干任何一项事业,都应当有一种勇于创新、勤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科学研究上更是如此。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可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王新房和他的同事们能够早于欧洲专家近四十年运用胎心超声检测,充分体现了王新房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们正处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应当发奋努力,勇于创新,攀越前人未翻越的高山,掌握核心技术,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角度二:不惧风险,献身事业。
观察心脏病变,国外用靛氰蓝绿作造影剂,但是这种造影剂造价昂贵,准确性不高。结合此前得知的病例,王新房想到双氧水产生的氧气泡会在心血管腔内形成强烈反射,如剂量适当,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造影剂。通过用大量动物进行实验,王新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想临床应用,还需要做人体实验,而实验就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不顾家人阻拦和反对,王新房决定自己亲自上。“我研究了这么久,心里有数,你放心。”王新房安慰儿子后,回到了手术台上。经过3次剂量不同的注射,最终确定了双氧水造影的相关数据。经过3年的努力,王新房发明出“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这一方法远优于当时国外的造影法,是超声心动医学的重大进展。其后,这一造影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运用示例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实验,而任何一项实验都会有风险,尤其是人体实验,更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王新房教授自告奋勇亲自当起“小白鼠”,将风险留给自己,以求得科学实验的成功。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如果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能拥有王新房教授这种勇于为科研献身的精神,何愁我们科学不能腾飞!
角度三: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王新房教授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超声医学事业,在世界超声医学领域创下多项世界第一。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像一名普通医生那样勤奋工作。王新房教授退休后仍然放不下临床工作,八旬高龄依然每天早上赶到医院住院部,陪着年轻医生一起做影像检查。“搞了一辈子的超声影像,心里放不下病人。”王新房教授说,“我只有每天到医院,给患者看病了,这一天心里才踏实。”有他在身边,年轻的医生们仿佛有了主心骨,有了百问不倒的“活词典”,有了前进的路标;病人的心里也会更踏实,更加充满希望。
运用示例
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充实的人生?工作着。这句话在王新房教授身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王新房教授是我国超声医学事业的元老,在世界超声医学领域创下多项世界第一。但他从不吃这些“老本”,始终工作在第一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传帮带的事业,有老一辈科学家的言传身教,年轻人才会茁壮成长,才更容易脱颖而出。王新房教授年届八旬工作不辍,是年轻一代的楷模,是时代的丰碑!
(编辑:李跃)17718A3D-4362-4515-AA4D-D5A3F39A9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