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洁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福建 厦门 361001)
全球范围内在经济水平发展、医学科学进步的背景下,疾病结构正逐步发生着改变,慢性病已占据疾病构成与疾病死亡构成中的首位。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属于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变,全球患病人数约10亿人,尚存在基数可观的未确诊病例与高血压前期病例[1]。相关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高血压的人群数量大800万,死因多为血压水平控制不佳继发的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2]。健康体检工作中发现,体检中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较为普遍,而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这类受检者血压、血脂水平的控制效果,提升生活质量[3]。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其发生与发展会直接受到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在排除各类客观因素影响下,主观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成为了本健康体检中心关注的重点内容。主观因素受个体因素影响,但单一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影响较为轻微[4],多个因素的聚集则会增加疾病发生风险——即危险因素聚集,本研究结合本健康体检中心相关受检者资料,就危险因素聚集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进行探索分析,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中10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确诊高血压的受检者纳入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结果无异常的受检者纳入对照组。纳入标准:研究组受检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且为初诊病例;对照组受检者体检结果无异常且未合并各类急慢性病变;本研究相关匹配资料完整;对本研究配合度较高者。排除标准:处于高血压前期者;继发性高血压病例;既往心血管病史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者;合并胸腹部、颅脑手术史者;精神状况、言语功能等异常者。
1.2.1 一般信息采集 一般信息采集采用的方式是问卷调查,采用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由具备相应调查资质的医师开展开展调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行为(每日吸烟一支及以上且持续1年及以上即为存在吸烟行为)、饮酒行为(每周饮酒两次及以上且持续1年及以上即为存在饮酒行为)、高血压家族史等。
1.2.2 体格检查 就每位受检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等进行测定,身高、体重测定时均需要脱除鞋帽、外套,依据测定结果计算体质指数(体重/身高平方,单位为kg/m2),超过24.0kg/m2表示超重/肥胖。血糖与血脂测定统一采集外周静脉血(空腹状态)进行空腹血糖与血脂指标的测定,空腹血糖测定结果≥7.8mmol/L表示高血糖,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6.2mmol/L或甘油三酯≥2.3mmol/L表示高血脂。1.2.3 饮食行为调查 通过称重法就每位受检者72h内使用的盐、油等的使用量进行记录,并通过该阶段每餐就餐人数进行个体摄入量的计算。每日个体摄入的烹饪油超25g即为高脂饮食,每日个体摄入的食用盐超6g即为高盐饮食。同时就72h内蔬果摄入情况进行统计,日均蔬果摄入量在400g以内者表示蔬果摄入不足。
就两组受检者一般信息采集、体格检查、饮食行为调查等结果进行系统化分析,依据统计结果,就其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列入危险因素,并就两组受检者各项危险因素聚集模式进行统计。
结果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调查结果与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模式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元格期望计数小于5时,检验结果采用连续性修正的卡方值与渐进显著性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受检者年龄≥60岁、合并吸烟行为、合并饮酒行为、高血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情况比较中,研究组各方面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高血糖、蔬果摄入不足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调查结果汇总
依据两组受检者调查结果汇总,年龄≥60岁、合并吸烟行为、合并饮酒行为、高血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6项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组50例受检者中共存在危险因素项目数174项,对照组50例受检者中共存在77项,就两组受检者危险因素聚集模式1项至6项进行对比,显示研究组受检者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中,合并1项危险因素占比低于对照组,而合并4项、5项、6项危险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合并2项及3项危险因素占比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模式对比[n(%)]
在全球高血压流行情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人口超级大国俨然成为了高血压的重灾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相关流行病学调查[6]显示全国高血压确诊病例达3.3亿人,在社会疾病负担与居民疾病负担中占据主要位置。高血压的高发与高致死率预示着本病已不仅仅是疾病问题,已经上升至社会问题,会严重妨碍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2019年就高血压防控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相应的法规[7],涉及疾病筛查、评估、追踪、宣教等多方面,为相关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研究基于本健康体检中心近几年工作情况,结合部分病例汇总分析了危险因素聚集对受检者高血压发病的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个体差异会导致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情况、家族遗传史等各类因素的混杂,为避免混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本研究严格遵循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务求调查的切实性与严谨性。主要从一般信息采集、体格检查、饮食行为调查等方面开展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与健康受检者的调查结果对比中显示,确诊病例中年龄≥60岁、合并吸烟行为、合并饮酒行为、高血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情况占比均高于健康受检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即上述因素均为高血压危险因素。一项纳入28个省14880名中老年的围绕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的调查[8]显示,本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高龄、肥胖、男性是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两组受检者性别虽未见显著差异,但吸烟行为与饮酒行为中研究组受检者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两项行为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吸烟与饮酒数量要显著高于女性。肥胖直观体现在体质指数,而肥胖的发生与高盐、高脂饮食与高血脂等相关,因此结合这份纳入一万多例中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的六项危险因素符合客观事实。危险因素聚集是近几年医学领域重视度逐步提高的一个概念,依据个体危险因素合并情况存在不同的聚集模式,本研究两组受检者调查结果明确了6项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聚集模式共6种,即聚集1项至6项危险因素。两组受检者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模式对比显示,研究组合并4项、5项、6项危险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合并1项危险因素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初诊高血压病例中,个体暴露危险因素的数目与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而随着危险因素的聚集会产生不同因素之间的叠加效应,各类危险因素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危险因素聚集与健康体检中高血压的发生直接相关,个体聚集4-6项或以上危险因素,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较高,临床高血压防控工作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着手,控制个体危险因素聚集数,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将为我国高血压防控的开展发挥积极效用。